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刘富月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刘富月

大邑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四川成都 611330

【摘 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一次性治愈且没有出现复发者。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优异,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霉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

霉菌性鼻窦炎表现为鼻窦内生长霉菌球,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近几年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霉菌性鼻窦炎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1]。例如 CT 的广泛使用、病理学科的发展,临床上诊治霉菌性鼻窦炎的技术日益成熟,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为了探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此次特选取了我院62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对其开展了鼻内镜手术,术后患者治愈优良,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此次我院开展手术的患者共62例,时间为2010年8月~2013年8月,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30~62岁,平均为42.32±5.22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11±0.67年;患者均不曾接受过手术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经CT检查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28例,右侧34例,;上颌窦20例,筛窦26例,蝶窦16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颌面部疼痛、脓涕或回吸性血涕。通过鼻镜检查发现鼻腔黏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者12例;中、下鼻甲见灰白色干酪样物者15例,中鼻道息肉者20例;中鼻道黏膜水肿者15例。CT 扫描检查显示患者患侧窦腔内存在高密度阴影,部分显示为大小不一的斑块状影,有密度不均匀的点状或斑片状及条素状钙化灶,小部分显示为患者有上颌窦内侧骨壁吸收破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曲霉菌。排除没有确诊、发病时间15年以上、年龄20岁以下,或85岁以上、不接受手术治疗等患者。

1. 2 手术方法 给予62例患者均鼻内镜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即用1%丁卡因沾湿棉片涂抹鼻腔粘膜,注射2%利多卡因麻醉蝶腭神经。根据CT影像,在鼻内镜的指引下,摘除鼻腔息肉,切除钩突,探查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清除窦腔内脓性分泌物及病变组织。手术中如发现筛窦病变,则开放筛窦;如蝶窦累及则开放蝶窦。上颌窦内的正常黏膜尽量保留,术后可使用滴鼻液,但不选择抗真菌药物。

1. 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2 d后开始进行鼻窦冲洗,一天1次;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一天2次;止血治疗;术腔清理每周1次;术后换药每月1次;定期复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随访患者1~2年,统计复发率。

2 结果

62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治愈,患者鼻窦炎症状彻底消失,鼻内镜下示创面恢复愈合,窦腔黏膜上皮化,不存在脓粘性分泌物,冲洗液清亮,窦口开放良好。所有病例均治愈。窦腔内无异常分泌物,窦口引流好,随访平均2年,无复发。表明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优异。

3 讨论

霉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霉菌感染性疾病。曲霉菌为其主要致病菌,其可长期存在于鼻窦黏膜,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侵袭型、非侵袭型、过敏型和爆发型四型。其中非侵袭型最为常见;过敏型者经常复发;慢性患者病程可达数年,表现为脸部肿胀、慢性头痛,甚至造成失明;爆发型会造成眼部和脑部受损[2]。

当鼻窦受到创伤、口鼻吸入带有霉菌的颗粒、生活环境潮湿、滥用抗生素药物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机体免疫力下降、鼻腔阻塞时,易利于霉菌生长繁殖,造成霉菌性鼻窦炎[3]。该病发病隐蔽,好发于上颌窦、额窦、蝶窦及筛窦。其主要表现本病为头痛、面痛、鼻塞、带血脓涕,部分患者鼻腔中可出现灰褐色干酪样物,形状不规则;鼻内镜检查能发现淡黄色的黏稠脓涕及炎症息肉、炎性肉芽组织。CT结果是该病的重要的诊断依据,通过CT检查发现:患侧窦腔有不规则的棉絮状密度增高影,也可为斑点状影,可伴有骨质吸收破坏。霉菌球鼻窦炎的常见并发症有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眼眶也有可能累及造成眶骨膜甚至眼部神经受损,因此有时需要眼科医师会诊;此外病菌还能通过动静脉及淋巴管等通道;当感染扩散严重时,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偶见颅骨骨髓炎[4]。

本组62例患者均确诊为霉菌性鼻窦炎。通过CT检查可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对于手术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最为有效,鼻内镜手术被广泛使用,治疗效果不断提升。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完全清除病变组织及真菌块,保留或恢复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鼻腔通气,最终达到治愈鼻窦炎的目的。鼻内镜手术主要利用Hopkins内镜进行展开,其能让术者直视深部的鼻腔及鼻窦,即使病变部位位于凹陷中也能彻底清理。手术视野清晰,又能减少出血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5]。在鼻内镜手术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通过ct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给予患者麻醉,偶见需全麻患者;修剪患者鼻毛。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优异,所有病例均治愈。随防1~2年,无复发患者。说明使用鼻内镜手术对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变组织清除彻底、手术创伤小、无复发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开展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长青,王萱,张景华,等.内镜经鼻手术治疗老年真菌球型鼻窦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5):259-261.

[2]韩江南 .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 CT 影像学表现 .西南军医,2013,15(1):88-90.

[3]赵杰 . 非洲尼日尔地区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63 -564.

[4]王文彬,张明 . 霉菌性鼻窦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99,103.

[5]魏文萍,李曰戟 . 鼻内镜下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3,21(19):2983 -2983.

论文作者:刘富月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刘富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