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74例临床防治措施论文_刘玉芹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74例临床防治措施论文_刘玉芹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 2013年 1 月至 2014 年 6 月期间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孕妇7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37例患者使用常规性子宫内膜炎治疗方式。实验组的37例使用优化过的子宫内膜炎治疗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内膜炎发生情况是否缓解。结果 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42.50%,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无效率为27.50%。实验组患者痊愈率为91.43%,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无效率为0.00%。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O.O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措施能显著促进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临床;防治

前言:

由于产前和产中监测技术的提高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早期并发症主要有产后出血、术后发热和子宫内膜炎等,远期并发症主要有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和异位妊娠等。由于子宫内膜炎的病程较长病情常常较为顽固,当患者抵抗力出现下降时子宫内膜炎会出现可急性发作的表现。笔者现对74例慢性子宫内膜炎者给予相应治疗且加以探析,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

1.1参与患者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年 1 月至 2014 年 6 月期间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孕妇74例,患者符合慢性子宫内膜炎相关诊断标准,74例慢性子宫内膜炎者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3.45±1.72)岁,临床表现出月经间歇期存在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为稀薄水样、淡黄色,经期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有痛经发生;其中白带涂片检查异常者共65例,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淋菌为3例、支原体和衣原体为15例,致病菌生长1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原因无法配合本次研究;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严重异常;除子宫内膜炎外,存在其他严重妇科疾病;中途退出或难以完成本次研究。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方式,即抗生素药物治疗。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确诊结果确定抗生素药物使用量以及使用方法,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做每日详细记录。抗生素药物一般以5-7d为1个治疗阶段,每2-3个治疗阶段对患者进行一次常规性妇科化验,如患者病情好转则适量减少用药量,如患者病情加重则适当加强药量,病情改善情况不明显或是无改善者,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扩宫引流及雌激素治疗对于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及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用扩张宫颈口的方法配合治疗,以利于宫腔分泌物的引流并祛除诱因。老年患者还可应用少量雌激素。采用抗感染治疗,在患者症状减轻,或无下腹痛感的情况进行人工周期干预,1个月经期为1个干预期,治疗以3一5个人工周期为最佳,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和自身素质可延长1一2个人工周期。治疗期间患者要充分休息,避免性生活,并持续使用抗感染药物。人工周期期间联合使用阴道洗液,可以控制菌群感染。洗液使用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最勤为1次/天,最贫为3d,1次。如果患者带有节育环,治疗前需将其摘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体征得以改善,月经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42.50%,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无效率为27.50%。实验组患者痊愈率为91.43%,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无效率为0.00%。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O.O5)。

4.讨论

4.1 子宫内膜炎现状

近年来,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和母胎紧急状况下终止妊娠的急救措施、已经广泛应用于产科,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由此引发的子宫内膜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抗生素被广泛滥用、宫腔内侵入性操作大量增加,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出现有增无减的态势,目前已成为妇科就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4.2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

一般来讲子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治疗机制,由于月经作用将内膜替换,所以即使附件有炎症也极少会引发子宫内膜炎。根据我院对妇科病例的研究结果发现,慢性子宫内膜炎多由急性子宫内膜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引起,而慢性子宫内膜则会对受精卵的着床行为产生影响,导致流产可能。而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功能层的长期感染、宫内避孕器、分娩或流产后残存的少量胎盘或胎盘附着处复旧不全、绝经后女性机体雌激素水平的低下以及子宫黏膜下肌瘤或黏膜息肉等原因所致。

4.3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法

临床时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卧床休息,宜半卧位,以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及宫腔分泌物的引流可做下腹部热敷,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并止痛要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盆腔充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应避免过多的妇科检查,以防止炎症扩散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效食以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并含有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为宜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常规性抗生素之所以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其感染菌群多为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革兰阴性菌等,这些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不高。而人工周期可以利用子宫自我保护行为,在将急性炎性反应有效控制且子宫没有发生触痛后,再进行人工4~6个周期的治疗,对于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慎重使用,需要注意使用雌孕激素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此种治疗通常使用越早效果越明显,在患者口服后进行静脉滴注能够有效抗感染,疗程通常为2~3个经期。对患者抗炎过程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太过单一或死板。在渗出液培养加药敏试验或分泌物培养加药敏试验做完以后,需要根据结果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合理调整,有针对性的选择致病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好转后要加强巩固,还要继续用药,3 d后停止,同时对阴道炎采取相关治疗。在此过程中,要避免病情反复,尽量不要进行性生活以避免炎性反应的加重及传染,同时要避免逆行性感染及病情的复发。

结语:

通过实验证明,扩宫引流及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明确治愈率高显效迅速,复发率及对机体的损害等副作用明显减少了。同时使用扩宫引流及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炎也比使用宫腔内给药患者出现耐药性和药物副反应的现象较少放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实践。慢性子宫内膜炎对女性生活及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而给予积极、有效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措施能显著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进一步探析。

参考文献:

[1]陈翠梅,庞贇,李明坤,李花,9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治疗实践探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11-1912

[2]姜燕,15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67

[3]赵秀英,11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2):134-135

论文作者:刘玉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74例临床防治措施论文_刘玉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