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_刘喜顺

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_刘喜顺

河北省大名孙甘店中学 刘喜顺

【中图分类号】G566.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34-0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一些教师仍在使用“读—译—抄—背”的老路子,这种粗放式教学极大的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并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学而生厌,及时地改变这种陈旧模式,探索一条灵活多样,乐于被学生接受新途径,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充实,学习能力、人文品位得到提高,应当是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若能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教学《木兰诗》时,我结合豫剧《花木兰》,先让学生欣赏春节晚会小香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再讲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学生热情高涨,万分期待的进入了课堂。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是吴下阿蒙”?后来怎么又让人“刮目相待”了?两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前后联系,优化文言文教学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在现代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文言积累活学活用,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其一,前后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文句。如学习《口技》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时,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在哪篇课文中学过“稍稍”一词,学生立刻想起《伤仲永》中“稍稍宾客其父”的句子,也明白了“稍稍”在文言文里通常解释为“渐渐”。其二,前后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课文的理解。如在《绿色蝈蝈》中有一个成语:“庞然大物”。在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回忆在哪篇课文中学过,并让学生背一背相关语句,学生通过回忆,不但复习了《童趣》一文,而且明白了这一成语的用法。其三,前后联系可以让学生自主突破阅读中的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伤仲永》时,“父利其然也”,学生不好理解,我便启发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不耻下问”,让学生比较“耻”和“利”的用法,学生便发现两字用法是相同的,“利”可以译为“认为……有利可图”,属于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

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做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期末复习阶段,我把重点放在“本学期文言词语、句子对照卡片”的整理归纳上。在中考复习阶段,我让学生对初中所有文言文词语、语法进行归纳整理。事实上,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引导有方,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探求知识的情景,把学生的“接受”,变成了学生的“探求”。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古今打通,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要达到让学生对文言知识融会贯通、接受文化熏陶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当调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力求透彻理解,充分领悟。首先,文言文教学应考虑到白话和文言的关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的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使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迅速而扎实地学好文言文,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效果。如:“人人动手,清洁环境!”清洁,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社戏》“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中的“朦胧”一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其次,成语、典故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学生生活中就经常接触许多保留了文言词语用法的成语、名句,我不仅让学生了解文言字词在课文中的意义,而且让学生活学活用,进行积累成语的训练,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使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大大消除。如:文言词语“走”在《木兰诗》“双兔傍地走”中为“跑”的意思,那么,有没有含“走”意思为“跑”的成语呢?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回忆起有关的成语,如“走马观花”。又如:《桃花源记》“便舍船,从口入”中的“舍”是“放弃”之意,与之相关的成语有:舍本求末、舍己利人、舍近求远等。再如成语与词类活用的:《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说出”的意思,与之相关的成语如“莫名其妙”。利用成语进行文言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特点,又能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的目的。

四、学以致用,重视课外阅读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新课标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还必需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有计划地找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迷上文言文。教师还须在关键的地方予以点拨,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总之,文言文教学如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必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论文作者:刘喜顺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4月总第2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0

标签:;  ;  ;  ;  ;  ;  ;  ;  

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_刘喜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