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改革应与学校教学科研并举_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改革应与学校教学科研并举_图书馆论文

高等学校图书馆改革应与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同步进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科学研究论文,应与论文,图书馆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它是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科学研究任务所需文献情报的供应部门,它和第一课堂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有知识”的人,除了学好课堂所授的知识,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当对其专业知识和信息有一套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和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从浩瀚的知识中去提炼。这个认识过程就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全面完成的,而这样的条件正是图书馆可以提供的。

从这个意义分析图书馆在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能起和必须起到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纷纷提出改革的设想或建议,有的且见诸行动;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多数意见,虽都有针对性,可是详加归类,其中治标的多,治本的少,着重目前利益的多,着眼长远利益的少。主要表现在,对高校图书馆性质、任务、作用在当前及今后应当如何认识,如何全面改革的讨论不多,对于如何为图书馆创收以解目前经费困难,尤其是如何赚钱来缓解图书馆购书费,提高工作人员福利的却不少。这样的改革设想是不可能完成改革的目的的。过分侧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难免不出误差。

改革是为了发展,改革对发展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改革是要把在过去工作、体制中存在的一切与市场经济建立不相适应的意识形态里、具体行为中的东西改得与客观形势相适应。大家齐心合力地共建一个富强康乐的社会主义、繁荣幸福的新中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特别指出:“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图书馆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更应急起直追,紧跟改革的大势,从传统的态势中走出来,不负国家的支持与重托,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有条件,也有能力去实现这一任务。但仅凭条件和能力而未充分利用条件和充分发挥能力,仍不可能达到目的。

解放40多年来,随着国家文化教育及经济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是得到相应发展的。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有显著的改善、进步和提高,在三大系统图书馆的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些条件如能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能量,就可以为现代化图书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遗憾的是这些优越条件的潜力未发挥出来。考其原因,和图书馆长期囿于传统图书馆的办馆方针、管理机制分不开。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改革,就必须对症下药,改变过时了的办馆方针,改善落后的管理机制。那种把高校图书馆的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不理想,没能起到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应起的作用的根本原因归咎为计划经济体制的阻力,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把责任完全推给客观,而不从内在找原因,就不能正确对待图书馆发展总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问题;也就不能使图书馆的改革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安排与推进。

我很赞同有的同志所提的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应当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主攻方向转移到开发智力资源、建立以信息情报为中心的服务,主动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求,提供高、新、专的知识信息。

对本校师生服务虽然有局限性,但通过为本校师生服务,满足了他们对文献信息情报的需求,同样是有利于社会的。图书馆为大学生完成学业提供最优最新的知识,直接间接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所以图书馆的服务表面上是直接为少数人服务,但从实质看,则是间接服务于社会。

社会不可能没有分工,图书馆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并不会仅仅在校园内为止。当然如果条件很好,力量很强,把信息服务范围扩大到社会上,自然会受到欢迎。但首先把校内服务搞好,在目前应当是坚定不移的。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现在大学图书馆在文献信息的提供方面并未满足各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应当承认,我们对于全校师生科学科研的动向了解是不够的,哪怕是重点学科、重点科研课题也尚未全面了解。能做到定点、定题、定人跟踪服务的图书馆并不多。普遍地向社会开放,目前图书馆能有这样大的承受力吗?

对本校师生服务,并能满足师生的需要,应当看作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因为大学的教学、科研,总的指导思想是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文化建设服务的统一原则下进行的。学校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产生的效益,图书馆的劳动占有一定份额。何必舍近求远呢?

本职工作还搞不好,遑论其他?欲速则不达,这句古训不是毫无道理的。

这样说是不是图书馆就不必向社会搞有偿服务呢?我是赞同有选择地搞一些有偿服务的,却不赞同把有偿服务作为改革图书馆的突破口,更不认同那种把有偿服务作为图书馆最有效的改革的看法。因为把有偿服务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图书馆服务和“产品”,那就会和当前一些游览胜地搞“园中园”那样不得人心。那样的改革不是我们需要的改革,是与改革的真谛相悖的,只能阻碍改革的正常运行。图书馆改革的目的无论采用任何措施,都不能背离发展这个大方向。哪怕是治标的举措,也必须考虑其后果,不能一心只想到可以赚钱,就可对任何手段都不加选择,盲动是要走入误区的。

我们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图书馆的改革同样不应忘记这个原则。如果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制造一些不充分的理由,为局部利益所蔽,那样的理由是立不住脚的。

改革是件大事,切忌胡思乱想,虽可大胆设想,但也应作可行性研究。这种研究既包含动机,也包含效果。

在高校图书馆改革声中,有的意见与此原则相反,立论似是实非。突出的事例,莫过于近期有人认定解决高校图书馆当前经费困窘的办法只有在馆内自筹资金再实行有偿借阅的办法。他们说:“在馆内自筹资金再实行有偿借阅,这是立竿见影地解决书刊经费的有效方法”。并肯定“在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此办法[1]”。似乎这一办法是解决高校图书馆经费困难的唯一最佳选择,并具有普遍规律性。

这种论点不仅不能使人信服,就是论者自己也缺乏一定的信心。在同一文章中这样说:“总之,在工科高校社科期刊管理这块‘领地’里实行特殊的管理体制,可使图书经费来源由传统的行政拨款转变为群众集资,使室内阅览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内阅和外借共存的复合模式,使传统的无偿服务转变为有偿服务,这是在高校图书馆经费不足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的权宜之计,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观念的逐步更新,高校图书馆对内对外全面实行有偿服务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2]。”这是主观的判断。

事实上,高校图书馆经费是逐年增长的。虽然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相比,尤其是在近年来书价涨幅大于经费增长的情况下,相对拮据一些,但绝未达到难于维持的地步。据统计,1990年977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购置费总额为19156万元[3],仅以这一项支出,绝非私人集资、更非出租期刊有偿服务所能筹集到的。国家每年用于购置图书期刊的拨款额,自筹资金是绝对办不到的。可见既未达到“无米下锅”的境地,也没有达到连订一些非专业期刊也无能为力的地步,更没有到了非要私人集资图书馆就不能生存的地步。那么,用收取租金来解决图书馆的经费困难问题,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应该有个说法。

一方面说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又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样前后不一的论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由于重利轻义、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心态及市场经济等认识不足,理解片面有关。如其不信,请看他们在同一文中这样自圆其说。

他们写道:“诚然,业余时间看点社会科学期刊,对扩大师生的知识视野是有好处的,但是似应是大学校园的副旋律。因此,从理论上讲,工科高校可以不订与教学无关的社科期刊。但从教好、学好前人知识的总体目标考虑,还是适当订购一些为好。不过在图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馆内的自筹资金订购再实行有偿借阅的办法来解决[4]”。一方面否定,一方面肯定,理论上可以不订,实际上还是订一些为好。这样的肯定与否定,这样说也对,那样说也对,并不是唯物辩证法。否定肯定的实意,似是为自筹资金搞租书收费的有偿服务留下伏笔。为了教好学好前人知识适当订购一些为好,足证师生对于非工科本专业的社科期刊也是需要的。师生教学需要的社科期刊,图书馆可以不订而要由本馆私人出资来订。我们不得不问,这样的图书馆是怎样为师生服务的?这种书刊出租业是自负盈亏,还是寄生在图书馆?况且,这种人人集资出租的做法,在性质上已不再是有偿服务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图书馆今后还能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吗?应该怎样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

当代学术的发展,交叉学科愈来愈明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虽各有领域,却又互相联系,不可或缺的。现在的高校文科、理科、工科已经没有明显区分了,对大学生来说,为了毕业后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有丰富广泛的知识。没有一定的非本专业知识,要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作用,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何况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学习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很难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科学期刊在这方面具有广泛的理论的、实际的知识信息,结合各自的爱好、志趣、性格、修养选择阅读,对个人,以至对社会都是只有益而无损。

实际上,高校图书馆每年的经费用于期刊的不算太少。以1990年为例就达到7755万元(占全年总经费的42.9%)[5],从每校订阅期刊经费中拨出3000元-5000元来订师生需要喜读的非本业期刊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大学图书馆不会因为多订这几十种非本专业的期刊而加重负担,用不着搞私人自筹资金,用收取租金的办法来解图书馆经费之困。

当前,即使是在高校图书馆内,对小说、文艺、消遣、热门等类图书实行“集资”购置、出租服务的方式,已有蔓延发展之热,令人担扰。但毕竟还没有著文公告。而本文所引用的文章,却堂而皇之地撰文论证、宣传,并认为是高校图书馆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试图推广。同时,还预测说,“高校图书馆对内对外全面实行有偿服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此,我们不得不郑重宣告:这种推断是错误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这种“好心”只能办坏事。要警惕在图书馆内,这个也集资,那个也出租,要么就搞有偿服务,……一块一块地把公益性图书馆吞噬掉,最终把图书馆变成租书馆。

高校图书馆的改革,确实需要观念的更新,与市场经济接轨,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改革没有出路,今天的机遇应该珍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些问题是值得深思,值得深入研究的。但对市场经济的真谛应当有全面的理解,对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正确的对待。

图书馆和高校一样,不是一个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就在那些资本主义笼罩下的所谓发达国家,它们也肯定这一观点。

我国早已明令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

我们应当牢记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一切活动都应在学校的整体规范下运行,自搞一套既不符合组织原则,更无利于学校改革。

图书馆的任何改革,都只能是有助于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改革,即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对于文献信息资料的需要为基准。高校图书馆改革应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出了多少力,作出了多少有益的贡献,是测试图书馆改革成败的标准。

衡量图书馆改革的成效并不在于图书馆采取改革措施后为它自身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赚了多少钱,主要要看它在改革进程中对本职工作尽到的责任和完成的任务如何,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需要。

(收稿日期:1995-02-13)

标签:;  ;  ;  

高校图书馆改革应与学校教学科研并举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