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_武汉生活论文

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_武汉生活论文

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乡镇企业论文,快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近1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如今乡镇企业不仅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苏南、山东、珠江三角洲等地,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在中国的工业重镇上海,乡镇企业与浦东开发共构其经济发展之两冀。近年来,武汉市乡镇企业一改过去低速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局面,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去年全市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86.2亿元,净增产值88.2亿元,相当于前8年净增量的总和。今年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上半年乡镇企业产值又新增加91.6亿元,超过了去年一年的增量,增长速度高达118%。营业收入和利税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12%的95%。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志的认可,但也有少数同志对乡镇企业不甚了解,对乡镇企业的巨大作用认识不足,对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存在疑虑。最近,钱运录同志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对乡镇企业的成绩、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肯定,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对乡镇企业发展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并对今后进一步快速高效地发展乡镇企业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规划。

(一)

武汉市乡镇企业的发展,相对于全市经济总体水平而言,速度是较快的,但分阶段来看,差异很大。1980年以来,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980~1983年为正名、起步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乡镇企业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而被割得毫不留情,发展受到种种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得以从“地下”走到“地上”,进入正常发展轨道。1983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7.4亿元,与1980年比较,平均每年递增15.3%,从业人员23.4万人。

1984~1988年为扩张发展阶段。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现,农民积极性的空前高涨,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1986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些重大举措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在这5年间,武汉市乡镇企业发展较快,1988年企业产值上升到45.2亿元,比1983年增长5.1倍,平均每年递增43.6%,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企业单位数达到8.6万个。

1989~1992年为调整渐进阶段。三年治理整顿期间,国家对乡镇企业采取了限制政策,如减少甚至完全取消乡镇企业贷款,对一批与城市工业有竞争的产品进行限制等,社会上对乡镇企业的指责也不少,如“不正之风的风源”、“与国营工业争原料、争市场”等。三年治理整顿期间,武汉市乡镇企业信贷资金年增长15.7%,比全国平均速度低3个百分点,其中1991年仅增长10.8%,是近10多年来最低的年份,乡镇企业贷款在国家银行信贷中的比重为2.8%,比全国平均水平约少5个百分点。这期间乡镇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较多,发展速度减缓,到1991年,乡镇企业数减少1.7万个,从业人员减少2.3万人,企业产值75.1亿元,年均递增速度为18.4%。但这次调整进一步增强了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92年进入了调整后的缓冲,增长速度提高到31%。

1993年至今为高速发展阶段。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后不久,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充分肯定了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和作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乡镇企业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资金投入成倍增长(去年达到18亿元以上,今年投入将达到35亿元)、生产经营门路大大拓宽、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步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93年增长速度为89%,预计今年增长速度可接近翻番。

从武汉乡镇企业的10多年发展历史看,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顽强地生存、快速地发展,既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

1、富有活力的企业机制,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十分稀缺,而且长期存在较大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农业比较效益明显偏低,靠有限的耕地不可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农民不可能跟上整个社会富裕的步伐。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而传统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向城镇的合理流动与职业竞争。因此农民在本乡本土创办乡镇企业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乡镇企业灵活的机制,并以此为最大特征区别于国有企业。(1)拥有自担风险的发展机制。乡镇企业是用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积累发展起来的,国家不承担亏损,也不提供扩大再生产的补贴,乡镇企业干部职工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求实精神。(2)拥有简捷高效的决策机制。乡镇企业管理层次简捷,管理人员精干,很少有政府干预,企业自主权较国有企业大得多,避免了国有企业在财务、人事等管理上的梗阻现象,因而决策快,行动快,往往能抓住机遇,抢占市场。(3)拥有分配灵活的激励机制。乡镇企业不搞大锅饭,按效益高低决定分配多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按贡献大小区别待遇和进行奖励,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4)拥有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乡镇企业的人员普遍具有“两栖”性,干部很容易成为一般职工,职工没有铁饭碗,去留方便,这种“能者上,庸者下,工作不好自回家”的用人机制,培养了干部职工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有很强的开拓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

2、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又一重要原因。乡镇企业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没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而是与市场调节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是企业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等无国家计划,只能在市场上以高于国家牌价的价格艰难地获得。企业贷款严重缺乏,来源也很不稳定,与乡镇企业所处的地位相差很远。1993年武汉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6.6%上升到30%,与乡镇企业贷款在国家银行贷款中的比重(只占2,8%)相差27.2个百分点。二是乡镇企业所需人才、技术也未列入国家计划,为了获得所需的人才、技术,一般都花了较高的代价,因而乡镇企业较能吸纳和尊重人才,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三是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没有国家计划,逼着企业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因而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销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早进入市场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是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外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武汉市农村从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而且从根本上打破单一的农村经济格局,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尽管曾受过不公正的待遇,有过“关、停、并、转”的历史,但其发展从未停止。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把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随着武汉被列入沿江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国内外资金、技术向武汉的流量不断加大,各类开发区、发展区相继涌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1992年底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必须把发展乡镇企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并强调指出:关键是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管理上放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区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之而来各级各部门对乡镇企业重视程度明显提高,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政策措施更为得力,由此保证和推动了我市乡镇企业连续几年的迅猛发展。

(二)

经过10多年的自力更生,乡镇企业已由原来的“拾遗补缺”发展为今天的“支柱性”地位。然而至今仍有对乡镇企业的作用认识不足、指责较多的情形。因此有必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历史地、公正地评价乡镇企业已作出的重大贡献。

1、为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实力增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产值上看,乡镇企业产值由1980年4.8亿元上升到1993年的18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2.5%,比全市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快18.5个百分点,乡镇企业产值增加额占全市社会总产值增加额的35%。近两年来,乡镇企业在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中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去年乡镇工业产值增加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加额的67%。今年上半年全口径工业总值增加额中有87%来自乡镇工业,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从税收看,去年乡镇企业上缴税金4.45亿元,与1980年比平均每年增长27%,比全市工商税收的增长速度快17个百分点,税收已占市税务局各项收入的10%,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外贸看,去年乡镇企业出口交货额达到3.15亿元,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由2.9%上升到10%。

2、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首先是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我市农村经济由80年代初的半自给半交换阶段上升到了现在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其次,使社会劳动力就业结构生展了很大变化,列宁在论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劳动分配时说过:“商品经济不发达(或完全不发达)的国家人口,几乎全是农业人口,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同农村分离。”(《列宁全集》第3卷第19-20页)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上分离出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农民不能享受工业化的成果,就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乡镇企业正是在发展中改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已占60%,其中在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村劳动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第三,是使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农村社会总产值已开始超过全市社会总产值的1/3,正在向“半壁河山”的目标进军,农村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增大。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凝结着乡镇企业的巨大贡献。

3、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乡镇企业最初是依靠农业的积累发展起来的,而现在乡镇企业“反哺”农业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事实。去年全市乡镇企业提供的以工补农、以工建农资金达1.1亿元,80年以来累计提供8.8亿元,平均每年7300万元,超过了国家用于农业的投入(全市每年的农村事业费、全民单位农业基建投入之和不到7000万元);乡镇企业发展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去年武汉市农民收入增加额中,有65%以上来自于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很多属农民负担的费用,都被乡镇企业承担了;乡镇企业除了向国家交税外,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政预算外资金,在财政紧张、行政事业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地方政府的工作作着默默无闻的贡献。

4、促进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既有现代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又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新一代农民;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展示了农村城市化的前景,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受到现代城市文明薰陶,城乡差别日益缩小,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三)

尽管我市近几年来乡镇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却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未缩小,还有拉大趋势。目前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已经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企业规模、资本有机构成、技术素质已达到了相当水平,我们与之相比差距很大。当今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太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大大加快,加之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继续取得进展,对乡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乡镇企业国际化步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目前我市乡镇企业的经济技术基础仍然较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市乡镇企业设备先进的还只是少数,大多数企业都是二手、三手设备,部分地区的企业还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乡镇企业过度轻型化,加工工业比重大且门路狭窄,低水平重复多,使城市工业结构本身就存在的加工工业过热、基础工业滞后的“瓶颈”效应更为突出。此外,作为大城市郊区的乡镇企业,三产业类的发展速度不快,档次不高,门路不宽,在房地产开发、物资仓储、交通通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方面有的档次很低,有的还未破题,城郊优势未得到很好发挥。三是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不利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目前全市11.5万家乡镇企业,多数分散在自然村落里,不仅对节约耕地、防止污染、统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利,更重要的是影响着企业聚合效益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有人将此说成是比“城市病”危害更大的“农村病”。四是机制灵活的优势面临危机,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步伐在加快,与乡镇企业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部分乡镇企业照搬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制约发展,多数乡镇企业亦有一个理顺产权关系的问题,还有的地方政府对乡镇企业干预过多,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五是乡镇企业粗放式扩张经营特征比较明显,比之高速增长的速度,经济效益的增长相对缓慢。

为了确保武汉市乡镇企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快速高效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看待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实事求是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对发展乡镇企业的认识,继续坚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

乡镇企业不仅是农民的事业、农村的事业。而且是我市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仅仅把乡镇企业视为农村经济的范畴,看作农民奔小康的途径还不够,要站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武汉的综合经济实力的高度来认识乡镇企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武汉要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龙头作用,乡镇企业理所当然要为武汉龙头作用的实现和发挥作出更大贡献。目前武汉乡镇企业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可望在本世纪未期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河山”甚至“大半壁河山”。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满腔热忱地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正确对待和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严肃认真地把中央、省、市对乡镇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当前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如资金短缺劳动力素质低,市场发育程度不高、信息不灵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和改进领导。实践证明,领导重不重视,抓不抓,是真抓实干,真心实意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为其排忧解难,还是“真喊实看”,是乡镇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高速扩张的速度效益型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经济效益与增长速度紧密相关,没有一定速度就难以实现一定的效益,二者保持着某种必然的比率关系,应当看到,近两年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快速度是建立在过去低基数基础上的,因此,象武汉这样的乡镇企业欠发达地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坚持高速高效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在发展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发展中提高效益。为了正确地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加强和改进乡镇企业统计工作,制定一套科学的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以效益为中心,兼顾规模、速度,引导乡镇企业高速高效高水平地发展。

2.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再造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

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明晰产权关系入手,完善和再造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1)象当年推行联产承包制那样,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和投资机制。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确立乡镇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使其真正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新企业的组建、老企业的改造,要尽量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鼓励不同乡镇、不同村、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和控股。(2)坚持“多轮驱动,共同发展”原则,大力发展不同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按照先放开后引导、先扶持后受益、先分散后联合的思路,彻底放活农村各类能人,放手发展个体私营企业。(3)对一部分暂时没有条件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对微利亏困企业大胆实行拍卖租赁和公有民营。(4)加快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多种形式,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增加企业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5)改善政府对企业的领导。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管理职能主要是制定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在具体的生产经营和行政事务上则应放手让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各部门要从自身做起,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滥摊派、滥集资、滥收费等不合理现象。

3、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的职工素质和企业家素质

人才、企业家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乡镇企业人才奇缺,职工素质偏低,已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规范扩张和科技进步。今后一是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等社会各个渠道引进人才,这是企业取才、解决燃眉之急的一条捷径。二是选拔培养人才,每年有计划地从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企业骨干中挑选青年人到有关院校和单位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管理、外经外贸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三是切实搞好乡镇企业职工特别是厂长经理(含部分主管乡镇企业的乡镇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乡镇企业家绝大部分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一些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利用独立性较强、自主权较大的优势加快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弱点。我们要从乡镇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大局出发,切实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使他们既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又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开拓进取,成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得硬的现代乡镇企业家队伍,并通过他们带出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由此推进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4、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要使乡镇企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今后市对乡镇骨干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应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得到同等待遇。信贷资金是乡镇企业资金投入的重要来源,农村金融机构应将乡镇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发展。根据目前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的实际,各专业银行都应将其纳入信贷范围。此外要通过发展、建立农村基金组织和推行股份合作制,通过风险抵押、工资转存、带资进厂、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大量集聚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完善企业利益分配制度,增加企业资金积累;加强资金管理,压缩三项资金占用,努力盘活资金存量;搞好项目论证,提高投资效益,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高起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市场量求量大的项目上。同时主动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向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靠拢,同外商合资合作,借用外力缓解资金困难。

5、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实行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目前乡镇企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是解决乡镇企业深层次矛盾和农村城镇建设落后问题的一举多得的措施,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突破口。在武汉这样的特大城市周围,要建设一批卫星城镇来接收和传递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力争在本世纪未使本市2/3以上的农村人口进集镇生产、居住、生活,在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城镇化方面发挥龙头示范作用。要按照全市整体经济布局、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兴建工商业小区,以小城镇为依托,推进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不要再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老路。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问题要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作出规划,并针对乡镇企业分散发展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打破社区界限,向小城镇和工业区(带)集中发展。近期特别要在重点城镇的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大的进展。

6、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

对外开放不仅是乡镇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提高企业和产品的技术层次,促使乡镇企业尽快走进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随着“复关”问题的临近,加速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要求日趋迫切。要坚持外资、外经、外贸一起上,积极鼓励乡镇企业扩大出口创汇。要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把发挥资源优势同加快开放联引结合起来,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结合起来,按贸工农一体化的方向,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重点引导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出口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带动一批相关的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对一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快赋予出口经营权,督促其在国际贸易中经受锻炼、发展壮大。要建立乡镇企业招商项目库,组织乡镇企业到市外、海外广泛招商,一方面宣传武汉的企业和产品,另一方面了解国际、国内市场信息,增强企业向外发展的战略眼光,提高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型化、国际化和产业、技术的高度化。

标签:;  ;  ;  ;  ;  ;  

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_武汉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