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

网络化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

齐宏景[1]2001年在《网络化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是监测烟气污染物排放的现代化手段。本论文简述了CEMS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CEMS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的CEMS软件具有操作简便,扩展性强,维护和升级方便的特点,可精确稳定地进行烟气排放的连续监测,并具有串口通信功能。系统中融入了Web技术,使得用户在Internet上就可对电厂烟气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此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唐小健[2]2010年在《火电厂烟气在线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相继投入运行,燃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亦日趋成为一个紧要解决的问题。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监测要求,国家环保局先后多次下文要求火电厂必须安装固定的烟气连续测定装置,并规定了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由此国家环保局,各级电力公司也迫切需要一套能够自动对火电厂排放烟气及脱硫设备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测及分析的信息化系统。本文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详细描述了本方案的需求、设计原理等,并介绍了本系统的部分功能。火电厂烟气在线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是为加大对污染源监管力度,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做好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环保管理工作,强化所属发电企业烟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控管理所研发的集污染源数据及脱硫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综合利用空间地理信息及脱硫环保业务信息进行分析的信息系统。本系统采用SCADA和GIS为核心的平台,通过利用工业级嵌入式设备实时采集火电厂各项烟气数据和脱硫装置的运行数据。中心机房采用了GE的iHistorian工业数据库作为原始数据的存储媒介,另外还采用了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分析及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的存储媒介。整个系统的上层软件架构采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平台对SCADA及GIS进行集成开发。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Web访问使用本系统。本系统包含各级电力公司及环保部门用户的相关功能,可对电厂分布,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实时排放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各种分析及查询。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对烟气排放物进行总量控制,对下属火电厂的脱硫装置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提高对电厂脱硫装置运行状态的监督管理水平,加强对火电厂的烟气排放物监管力度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本文内容主要围绕该系统的需求、开发规范、系统设计开发、系统测试、集成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何青, 齐宏景, 杨昆[3]2002年在《网络化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在火电厂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化环境监测技术与系统是环境监测发展的方向。分析介绍了 CEMS系统的构成及其流程图 ,提出了网络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架构 ,开发了网络化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组成及其特点。该系统在线连续地自动采集和处理环境监测数据 ,并自动进行系统校正 ,确保监测结果实时准确地反映火电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电厂和各级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大量可靠的监测数据 ,提高了电力系统环境管理水平

崔仕文[4]2016年在《烟气污染源排放过程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化石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持续加剧。针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国家对环境保护、总量减排、污染治理等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大力开发了国控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污染源排放的在线监控。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如何深化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来取缔传统的现场检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的方式,防止污染排放过程中的设施无故停运、企业偷排、漏排等现象的发生,实现从“点末端监控”到“全过程监控”的转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只监测污染排放结果,而不重视污染排放过程的监控现状,本文设计了一个烟气污染源排放过程监控系统。系统从烟气污染源的产生、治理、排放等环节进行监控,并通过对污染治理工艺过程参数和排污口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设计了运行工况智能核查规则模型和治理预测模型,实时的对现场端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帮助环境管理部门实时、高效地监管企业的污染排放。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智能化的设施运行工况核查模型。利用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参数、治理环节的关键参数、排污口监测数据,建立了全面、准确的运行工况核查规则模型,用于判定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治理效果,及时发现污染排放过程中的问题,为排污收费、总量减排、移动执法等提供依据。(2)设计了一个基于偏最小二乘与支持向量机(PLS-SVM)的治理效率预测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对影响烟气治理效率的过程因素进行分析,提取对治理效率影响较强的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治理效率预测模型,为烟气排放监测仪器的可靠性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做判定依据。(3)设计了烟气污染源排放过程监控系统平台。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等。(4)系统实现及功能测试。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代码实现,并部署相应的测试环境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分析,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等。

王铮[5]2013年在《燃煤电站汞排放规律及其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燃煤烟气汞污染是燃煤电厂继烟尘、SO2, NOx后要严格控制的污染物。我国新修订的GB13223-2011首次将其纳入约束性指标控制,标志着汞污染控制已经提上控制日程。为此,我国政府积极进行控制汞排放的相关工作,“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是有选择地进行汞减排技术的试点和示范工程。因此,研究燃煤电厂汞排放规律及减排技术是当前的迫切任务。本课题收集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开展国内外有关煤燃烧过程中汞析出测试和控制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燃煤电站汞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开展研究并建立一套完整综合的取样和分析方法以准确分析燃煤电站固体副产物、脱硫废水以及烟气中汞的含量,结合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选取国内典型煤种、典型污染控制设施配备、典型机组规模的燃煤电厂进行现场测试,研究我国燃煤电厂的汞排放规律,并对燃煤电站现有污染物控制设施协同控制汞排放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提高燃煤电站汞协同控制效果的措施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所测电厂入炉煤中平均汞含量为0.20μ g/g,与王启超等分析得出的中国煤中汞含量平均值0.22μ g/g较接近。燃煤电厂固体副产物中汞含量较高,应积极开展燃煤副产物资源化、无害化的可行性研究。脱硫废水中汞含量远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规定的汞作为第一类污染物0.05mg/L的排放标准,应积极开发新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所测机组排放的烟气中汞的浓度,按我国现行汞排放标准,大部分电厂都能达标排放,但远高于大气中汞的背景值。设有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设施脱除氮氧化物、静电除尘器控制颗粒物、湿法烟气脱硫设施捕集二氧化硫的燃煤电站平均脱汞效率可达83.42%,这表明利用现有污染控制设施协同控制汞排放有较强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本课题还通过对燃煤电厂现有污染控制设施前后的烟气汞形态进行分析,研究了各污染控制设施协同控制汞排放机理,并提出了高效控制燃煤电厂汞排放的协同控制技术。

郑海明, 蔡小舒[6]2006年在《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稀释采样比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业固定污染源所安装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中,稀释抽取采样方法占了大多数,而稀释比例的精确确定则是此类方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影响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稀释比例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在实际的烟气连续监测工程中应用验证。

蔡惟瑾, 郭振铎[7]2002年在《烟气自动监控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研制现状》文中认为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向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国家实施烟气自动监控的政策走势 ,介绍烟尘和二氧化硫自动监控技术及其国内外主要产品 ,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的质量保证等

孙海林, 贺鹏, 朱媛媛, 马立学[8]2014年在《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过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的架构,排放过程监控子系统、参数监测子系统和数据采集传输子系统的实现方式,过程监控采集参数选择方法,模型建立步骤与验证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分析如何判定脱硫设施运转正常,烟气参数监测是否正确,并提出了做好过程监控系统工作的相关建议。

马小勇[9]2012年在《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加大,电力工业节能减排要求也日趋严格,而我国70%的发电是以燃煤的火电为主,近些年燃料价格变动频繁,煤炭价格上涨明显,直接增加了电厂的经营成本,给火电厂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由于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也给火电企业的经营带来压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发电侧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大,未来将面临实施节能调度、环保新标准和竞价上网所带来的重大挑战。目前的火电信息管理不能有效地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缺少节能调度优化模型分析,短中长期电力预测与竞价模型分析,基于环保新标准的评价管理模型分析,所以本文提出对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进行研究,试图在火电信息化管理中建立解决上述新问题的有关模型及计算分析,为提升新形势下火电厂竞争力作出贡献。在此情况下,本文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角度来分析火电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各种资源、业务流程应当如何优化等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在信息网络集成分析下的火电管理观点,对火电企业形成和巩固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别对火电管理发展历程、火电管理体系现状、优化理论及方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火电企业面临的节能、竞价及环保等新问题,给出了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概念和实施方法,并对其内涵、功能、特点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理论。(2)分析了火电管理复杂体系组成部门及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外部环境分析,通过分析火电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例如节能调度的要求,电煤价格的波动,国家对于电厂环保的要求,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等,内部环境分析,则主要从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来考虑。(3)考虑新形势下对火电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将企业的竞争分析、环境评价、节能管理、燃料管理、运行管理、可靠性管理、检修模式管理和物资管理等模块实现统一,实现实时动态集成分析,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及时传递,实时决策。(4)提出了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的数据库、模型库及知识库构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库中挖掘信息变化规律,形成可供模型分析的预处理信息,然后调取模型库中经过优化比较的预测、评价或优化决策模型进行分析。利用知识库中的经验和智能等信息,通过知识挖掘对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修正和改进,得到较合理的最终分析,有利竞价上网、节能优化和环保评价水平的提高。在模型库中,建立了用于竞价和调度的基于方差—协方差优选组合的电力需求短中长期预测模型。(5)研究了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绩效评价。对我国火电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财务效益、节能减排以及知识创新叁大能力方面出发构建了我国火电管理复杂体系的绩效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和AHP组合模型的绩效评价,并进行了实证。(6)分析了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运行机制。从企业治理、火电设备运行检修、企业知识创新管理叁个主要方面出发,对火电管理复杂体系中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给了相应建议。对设备状态评价时,建立了基于FEAHP的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7)提出了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保障机制。从政策保障、技术保障、人才保障以及知识创新保障四个方面出发,给出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环境下火电管理复杂体系相应的保障机制和建议,为火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赵勤虎, 田风[10]2002年在《烟道测试断面烟气流场代表点优化选择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机组不同负荷工况下,对锅炉尾部烟道测试断面烟气流场分布和烟尘浓度分布进行试验,应用数据相关分析方法,优化选择出可代表测试断面烟气流场和烟尘浓度的测点,为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提供最佳安装位置。

参考文献:

[1]. 网络化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D]. 齐宏景. 华北电力大学. 2001

[2]. 火电厂烟气在线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D]. 唐小健. 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 网络化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在火电厂中的应用[J]. 何青, 齐宏景, 杨昆. 现代电力. 2002

[4]. 烟气污染源排放过程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 崔仕文. 浙江理工大学. 2016

[5]. 燃煤电站汞排放规律及其协同控制技术研究[D]. 王铮.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稀释采样比例技术研究[J]. 郑海明, 蔡小舒.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

[7]. 烟气自动监控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研制现状[J]. 蔡惟瑾, 郭振铎.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2

[8].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过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 孙海林, 贺鹏, 朱媛媛, 马立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

[9]. 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研究[D]. 马小勇. 华北电力大学. 2012

[10]. 烟道测试断面烟气流场代表点优化选择试验[J]. 赵勤虎, 田风. 西北电力技术. 2002

标签:;  ;  ;  ;  ;  ;  

网络化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