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新观念_社会网络论文

论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新观念_社会网络论文

论网络时代与图书情报事业新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新概念论文,情报论文,事业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随着“网络”及其相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也不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那么我们就不是在从事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今天的图书情报学理论如果不是这样一种时代所提出的图书情报事业问题的回答,我们所研究的也就不是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以昨天的图书情报事业和图书情报学理论,来进行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或思考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1 网络化时代对于图书情报事业的挑战

世界的网络化,这是时代对于我们的巨大挑战。这个又一次起源于西方的科技革命,使得我们又一次面对西方文明发展的优势。我们不能忘记,在上一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西方领先了东方。在那一次西方的挑战面前,我们中国人曾经历的失败,由此而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痛苦,是绝不能忘记的。这一次我们必须自觉地迎接挑战。在战胜这一次挑战中,图书情报事业应当发挥何种作用,这是图书情报事业工作者不能不自觉思考的问题。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致力于图书情报事业与因特网联网的发展计划。亚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时代提出的挑战,正在致力于建设图书情报事业网与科技情报信息上网的工作。计算机网络当然是需要有物质性的技术基础的,因此有关图书情报事业网络化的问题就不是仅仅在理论上的务虚就能解决的。但是网络时代的科技发展与上一次即工业革命的科技发展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上一次科技革命是以有形机构设备等巨大的生产规模为标志的,而这一次用阿尔温·托夫勒的话说,叫做“信息炼金术”。今天的主要资产,是所谓“无形资产”,即信息。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变革,恐怕也不是仅仅以有形计算机、光缆、人造卫星、甚至像电话线这样的物质设备,仅有这些东西,还不能成为真正信息意义上的网络。所以,网络化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变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与网络时代相应的图书情报事业思想观念。作者把这样一种图书情报事业思想观念以“图书情报事业新概念”名之。但这绝不意味着作者提出的是一套系统的图书情报事业新概念,作为一种初步的探讨,只能说这是提醒图书情报事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思考与“网络时代”相应的“图书情报事业新概念”问题。

2 图书情报事业的新生产力基础已经形成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今天图书情报事业的生产力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新生产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网络为主要标志。既然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新的发展,那么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观念必然会有很大的转变。今天,马克思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将仍然是图书情报事业新观念的基础。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可惜的是,我们始终牢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条基本原则,却并不总是能使我们自觉地思考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至少在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界,还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天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生或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之所以说是根本性的,是因为它是划出历史学家们努力寻找的划分时期的根本性界限。

美国某些未来学家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文明或三次浪潮,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依据的。人类在某一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利用自然力:土地、水、风、耕牛等等,创造了农业文明,掀起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次改革浪潮。第二次改革浪潮是以机械力的利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就是机械化。然而今天,据未来学家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又在发生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也是划分出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这就是信息正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要素。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这种新生产力有许多可见的标志:财富不再主要表现为庞大的厂房、机械设备;从事间接生产的人,即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所谓“白领”和服务性人数,超过了直接从事物品生产的“蓝领工人”;生产中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信息的竞争,以至于演变成了“人才大战”、“信息大战”;生产的资源,不再只是所谓“土地”、“原材料”或“货币资本”,用未来学家的话说“知识”——广义地说,包括数据,信息、意象、符号、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是现在第三次经济浪潮的主要资源。

信息是生产力,并不是只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才出现的,其实信息的生产力性质,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中也如此。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在工业文明时代以印刷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这些信息的传播方式,既不能把信息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也不能导致信息的大量生产。

我们说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新的生产力要素,但这并非说世界已经是新的生产力占主导的世界。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的文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农业文明的水平上。当今的中国也是三种文明并存。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想落伍于时代,我们就必须发展最高的文明。如果我们的图书情报事业不想落后于时代,我们就必须使我们的图书情报事业建立在最新生产力的基础上。

“图书情报事业先行”,这个我们早就呼吁的观念,在网络时代的巨大变革面前,成为切实的要求。事实上我们今天的图书情报事业还是没有能够做到先行,但是在知识成为主要生产力要素的今天,没有“先行”的图书情报事业就难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作者认为给我们今天现实图书情报事业以很大影响的,还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认识到这一点,对中国当代出现的“封闭式图书情报事业”在笔者看来就是农业文明水平上的图书情报事业,继续维持这种图书情报事业是可怕的。我们提出“资源共享的图书情报事业”,或者说我们今天对“资源共享的图书情报事业”所达到的认识水平,大体上也还在工业文明的水平上。确立图书情报事业的读者的主体地位,图书情报事业必须适合读者的发展需要,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图书情报事业思想。这一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图书情报事业思想,今天我们当然还应坚持,但是,如果我们确认“资源共享的图书情报事业”的重要性,那么在网络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资源共享的图书情报事业”还应有更新的内涵。

3

确立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观念是图书情报事业思想现代化实质性内容

我们知道图书情报事业现代化既有硬件设施的现代化问题,也有软件条件现代化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追求现代化方面,现在做的比较多的,也比较重视的主要还是硬件工作。即使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们所做到的就一定能说是现代化吗?我们在实现硬件现代化方面,是否有深刻的工业革命时代思想的影响?就是说,一味地追求规模、豪华等等,这是否有工业革命时代图书情报事业思想的印记?看来图书情报事业现代化,主要的还是图书情报事业思想的现代化。那么图书情报事业思想的现代化究竟是什么呢?

当然,图书情报事业思想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它所涉及的图书情报事业的方方面面,从图书情报事业哲学理念到图书情报事业实践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列出许许多多的“观”来。这里,作者不准备对各种“观”作一一具体的探讨,这里只想提出图书情报事业方法论思想问题。也就是说,图书情报事业思想现代化,在当今的时代就是确立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方法论思想。

在当代中国图书情报事业中存在一些近乎荒唐的悖论。这尤其表现在,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生产带来巨大变化所引起的震动同图书情报事业对于信息技术反应迟缓这样一种矛盾状况。体现在当代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事业领域受到冷遇,在儿童及至成人游戏王国中却大受欢迎。这里面,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图书情报事业思想方法论问题。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建设起完善的信息技术设施,并能让人们学会并方便地使用,图书情报事业信息技术热起来,并非不可能。但是问题并不在手段问题,技术问题或工具问题,而在思想方法问题。作者认为在图书情报事业思想方法论上,目前在图书情报事业界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图书情报事业的社会生活基础,尤其是上文指出的社会生产力基础,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图书情报事业工作者对此未能普遍意识到。指导图书情报事业工作者看图书情报事业问题的方法论思想,或者是农业文明时代的,或者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在农业文明时代,藏书楼或使用藏楼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在工业文明时代,图书情报事业是为批量生产服务的。在网络时代,人成了财富本身。图书情报事业或接受图书情报事业服务,既是个人财富的获得,也是社会财富的获得。在个人因为接受了必要的图书情报事业服务,而使个人获得了社会生活的力量,因而变得“富有”起来;在社会,因为每一个接受图书情报事业服务的人力量的增长,而获得了巨大财富的源泉。

第二,我们的图书情报事业资源分配与利用方式,仍然是印刷机时代的。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是超越时空的资源共享。然而,我们今天所习惯的图书情报事业服务,仍然是建立在人类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的,即建立在由于印刷机的发明所导致的大量书籍印刷基础上的。依赖于这种信息传递的图书情报事业活动,是工业文明的图书情报事业。这样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提高了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但是它仍然受到很大的时空限制。读者在一个图书馆里,有比较好的交流信息的便利,但是馆际之间,地区之间,交流就有了困难。工业文明创造了现代图书馆,使现代图书馆也像一所大工厂,在这样的图书馆里读者也像物质产品一样,可以大批量生产,但是不同图书馆生产出了不同产品。这是由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隔离造成的。网络时代所发生的信息传递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这种相互连接的网络基础是时空的破坏者,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网络时代正是由于可以更便捷地获得和使用信息,而使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必须要打破图书馆围墙的限制,也存在打破这样限制的条件。分享别馆的资源,也与别馆分享自己的资源,还应当是现代图书馆办馆的基本指导思想。

4

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目标应当是:帮助读者学会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

网络时代,社会发展建立在信息利用的基础上,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对于读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获得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没有这样能力的人,根本不能够在网络时代生活。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我们的图书情报事业不能够培养出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人,我们也就不能建立一个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我们的国家就有可能再一次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后面。我们就可能再一次失去赶超西方文明的机会。

帮助读者学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也有两种不同文明的差别。在工业文明时代,也讲究发明、创造。但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印刷技术信息交流方式基础上的。而网络时代的运用信息与创造信息,则是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两者在内涵上有一致性,但在使用的方法手段上有所不同。为了培养在网络时代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读者,我们必须为读者创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条件。

在网络时代,“信息”或在一定意义上说“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成分,给处在经济尚不发达地区的图书情报事业,或那些所谓“薄弱图书馆”带来了福音。信息在改造世界中的力量的增强告诉人们,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在信息资源获得条件的优化。只要我们能够打破图书馆间信息封闭的状况,建立起有效的图书馆的信息交流通道,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既能够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也抓住了实质性内涵。

标签:;  ;  ;  ;  ;  

论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新观念_社会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