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论文_张,媛

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论文_张,媛

◇ 张 媛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 威远 642450)

在我十几年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发现,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是桌上一本书,手中一支笔,双眼看老师,老师提问不关我的事,反正有成绩好的学生会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叫我做笔记我就做。这种现象导致了我的课堂一片沉寂,调查显示这些沉默的学生占本班的60%,几近三分之一,比例之重,令我惊讶,而且似乎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不明真相的我有时上课就骂学生怎么不积极开动脑筋,有时心情好,上课会请学习成绩好的爱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心情不好时,我会按教材上的要求直接把课文分析了,让学生去死记答案,结果发现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不熟悉,甚至读课文时还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时丢分最多的就是阅读部分,这种教学结果不是我所要的,经过我在班上调查询问学生,他们说考试时最怕做阅读题,原来是孩子们的阅读出现了问题,因为小学高段教学都是课文分析,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分析理解课文,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导致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片沉默。为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几年的阅读能力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

1、树立榜样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上小学生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骨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好读书;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童”陈毅巧读书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为了满足他们看书愿望,我还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各类书籍供班里的同学选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平素我一有闲暇时间,也到教室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如此以来,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就更加的浓厚了。一个同学还在日记当中写到,老师都这么认真的读书,作为学生,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的读书了!我想他已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

积极、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前提,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营造。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在课外,我及时关注班级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几个星期下来,课余时间在走廊上闲逛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这或许就象一位教育家讲的那样,要想除去地里的野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的道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上学期,我校乡村少年宫活动开展了“品读中国古典文学”的活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纷纷诵读起了《三字经》、《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论语》等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就此,我抓住此契机,和学生商议决定,把每周二的兴趣活动,改为班级的读书课,或诵读名人名篇;或欣赏一些学生自己的“佳作”;或开展诗歌朗诵活动……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每月评出班级的“阅读小能手”、“讲故事小能手”、“科学小博士”等。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1、固定读书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帮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安排。把每天中午到学校后的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虽然只20 多分钟,但是学生们读得津津有味。读书的内容结合实际而定,有时是自己选定的文学作品,有时是老师们选定的阅读材料。每次学生读书时我们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另外,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必做作业,每次规定至少半小时,每次阅读的内容还要求做简单记录。

2、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指导读书方法,如:“精读法”重在质量,汲取起精髓,探求其义,明其习法;“浏览法” 重在广博,读得更多;“品读法”品味文中的语言,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们也已经养成阅读时勾、画、圈、点、批、记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提高了阅读效果。

3.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语文书,学完一篇课文,教师都会推荐学生去读同题材的文章,或者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立体地读”,效果颇佳。

4、每个学生设立阅读记录卡或者“书海拾贝”积累本,分为“时间、书名(或文章名)、摘抄内容、我的感受、家长签字”五个版块,每天按时完成积累,学生配上了漂亮的插图,图文并茂,使学生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课内外联系,培养自主阅读

1、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课前布置查找普罗米修斯的相关资料,有的从网上查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有的从书上了解到与普罗米修斯有关的神话传说,交流时,还有学生提出他找到了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传说版本。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引导学生感悟“读好书”的好处时,冰心多次提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好书,教师顺势而导:《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你看过这几部作品吗?你是否与作者有相同的感受呢?紧接着教师随手拿出事先准备的《水浒传》,选择“虎松打虎”片断,声情并茂地读起来,高潮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下课后老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几部名著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借阅,老师欣喜地发现,这“虎松打虎”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老师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韩非子》;学习《孔子和学生》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榜样的激励、名著的熏陶、书香的环境、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多种自主阅读方法的掌握,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阅读。再加上我们经常组织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论文作者:张,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  ;  ;  ;  ;  ;  ;  ;  

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论文_张,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