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桥工程与现代人民生活的各方面都息息相关,因而施工单位对于路桥工程的质量一定要有足够多的重视,以保证工程的建造过程能够顺利运行,以及后期工程投入使用时,不会出现大的差错而对人民生命财产产生威胁。软土是路桥建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土质,为了不对资源造成大量的浪费,确保物尽其用,就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对土壤的一些性能做出改变,以保证路桥工程整体的安全性。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市政公路工程;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
1.1抗剪强度具有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软土的抗剪强度都处于一种比较低的状态,但是软土的抗剪强度又与外界的一些条件有关,例如,在排水的条件下,土层的固结程度就会对它产生影响,固结的程度越高,地基的抗剪程度也会随之升高,反之,就会较低。
1.2压缩性强
软土的压缩性常常会受到土内所含的天然水的量的影响,含水量越大,他的压缩性也就越大。所以软土地基常常会因为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在形状上发生变化。
1.3渗透性不强
与其他土质相比,软土组成成分中有很多的天然水,且土质之间的空隙也较大。因而软土地基的空隙比值在一般情况下会小于2但是又会大于1,地基的含水量往往都高于45%,所以软土地基的渗透性不强。
2处理对策
2.1准备工作
针对利用软土地基建造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之前就要根据会出现的问题提出种种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的制定,要求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就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确保制定的问题处理措施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以往的类似工程有一个较深的研究,根据前人出现的各项问题总结经验,对于他们在建造过程中一些好的处理办法也可以学习借鉴,尽量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后期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各方面的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最后,要在施工之前就制定出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制度认真的研究讨论,确保在施工作业工程中,施工现场的所有程序都能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例如,可以实行责任到人制,这是对保证工程质量方面的一个有效措施,将对某个具体的施工过程的监督任务交由一个工作人员进行负责,其负责的任务如果出了问题就要追责到人,确保工作人员都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负责,全面提高整个工程质量。
2.2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的处理办法
2.2.1针对地基表层的处理方法
1)表层排水
对于应用了软土地基的路桥工程来说,通常会有部分土壤的含水量过大,因此在施工之前,可以挖一些沟槽,将地表的水分排出,达到降低软土地基表层土壤的含水率的目的。而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最好再在地基上添加1.2m以下,但又大于0.5m的砂石,保证土壤的抗剪强度,方便整个施工过程。
2)垫敷材料
由前文可知,单独的软土地基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凹陷和沉降等不良现象。为了防止路桥建筑在后期投入应用之后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在前期对地基的处理上就应该特别注意,通过垫敷材料的应用,提升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保证软土地基的承受能力能够合乎标准。一般情况下,玻璃纤维格栅等抗剪能力较强的化工材料就是一些较好的敷垫材料。
3)使用一些特殊的添加剂
在表层土壤的黏度比较高时,通常可以添加一些特殊的添加剂,来改变表层土壤的一些性质。例如,如果给黏度较高的表层土壤中加入石灰时,土壤的含水量、黏性都会有所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壤中的含水量会减少,黏性也会降低。这样处理过后的表层土壤就能够支持施工机械的运转,对于地基的抗剪能力、稳定性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4)粉喷桩处理
粉喷桩处理法又被叫做加固木桩。通常情况下,用粉状物的固化剂与软土进行一个深层搅拌,是提高软土地基稳定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水泥、石灰都是常用的固化剂。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确保整个施工场地的平稳,地面没有杂物对施工过程进行干扰。同时施工之前的技术人员需要将已编制好的完备的粉喷桩处理过程报告,以及当地对于土地检测的各项报告提交给上层。
2.2.2在路桥工程建设中对通道和涵洞的相关处理
在路桥的相关建设中,通道和涵洞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利用基础扩张等方法,来减少在施工作业中的一些难度,相应的也能减少工程在建造中的造价。在靠近堤坝的地方,除了在表层土壤处理中用到的粉喷桩的方法外,还会运用砂桩、旋喷桩等科学的施工方法来达到对软土地基的质量的强化。
1)砂桩法
砂桩又名挤密砂桩。通常情况下会利用振动、水冲或者较为强力的冲击对软土地基打孔,并将事先备好的砂放入软土的这些孔中,最终形成一个大型的且密度较大的砂柱体,达到对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测试,对于一些较为饱和的土质最好再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测试以后再确定是否使用这种方法。
2)旋喷桩法
旋喷桩法是用特殊的机器设备将注浆管和喷头放在底部。再利用高压发生装置使工作之前就调配好的可供使用的浆液获得相对较大的能量,这些具有高能量的浆液再从注浆管喷涌而出,喷出的液体自然也是具有很高的能量的,并且相较于之前这些液体的密度也受到了很大的改变,因而整个液流呈现一种很集中的趋势。在它喷射过程中,对于软土能够造成肉眼可见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设备里的钻杆也会高速旋转,保证浆液与被破坏的软土体能够充分的搅拌融合,形成一个较大的圆柱体,起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在运用的时候,要确保施工范围内没有障碍物,无论是地下还是地上。
2.2.3强夯处理
强夯处理技术算是一个应用较为广泛且发展也日趋成熟的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工艺,经常被用在路桥相关工程中。它是利用重物在较高的地方落下因为地心引力,空气中的阻力等各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较为巨大的力度,不断对软土地基进行打击,一次又一次的缩小软土中的空隙,最终起到压实土地的作用。前文提到的软土地基压缩性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也会逐渐得到解决。相关数据显示,这种方法能够处理深度在10.5m以内的软土地基,并且最终能够将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提高到原本的3~4倍,降低了在后期运用过程中变形塌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总体来说,强夯处理技术所使用的方法较为简便,作用原理也能很轻松的理解,且作用效果能够达到路桥施工的相关要求,因而深受施工单位的青睐。但从上文我们也不难理解此种方法的弊端———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如果附近有铁路隧道灯设施时,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最好在施工现场附近挖出几个隔震沟,尽量减少重物坠落产生的振动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3结语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是一个较为浩大的工程,这个过程对于国家路桥建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将软土地基处理好,最终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将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治安工作。因而,负责施工的政府和企业,必须对工程的建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把控,认真落实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标准。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根据遇到的不同状态,逐步累积自身的经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在面对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现状,拟定灵活的方式对软土地基的土质进行改良,确保在后期的各项工作中不出现问题,保证路桥工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俊峰.试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41-42.
【2】王金科.试析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环球市场,2016(12):148.
论文作者:王高强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土地论文; 土壤论文; 表层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也会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