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论文_沈莉萍

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论文_沈莉萍

沈莉萍

(十堰市西苑医院 442004)

【摘要】 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文中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病房管理、意外事故的防范、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 心内科;患者安全;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348-02

患者的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的过程中不发生医疗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对患者心理,机体构成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不发生医务人员在职业允许范围之外的不良执业行为的损害和影响,包括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和心理安全。心内科患者大多为年老、多病、心肺功能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走失等意外。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我科不断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找对策,使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安全得到大大提高,现总结如下。

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患者的因素:由于我科患者多属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心肺功能差,对冷热感觉不灵敏,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差,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伤等意外。

1.2 医疗器械因素:由于医疗器械敏感性强,操作不当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1.3 药物因素:我科病员常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镇静药物,如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

1.4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不全,临床经验不足,容易发生不安全隐患,发生护理差错。

2.安全管理对策

2.1 做好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时,根据病情需要将患者安置在合适、方便的病室,将重症患者安置在离护士站相对较近的病室,以便于观察病情和抢救,并根据情况完善告知义务,签署知情同意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格标识,执行双人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尤其是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患者,易发生摔伤、坠床等意外,要做好入院的健康教育及宣教,并做好应有的防护措施,密切巡视病房,防止意外的发生。

2.2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特殊用药,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

2.2.1 病房管理:包括门窗、厕所、开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都是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故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生隐患及时排除。并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转,主动巡视病房,防止发生药物外渗(如正肾上腺素、20% 的甘露醇、化疗药物等);注意用电安全,用氧时做到防火、防油、防震、防高热。

2.2.2 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护与管理:对危急重症患者护士必须准确、全面、及时地观察及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治疗效果,协助生活护理。做好安全健康教育,尤其是防滑、防跌、防烫伤及防坠床的安全教育。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防褥护理,执行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防止压疮的发生。

2.2.3 重点时段的管理: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在节假日、工作量大、交接班、有危重患者时进行弹性排班,及时调整护理人员,协调护理工作量,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地运转,避免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2.2.4 用药指导:心内科患者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且用药情况复杂,常用的一些口服降压药、洋地黄类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大,因而必须详细向患者交代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且用红色标志标记。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心脏承受能力差,如输液速度过快,易导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所以药控制好静脉输注速度。特别是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成分的药物,不但要求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用量,而且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加强巡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时倾听患者主诉,以免发生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跌倒、摔伤等意外。

2.2.5 医院安全管理:强化院感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性,加强对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强调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各项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内感染。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由科内质控员对全科护理质量进行每周一次的抽查,并召开会议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 ,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培训外,每月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及业务查房,由高年资、业务知识相对扎实的护士进行授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操作的训练以及医疗设备的使用,全科人员参加学习并进行抽查考核。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利用一些典型范例,教育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中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服务态度、涉及到的相关法规等,护士长在对护理质量控制中融入法律意识,严格监控病区护理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

3.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安全健康教育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必要手段。

论文作者:沈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论文_沈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