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_英语论文

论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规律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信息的获得多半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有的新信息本身就包含有与旧知识相同的因素。当新信息与已有信息在大脑皮层相遇的瞬间,相同因素所产生的思维“共振”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我们称这种现象叫迁移。

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心理学家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就英语学习而言,母语对英语、原有英语知识对新学英语知识所起的促进作用,产生的积极影响,就叫正迁移,即常说的迁移,它能帮助学生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相反,母语对英语、原有英语知识对新学英语知识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的消极影响,就叫负迁移,又称干扰,它会妨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显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在英浯教学中充分利用正迁移

如前所述,正迁移能帮助学生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所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改善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促成正迁移的形成。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准备状态

一些当代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知识的迁移效果不仅取决于外界的刺激,也不仅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还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目前已具有的身心水平和特点。布鲁纳与奥苏伯尔均非常强调学生准备的重要性,认为准备是任何一种意义的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而这种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还包含有认知和非认知方面心理发展的准备。教育若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功能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将不适当的知识教绐学生,学生的认知功能就会“闭合”。因而,新学习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必须弄清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已发展到哪个阶段以及它的性质(知觉、概念和意义),然后调整新经验,使之纳入已有的结构,并且依次建立另外的结构,作为更高一级学习的基础。

以上观点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证明。如在教学生过去进行时态时,同一个教师在甲班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的和要求,并着重复习了所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其句法结构学生最易忘),使学生把现在进行时同过去进行时联系起来。而在乙班没有提出任何目的和要求,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只是像教一般新课时那样教。学完之后,教师就这个内容对两个班进行同样题目的测试,其结果乙班学生错误较多,表现为两种时态混淆,甚至同一般过去时也混淆。而甲班学生能把两种时态联系起来,错误较少,因而知识的正迁移效果较好。归其因由,在于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目前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对现在进行时的句法结构的掌握并非牢固),而提出目的和要求,调整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学习信心、紧张程度等,从而适应了学生的准备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教学,促进了正迁移的产生。

(二)帮助学生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同因素

一般说来,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还是在惯用法方面都有相同之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留意英、汉两种语育中存在的共同点,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相应汉语知识就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1.语音方面:绝大部分中国学生一般发下列音素没有障碍,/p/,/b/,/t/,/d/,/k/,/g/和/f/,因为它们在汉语中均能找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对等音素:b、p、t、d,k、g和f。由于唇形、开门度的基本相同或相似,发元音音素:/i:/,/u:/和/a:/也同样没有障碍,因为在汉语中能找到其对等音:i、u和a。在音节的类型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英语中有一个音节的单词,学生读起来很容易,如:“are”,“I”,因为汉语中也有这种现象,“儿(ér)”,“阿(ā)”、“鹅(é)”英语中有元音前有一个辅音音素的单词,he,she,hi,汉语中也有这种现象:“和(hé)”、“戏(xì)”等。

2.词汇方面:从字面意义上讲,所有的语言都分为理性意义上的词汇和联想意义上的词汇。英语中理性意义上的词汇大多能从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来表达。他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如一些专有名词:China(中国),UN(联合国),WTO(世界贸易组织);术语: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Interlanguage(中介语),Universal Grammar(普通语法);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名称:bed(床)、yesterday(昨天)等,学生在记忆这类词时,就会借助中文的理解加速掌握。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单词的构成,英语单词中有很多是由有意义的词根、词缀构成的,就像汉语字体中有意义的偏旁一样。通过学习词根、词缀,就可以将由具有相同意义词根或词缀构成的单词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学生据此可以免受逐一死记硬背而又容易忘记之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把构词法的教学贯穿在英语教学全过程中,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如讲生词malfunction(失灵),先将mal的前缀意义(bad,badly,not,un)讲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猜测maltreat(虐待),malformalion(歪形),malcontent(不满的,反抗的)等意思,再结合课文练习中出现的表示否定意义的词缀,如un-,in-(im-),il-,ir-,dis-,mis-,non-加以归纳,这样起到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正迁移。

3.语法方面,英汉语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使汉语正迁移成为可能。下列五种基本句型英汉基本结构相同。

这些虽都是简单句,但几乎所有的复杂句都建立在它们之上,这就使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可利用母语正迁移,省了不少力。

4.惯用法方面:如英语中“the castle in the air”与汉语“空中楼阁”,“as light as a feather”与“轻如鸿毛”是一一对应关系,在教学中遇到这类情况,只需要进行英汉互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能。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授单词、句型、句法等一系列知识性的内容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这类知识性内容的技能。如在阅读教学中,传统做法是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课文中单词和难句的讲解上、语法的分析上、词义的辨析以及段落结构的划分上等等,虽然教师与学生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阅读水平仍然不高。因此,为提高阅读课的成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要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他们从语篇上去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如在教学《Albert Einstein》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听课文的录音,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这样的问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de in this passage?

通过视听,学生基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此时,教师可继续提问。

1.What was Einstein's boyhood like?

2.When,where and how did he do his studies at university?

3.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his interest in music?

教师运用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阅读。它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略读、细读和精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获得真正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更有效的迁移。

二、在英语教学中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旧知识相关联的部分之间的可辨别性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索。这里的“可辨别性”,是指不同知识所能够相互区别的程度。当新旧知识相关联部分之间在内容和组织上虽相似却不相同时,往往原有组织倾向于先入为主,新知识常被理解为原有知识,被原有知识取代;或者学习者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有些不同,但不能具体说出什么地方不同,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新知识向类似的旧知识还原,出现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现象随处可见。消除和避免这些负迁移,就成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呢?

(一)在语言层面上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发现其异同,增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可辨别程度

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存在差异的部分往往是负迁移容易产生的部分,尤其是似是而非,貌合神离之处。这些极富迷惑性的区域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等。

1.语音方面:英语中有些音素汉语中并不存在,如等,学生在发这些音时会感到十分吃力,不自觉地就用汉语中的相近音来替代;汉语语音中没有长短音之分,中国学生就比较难掌握好英语长短元音的发音,长音往往发得不够长,而短音也发得不够短;英语中的鼻腔爆破音/tn/、/dn/也是令中国学生犯难的地方,此时他们也多在其间加个。语调方面,汉语有四声,属声调语言,讲究抑扬顿挫,声调具有区分汉字的意义;英语属语调语言,句子靠语调来辨义,学生的英语说起来可能会一个调,升降不分,从而影响句子意义的表述。对于这些语音方面的问题,在一年级学生初进校门时应该加以重视,以避免其形成难改的积习。我们可以利用一小块时间进行集中讲解后,督促学生多多练习,并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错,对于那些方言口音浓重的个例,要尤其注意,并进行个别辅导。

2.词汇方面:英语中的词的概念与汉语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而是呈现复杂的关系。完全对应的很少,如“coffee”与“咖啡”;有些只是部分对应,如“help”,作“帮助”讲时,与汉语是对应的,但当出现在“can't help”结构中就有两层意思了。如在I can't help to clean the classroom.(我不能帮助打扫教室。)中“help”为“帮助”之意,但当can't help+doing(表感情色彩的动词)sth时,“help”的意思就为“avoid(避免)”之意,如When he heard the bad news,he couldn't help crying.(当他听说这个坏消息时,他禁不住哭了起来。)还有一种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如汉语中第二人称的敬语“您”在英语中就找不到对应词。后两种情况正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受到母语干扰,迷惑难解的地方。学生往往习惯从外语词汇中寻找汉语思维所需词汇的等价物,殊不知真正完全的等价物却很少存在。如将“妈妈叫我做作业。”翻译为“Mother called me to do my homework.”这是错误的译法,错误在于将“call”与“叫”当成了完全对应的等价物,可实际上汉语“叫”此处是“要”“让”的意思,并没有“call”所含有的“高声叫”的含义。显然,错误的发生是受到母语影响的结果。另外,英语词语的搭配也需要注意,汉语中,“敲铃”“敲锣”都是“敲”,英语中却分别是“ring the bell”“beat a gong”;同为“参加”,“参加会议”是“attend a meeting”,“参加对话”却是“join in a conversation”;同为“看”,“看电影”是“see the film”,“看电视”是“watch TV”,“看书”是“read book”,“看黑板”却是“look at the blackboard”。稍不小心,学生就会犯错误,将汉语中的搭配习惯迁移到英语中去。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教授词汇的时候,首先要打破学生寻找中文等价词的幻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养成阅读英文注释的好习惯。同时,一定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课文语境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而是适量补充其他的常见用法和搭配,做到使学生在增加词汇数量的同时,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更全面地掌握词汇的用法,从而排除汉语习惯的迷惑和影响,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3.语法方面,汉语除了附加助词以外,词语本身无法表示从属语法范畴,而英语属于有形态标志的语言,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中缺省的这一部分规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他们往往“忘记“这些变化,产生如“He like appie.”。或“They taught our Engish.”等类似的错误。另外,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义,而语序是语义结构的重要手段。汉语语序顺序线形集结占绝对优势,倒装只是一种功能性变异,不成其为常规。英语中词语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句的词语形态及句子的组合形式,语序的语法功能不如汉语那么重要,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逆序线形集结很普遍,倒装不会引起句子成分的功能变化。英语中有一组由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that)和关系副词(why,when,where)引导的从句,还有以it为先行主语的句式,如“It is necessary that…”等,可使逆序得以广泛使用。但中国学生往往宁愿使用汉语句式来逐字逐句将英语套进去,无论句子多长都按汉语顺序排列,自然造不出地道的英文句子。笔者在批改汉译英作业时发现这样的错误:中文为:这就是我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学生翻译成:This is my father used to work's place.(正确答案为:This is the place where my father used to work.)同样,有的学生在做英译汉练习时,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来分析英文句子结构,使得理解时一头雾水,翻译时不得要领。

要克服汉语语法方面的干扰,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英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要予以足够重视,详细讲解。其次,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正确英语句式和语序表达的习惯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抗拒母语的干扰,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4.在语篇方面: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结构上的黏着性较弱,语段中接应手段少,句子的功能层次不见诸于形式。而在英语中形式连接成分必不可少。学生平常的写作练习中,语段、语篇的连接词被忽略,整篇文章全凭意念交流,远离英语行文规范,就是受汉语行文习惯的影响所致。以下是一篇2000年高考考生的英文作文。(为便于分析,文中编号为笔者所加。)

It's①2:15 On the afternoon of Mar.8,2000.I was walking along the park road.②An old man came out of the park③.④He was walking west towards Third Street,a car came up from Third Street and turned east.Seeing that⑤,I made a cry,it's⑥too late.The old man was knocked down by a car.The car whose color was yellow,not only didn't stop but also⑦drove even faster away.Immeditely I ran over to help the old man.The old man lying On the ground pointed to the car's number.I noticed the driver was a young man and the plate number was AC864…

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缺乏连贯性,大部分原因是受汉语行为习惯的影响所致。现就加编号的几处进行简要分析。(1)时间和地点关联问题:②是时间关联问题,③是地点关联问题,如果在第二、三句之间加上when一词,使两个句子合二为一,然后在句末加上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这样一改动就使语篇连贯起来。(2)时体前后不一问题:①和⑥是时体前后不一问题,笔者在批改作文时发现这样的问题很普遍,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时体之别所造成的负迁移所致。(3)指代不当,语意欠清晰:⑤是典型的例子。“that”通常只用于前照应,所指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远一些,而“this”既可用于前照应也可用于后照应,所指时间和空间相对近一些,根据该篇作文的语境,用“this”比用“that”更恰当。(4)逻辑联系语的问题:⑦是误用并列词组“not only…but also…”,有误套汉语句式“不但……反而……”之嫌。应改为not…but…(不是……而是……)。本文还有许多语篇不连贯的错误之处,因为篇幅关系,不逐一分析。因此,英语写作技巧训练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课堂上,语篇结构的分析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由此看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学习并掌握一些对比语言学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比两种语言体系中存在差异的部分,尤其是对那些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重点区,提醒学生时常保持警惕,并针对不同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加强英、汉文化辨异

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不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上,还存在于文化差异上。也就是说,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是造成干扰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汉语文化负迁移造成理解错误或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中国人重感情,英美人重隐私,英美人见面常谈天气,因其不涉及隐私,中国人见面常谈生活细节,比如“吃了吗?”“上哪儿去呀?”等,因其合乎人情。可是许多中国人将汉语的习惯也迁移到英语中,碰到英美人士也套用“Where are you going?”自然有多管闲事之嫌了。更有甚者,碰到陌生人就当头一句“What's your name?”,以示关怀,却吓得对方以为做错事碰到了警察。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已故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来应对西方国家人士,进行交际,自然会造成语用失误,形成交际上的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语言联想的差异。例如,西风在汉语中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朔风”,“昨夜西风凋碧树”即是一例。而雪莱却在《西风颂》中由衷地歌颂温暖的西风。又如“鹤”在汉语中意味着长寿,“猫”意味着温柔驯善,而在英语中它们分别让人联想起“水性杨花”和“阴脸狠毒”。所以,如果用汉文化来套解某些语言的英美文化中的内涵,显然是行不通的,自然会发生错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文化习得的角度来看,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要求语言形式的正确,还要要求语言运用的得当。因此在词汇教学时,也不能只停留在单词的表层意义上,既要教授它的搭配运用,也要教授它的文化内涵,如果是成语、习语,则最好进一步揭示其词源典故,在课文讲解时,我们不妨多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课文属于文学作品,也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风俗、价值观念等。或者,我们也可以采用主题教学的模式,给学生整块输入某些特殊语境下所需的语言文化常识。

英语的学习并不只限于课堂,课外也存在着广阔的空间,我们可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欣赏优秀的原声影视作品,与外国朋友交往等,这些活动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会更成熟全面,也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语感,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产生。

为了研究的方便,以上分别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指出:母语对英语、学生原有英语知识对新学英语知识的影响,并非只有正迁移或只有负迁移,实际上常常是某一方面起正迁移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又起负迁移作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觉地把握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的大量产生,而把负迁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标签:;  ;  

论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