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段甚佳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42例患者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淋巴结清扫术,命名为研究组;44例患者要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命名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研究组接近;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接近,淋巴结清扫个数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61,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χ2=7.514,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崇。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临床效果;

乳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在女性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的认识和深入研究,手术过程逐渐缩小切除范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选取两年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两年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入院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为乳腺癌[2]。入选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4)中患者年龄在35~75岁,平均年龄(52.5±3.5)岁,根据病理分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26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有3例,粘液腺癌患者有10例,单纯癌患者有5例;根据PTNM进行分期,其中Ⅰ期患者有15例,Ⅱ期患者有20例,Ⅲ期患者有9例。研究组(n=42)中患者年龄在35~78岁,平均年龄(52.8±3.2)岁,根据病理分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24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有3例,粘液腺癌患者有11例,单纯癌患者有5例;根据PTNM进行分期,其中Ⅰ期患者有13例,Ⅱ期患者有19例,Ⅲ期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状况等方面相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前根据患者基本资料(年龄)和疾病的分期,并结合肿瘤位置,选取合适的手术方法,确定手术切口。

研究组: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过程汇总保留肋间臂神经,首先经胸大肌外侧缘进行入路,切开腋筋膜的悬韧带,有效分离皮瓣,根据患者的乳房情况和胸大肌筋膜状况,将腋窝的淋巴结扫清,将腋静脉鞘膜进行切开,将腋静脉周边的淋巴组织和脂肪组织清除,顺延胸壁的方向,自上而下进行有效清扫淋巴结合脂肪组织,在胸小肌外侧缘与第2肋间的交界处,能看到神经穿出,直径约在105mm,清扫方向与胸长神经方向垂直,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保护游离神经,并将切除的组织进行清除。

对照组: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将腋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将肋间臂神经一并切除。

1.3 指标观察[3]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所需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清扫淋巴结的总数,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手臂内侧是否出现麻木、感觉障碍、疼痛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 <0.05则提示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状况

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研究组接近;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接近,淋巴结清扫个数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肢体感觉障碍

研究组的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手臂出现麻木患者有2例,感觉减退患者有1例,明显感觉有酸胀感患者有2例,有灼烧感患者1例,有感觉障碍患者共6例,感觉障碍率为14.29%(6/42);对照组的4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手臂出现麻木患者有4例,感觉减退患者有4例,明显感觉有酸胀感患者有5例,有灼烧感患者2例,有感觉障碍患者共15例,感觉障碍率为34.09%(15/44),研究组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61,P<0.05).

2.3 术后随访一年的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患者有3例,复发率为7.1%(3/42);对照组复发患者有8例,复发率为18.18%(8/42),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χ2=7.514,P<0.05).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女性带来严重的危害。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是手术治疗,也是进行改良根治的主要手段。在乳腺癌手术中,可能损害的神经是肋间臂神经,这属于常见的感觉神经,肋间臂神经属于第二胸神经,是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的皮支,从胸小肌的四周发出,涉及的直径为2.5mm,主要支配患者胸壁皮肤、上臂内后侧和腋窝[4]。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手术,可能将肋间臂神经有效切除。在手术过程中若未将肋间臂神经切除,可能将腋下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构清扫,干扰淋巴结的正常清扫工作。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发生局部位移的风险,导致复发率较高。手术过程中若切除肋间臂神经,在术后可能出现皮肤麻木,患者有酸胀感、肢体感觉衰退、烧灼感等并发症,引种影响患者正常的上肢功能。

外科手术治疗肿瘤需遵循根治、安全的原则,临床多应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需彻底将病灶根除,降低手术给肢体功能所造成的损害,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传统手术过程中,强调保留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没有给肋间神经保护作用,不保留肋间神经,切除肋间臂神经,可能导致上臂内侧部位出现疼痛、麻木的感觉[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研究组接近;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接近,淋巴结清扫个数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手臂出现麻木患者有2例,感觉减退患者有1例,明显感觉有酸胀感患者有2例,有灼烧感患者1例,有感觉障碍患者共6例,感觉障碍率为14.29%(6/42);对照组的4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手臂出现麻木患者有4例,感觉减退患者有4例,明显感觉有酸胀感患者有5例,有灼烧感患者2例,有感觉障碍患者共15例,感觉障碍率为34.09%(15/44),研究组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61,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χ2=7.514,P<0.05)。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在不影响根治手术效果的同时,有效保留肋间臂神经,手术过程中尽量保持术中操作精确,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保存肋间臂神经的感觉功能。在手术过程中若出现腋下淋巴结和肋间臂神经出现融合、粘连现象,则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将腋窝下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结解剖后并切除。在这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并未出现该类情况。另外,两组患者在手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过程中,需观察腋淋巴结的融合、粘连情况,术中清除肋间臂神经的主要位置,观察是否出现变异状况,降低术中牵拉臂神经的损色程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崇。

参考文献:

[1]殷德福.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104-105.

[2]王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15(26):31-32.

[3]雷柱云,蔺娜,盛家宁,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5(9):35-36.

[4]宋成鑫.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65-66.

[5]祁峰.保留肋间臂神经在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52-53.

论文作者:段甚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段甚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