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并购正处于危险之中_银行论文

银行并购正处于危险之中_银行论文

银行购并危机四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伏论文,危机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人们不希望看到超级银行再犯任何错误。日本最大的几家银行已经濒临破产,许多欧洲的大银行也在最近发生的俄罗斯和东亚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美国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利润也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大部分的银行,尤其是新近联合产生的超级银行在可预见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苏黎世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合并为世界最大的、总资产达6990亿美元的瑞士联合银行之后仅仅4个月,去年10 月份,美国第二大银行花旗银行就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组建了拥有6980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第二大银行。与此同时,美国的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也宣布合并,组建了新的存款占美国总量1/12的美洲银行。去年11 月30日,德国最大的德意志银行收购了美国第8 大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其规模超过了瑞士联合银行,总资产达8200亿美元。

寻找不到新的增长点

银行急于合并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虽然近年来美国、加拿大、英国的银行获利不菲,但其核心业务的回报率却不高。美国曼哈顿第一银行指出,1993年以来美国各大银行的赢利来自三个小领域:低存储保险金、小额储蓄和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差。当这些利润来源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时,银行的利润也为之锐减。合并成为这些银行之间寻找出路的首选。

随着全球经济紧缩,简单扩大银行规模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在一般意义上,大的、全方位的金融机构并不比小的、专业的公司赢利多。尽管一个有100亿资产的大银行比一个有10亿资产的小银行支出要少, 但一旦庞大到有500亿或1000亿时情况就会相反, 对一个拥有全球网络的超级银行来说亦是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当一些小的银行组建成大银行时,它们的商业机会甚至会消失。

首先,投资银行尽管较一般的商业银行获利丰厚,但潜在风险也较大。如果同一家银行,既从事一般的贷款业务又把储户的钱投于有风险的领域,常常会受到储户们的指责,储户们更倾向于从事单一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其次,储户们也不希望他们的银行成为全方位的机构,这与大银行本身的定位相违背。欧洲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尽管喜欢与这种超越一国之界的超级银行联系贷款业务,但并不希望这家银行同时管理他们职工的养老保险金。

几乎所有尝试着将投资与一般商业业务联系的银行都失败了。花旗银行几年前就大幅削减了投资机构,英国的西敏寺银行也这样做了,西班牙的国际商业银行和荷兰的商业银行(集团)最终也放弃了他们的计划。只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下属的华威狄龙银行被认为是大银行旗下做得最成功的一家投资机构,但最近瑞士联合银行也宣布将部分或全部出售这家投资机构。

银行的另一策略是所谓“信息共享”。旅行者公司与花旗银行的合并,向顾客作出的承诺是可以实现二者的完全融合。实际上,旅行者公司却难以获取银行有关医疗保险方面的信息。花旗银行去年提高了对小额金融项目的收费,但又称要视顾客在银行内各项业务的关联。这一措施旨在刺激顾客扩大在该行的业务范围,但至今未见任何成效。

多元化理论体系

银行业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业务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但这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能够建立适合于当前水平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二,将资金投放在尽可能多的领域内以确保免遭风险。最近一系列金融风波已考验了第一点,全方位的风险运行机制实际上并不比专业性的系统安全。第二点在一定范围内是成立的:地域性的多元化却难以带来相应收益。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约瑟夫·休格指出,有些时候,我们难以把握哪些领域充满风险。他说,如果多元化战略能降低超级银行的风险管理费用的话,那么银行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个更令人信服的理论是多元化可以抵消银行收益的不稳定性。J.P.摩根集团和信托投资银行,因为有完善的商业银行运作系统,尽管其资本市场的业务处境困难,但抵押债券机构运行费用和信用卡费用的支出都没太坏的发展。拉赫曼兄弟公司,虽然有一套好的投资银行和贸易运作体系,但仍受债券业务下滑影响。

持股人肯定不愿意向难以确定收益的多元化机构投更多的钱。在德国,裕宝联合银行,尽管在退出投资性业务时损失了35亿德国马克(合12亿美元),但比仍坚持投资性业务的德意志银行、德罗斯顿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收益好得多。在美国,帝国大街银行和纽约银行这些专业性银行的股票价格要远远高于一些多元化银行。

银行多元化扩张的第三点实际上不是扩张。正如美国乔治亚州艾莫利大学的银行学家乔治·本斯腾指出的那样,银行的多元化扩张实质上是为了通过扩大规模获利。

为什么规模会产生作用

似乎毫无疑问,规模会使银行获得更大收益。实际上,它不像银行家们想的那样简单。理由是,伴随着银行越做越大,金融服务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小。大银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优先选择的是赚钱的机会,而不是改善对家庭等客户的服务。跨国公司对自己的风险运营处心积虑,却不肯付出对客户保险所应付的代价。它们建立自己的投资公司,惟一目的在于赚钱。而小的金融机构则不然,它需要时刻考虑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中欧,银行所属的保险和共同基金已受到小型的、灵活多变的专业公司的威胁。

与此同时,网络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兴起。需要一份25万美元的住宅抵押贷款的话,美国人根本不用去银行,只须几分钟,网络金融机构就会提供30年、年利率为7.413%的无收费贷款。 而美国一般银行则只能提供年利率6.72%、收费达2.25%收费的抵押贷款,爱尔兰是6.814 %的利率和2%的收费。网络股票交易与银行完全脱钩, 如美国贸易公司、电子交易公司等,都拿到了本属于银行和投资公司的一部分市场。网络允许客户们选择自己最理想的金融服务品种,同时避免了一般银行所犯的毛病。

骑墙派的存在

有些时候,什么都做的公司反而什么都做不好。就像“凯特格利基利斯”公司,它在商品零售方面做的就不错。专业化的公司,如保险业方面的艾克赛公司和美国在线集团,基金管理方面的苏黎世集团和富达公司,消费贷款方面的家政网络公司和MBNA,共同基金方面的通用投资公司,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把重点放在工业领域的专业化公司也大有做为。这通常不包括那些面面俱到公司:一间小的金融机构可以委托别的公司以相同价格代管自己的客户,自己则在本领域求得更广泛的发展。例如艾克赛公司,它的目标是把自己做为保险业务方面的专业公司,这样它可以以很低的费用来运作。

一些很专业化的公司,由于没有多少外围性的业务来分散其从事主业的精力,往往更易于成功。我们看到,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那些庞大的企业集团也不得不丢车保帅。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说那些金融集团注定要失败,但毫无疑问,只有它在某个领域处于绝对优势时,它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苏黎世集团和美国的梅隆银行,最近都收购了不止一家的共同基金机构来扩充实力。另一家美国公司班克一号,出于同样的目的购并了“美国第一”信用卡专业公司,使其一夜之间成为全美信用卡业务的龙头老大。

当然,专业化也并不意味一个机构向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它必须立足自己的主业,力争在这一领域做最强者。

附录——

银行巨无霸(总资产全球前十位的银行:亿美元)

瑞士联合银行6985

花旗银行 6975

东京—三菱银行 6534

德意志银行5820

美洲银行 5247

中国工商银行 4890

苏黎世信托机构 4738

香港汇丰控股公司4736

日本住友银行 4690

法国兴业银行 4411

注:此处的德意志银行指其1998年11月30日之前,合并后的该行总资产达8200亿美元。

(原载《经济学家》)

标签:;  ;  ;  ;  ;  

银行并购正处于危险之中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