刍议高职专业内涵建设视角下地方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论文_罗金凤

刍议高职专业内涵建设视角下地方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论文_罗金凤

摘 要: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自觉承担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并对地方文化加以创新。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该校专业内涵的实际建设情况,分析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中地方文化的价值,希望为有关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

前 言

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内涵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总时不可避免地与地方文化相互融合、互相影响。而想要建设优秀的高职专业内涵,就必须对地方文化取精去糟,让同样优秀的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并加以创新,这样不仅保证了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质量,培养了具有乡土人文气息的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对优秀地方文化的创新传承。

1 高职院校传承地方文化的理论内涵

1.1地方文化的概念

地方文化的定义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这个区域范围有限,与人们口中常说的社会有所区别。社会文化囊括了一个特定范围内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事物,包括风土人情、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等,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同时也保持着各自的传承方式。这种文化是该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长期发展而成的,无论是原住民通过长期劳动而产生,还是因为外来居民迁移而带来的文化,发展至今都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从物质层面来看,地方文化包括了名胜古迹、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各种古籍等,这类物质文化能够直观地为人们展示地方文化,进而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其精神内涵;从精神层面来看,地方文化又包括神话传说、意识形态、民风民俗等,这些精神财产则是地方文化最为宝贵与重要的东西,它们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并对其终身的发展都具有这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文中提到的地方文化指的是高职院校所在地区所传承的优秀地方文化,对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1.2高职院校传承地方文化的时代必然性

1.2.1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7 年 2 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是每个公民个体和单位应尽力之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7 年 1 月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个文件是中央首个关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文件,表明了国家对优秀传统地方文化的重视以及希望其能得到传承和发扬的愿望。而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标使要以、用先进的地方文化提高教学质量,以便达到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地方文化也在不断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

1.2.2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客观需要

想要建设一个内涵丰富而且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就必须在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引入优秀地方文化。只有融入了地方文化,高校才能真正区别于其他学校,展现其独有特色,而优秀地方文化也才能更好发挥其引人向上的价值,为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提供助力。地方文化蓬勃发展地区内的高职院校,它们的方方面面往往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便是它们区别于其他地区高职院校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通过吸取地方文化中的精华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通过深挖地方文化,来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内涵的更进一步发展。

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地方文化创新的路径

2.1主动盘点当地存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盘点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包含特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特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中特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包含节庆活动、民间习俗、语言歌谣与戏曲、音乐舞蹈、传统工艺与技艺和民间文学等。

2.2开展地方文化主题讲座

要使优秀地方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可以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讲座来吸引学生主动了解地方文化,营造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要向成功引入优秀地方文化,就得让学生们对其感兴趣,让他们领略其中的魅力并深深为其折服,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成功推进优秀地方文化的创新传承。高职院校可以要求有关课程的老师每学期都进行一次以优秀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或者讲座,通过让学生亲身领会优秀地方文化的魅力来推动校园内涵的发展,进而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高职院校。

2.3建设地方文化展览场所

除了开展有关活动以外,建立展览馆等场所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们感受到优秀地方文化的魅力。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广西民族技艺传承创新基地——大师工作室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既有展览馆的性质,又有体验中心的载体,不仅能够很好地保留地方文化,同时也能作为传承载体来向学生们展示优秀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而有关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利用展览馆可体验中心等作为教学平台,将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理论与实际例子结合,便能展现出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文教学的质量。地方文化展览馆和体验中心还能作为学校招牌的一部分,融入学校的内涵建设之中,成为对外宣传的名片之一。

2.4开展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除了开展主题讲座和建设展览场所以外,为了让优秀地方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还可以开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例如练习民谣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等作为优秀地方文化的代表,使得优秀地方文化的传承得以保持。同时也能提高高职院校人文建设的质量,丰富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

2.5强化教师文化修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往往并没有尽到“育人”的职责。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而优秀地方文化的精神作用之一正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点和教师的工作高度契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要充分履行作为优秀地方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的职责,自觉主动地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其中,提高自身教学的质量。

这便要求高职教师要有足够关于地方文化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这种教学方式。高职院校在专业内涵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的对象不仅包括了学生,连教师也被算在内。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团体之一,在学校引入优秀地方文化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传承优秀文化的能力。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要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地方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只有在自己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传承给学生。此外,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还能够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摆脱枯燥单一的专业知识,进而增加课堂内容的广度和知识层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职院校的教师想要做好优秀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者的工作,首先自己就得精通地方文化,在地方文化的研究领域有发言权,在教学的时候才能做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积极参加有关地方文化的学术讨论,并进行实地考察,然后主动研究有关地方文化的知识,并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提高自身对于地方文化的了解,争取成为地方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并引导学生感受优秀地方文化的魅力,最终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项目做出贡献。

2.6开展校外专业实践

除了让学生与教师在学校内感受地方文化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开展校外专业实践。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地方文化气氛浓郁地方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实地接触地方文化,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不同的专业可以在外学习与磨练不同的专业技能,从各个角度领略地方文化的魅力,并且在校外开展实践教学还能够让学生学习例如野炊等其他技能,这些往往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同时也往往是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让他们直观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进而激发学生们对地方文化的欣赏与保护意识,让他们更加愿意传承与创新优秀地方文化。

除了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联系专业团队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基地。文化活动基地与有关地方文化组织展开合作,利用对方掌握的文化资源,通过先进技术对优秀地方文化进行创新,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便能很好地起到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的作用。

2.7创新专业育人平台

高职院校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教学和开展活动来宣扬优秀地方文化,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要创建独特的育人平台。高职院校通过与专业人员合作建立工作室或者自己组建工作室来形成人才培养平台。

这些工作室有专业的团队组成,并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师傅带徒弟或者实战项目的方式来对学生展开教学,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锻炼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等。

此外,工作室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创新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工作室里受到指导的同时,往往也会参与到项目之中,在参与的同时也学习到了专业的技术。

最后,这些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使研究与传承地方文化,并进行创新。工作室中的成员大多都是地方文化的专业研究人员,是地方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同时在地方文化的研究领域里具有话语权。所以,工作室中的研究环境是十分优秀的,在他们的带领下,参与工作室项目的师生不仅能够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而且还能对有关专业技术进行创新。此外,在工作室里还能够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与其他研究人员交流,更进一步研究地方文化,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的质量。这样能够充分让学生学习优秀地方文化,在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发展有关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论。

2.8优化学科专业体系

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意思是高职院校要设置三级文化必修课,这三级分别是专业、院系以及学校,而且还要让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质量。

部分高职院校为学生的课表新增了文化以及创新创业的课程,这不仅优化了课表的组成,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并且能使学生劳逸结合,接受全面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新增的文化课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点工作,学校通过新增课程向学生展示了优秀的地方文化,而学生们也能通过该课程对优秀地方文化提高了了解,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学校应将人文课程的学分列入必修课程中,只有当修满一定的学分以后才能够毕业。不同专业的人文课负责老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教授优秀地方文化,甚至还要专门出版对应的教科书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优秀的地方文化能够得到传承。

结 语

总的来说,作为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优秀地方文化的传承者的身份,并充分认识到优秀地方文化对自身教育工作的重要帮助。在此基础上,还要多优秀地方文化做出适当的创新,保证优秀地方文化能够适应新时代以及校园环境,进而加强高职院校人文建设的质量。高职院校在专业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优秀地方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宣传铭牌,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甚至是对地方文化的创新。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地方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申晓辉.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龙滢.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京族教育特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3]狄东海.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6.

[4]余少东.怒江州怒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与创新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罗金凤(1971-),女,广西宜州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特色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1、南宁市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南宁市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南社联发〔2018〕10号;2、2018年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传承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论文作者:罗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刍议高职专业内涵建设视角下地方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论文_罗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