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斯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建军

李建军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150500

摘要:本研究目的为:观察咪哇斯汀口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为:治疗组共45例患者采用咪哇斯汀缓释片口服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43例口服咪哇斯汀缓释片,两组均外用自制地塞米松薄荷脑乳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45例,痊愈率71.11%,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率51.16%,有效率72.09%,两组痊愈率相比χ?=3.69,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意义;两组总有效率相比χ?=6.43,P<5%,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咪哩斯汀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咪唑斯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玫瑰糠疹;临床应用

玫瑰糠疹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期较长、皮损面积广泛、自限性、炎症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存在较大影响。目前玫瑰糠疹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所以目前临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并不明显,而患者对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比较差。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团队对玫瑰糠疹患者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18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临床以典型孤立的玫瑰色淡红斑疹、丘疹伴不同程度瘙痒为特征,上覆类椭圆形稀薄鳞屑、长轴与皮纹平行、多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侧端,所有患者均符合规范的诊断标准,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8例,男84例,女94例,年龄16~52岁,平均(36.2±14.13)岁;病程4~18天,平均(10.1±5.3)天;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7~48岁,平均(34.2±11.2)岁;病程5~14天,平均(9.6±4.4)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未在近2个月内接受过任何光学治疗,也未在近1个月内使用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光过敏史,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内科严重疾病,也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等影响对比效果的情况。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德国Waldmann公司生产的UV100L紫外线光疗仪,选择波长311~315nm照射,隔天1次,1个疗程照射6次。根据患者的皮肤类型确定初始剂量,一般初始剂量定为最小红斑量(MED)的70%,对于未进行MED测量的患者,首次剂量选择为0.5~0.6J/cm?,照射后无红斑出现则在后续治疗照射时增加20%照射剂量,但累计最大剂量不超过1.6J/cm?。照射治疗时,接受治疗的患者与治疗操作人员均使用紫外线防护镜防护,并采用遮蔽措施,避免患者乳房、生殖器等部位受到照射。明显红斑肉眼可辨者不增量,痛性红斑则暂停止光疗待无疼痛再次按上次剂量照射。光疗期间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1次/天,连续服药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仅行NB—UVB照射治疗,治疗剂量和方式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给予保护剂氧化锌软膏外用,2次/天。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皮损数量消退>95%,仅残留褐色斑,无瘙痒,无新皮损发生为痊愈;皮损数量消退>60%,瘙痒明显好转为显效;皮损数量消退30%以上,偶有新发皮损,瘙痒症状有减轻为好转;皮损数量消退<30%,瘙痒无减轻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PEMS3.1统计软件,两组率的比较使用X?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t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的椭圆形鳞屑性丘疹,病程自限性,女性较多见,发病年龄以10~35岁为多,约占75%。发病常有季节性特点,12月至次年2月最为常见。约2%的患者可有复发。多数患者2~3周前有发热、疼痛、不适、关节痛、寒战、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丘疹发生时首先出现所谓“母斑”,即一片红色鳞屑性皮损,在48h内增大,病变长径可达10cm,经过7~14天“既发孵育期”,随之出现泛发性椭圆形鳞屑性皮损,沿皮纹分布,呈羽毛样!部分患者可出现口腔损害,口腔内发生单个大片红斑、大疱、丘疹或环形红斑!以往多采用对症治疗,平均疗程在2个月左右。

玫瑰糠疹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致病因素。“母斑”可出现于蚊虫叮咬部位,也可出现于陈旧性伤口或瘢痕部位。接受骨髓移植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可发生不典型玫瑰糠疹!玫瑰糠疹患者血浆和皮肤均可显示人疱疹病毒7型阳性。目前,临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现已认识到,细胞免疫参与本病的发生。机体感染病毒或某些其他微生物后,抗原提呈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致敏,当这些致敏的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同类抗原时,即可释放各种炎性介质而吸引炎症细胞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研究表明,NB—UVB照射能明显影响机体的多种免疫功能,减轻表皮的炎症反应。我们发现平均照射3次皮疹明显减轻,5~6次可获得最佳效果。光疗是皮肤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对各种皮损的光疗中,常联合使用不同药物,以加强治疗效果!咪唑斯汀缓释片是一种新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是强效高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其特点为在抗过敏中具有双重作用,不仅有强效的抗组胺活性,且有抗其他炎性介质的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小。动物试验显示,咪唑斯汀可抑制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且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我们选用咪唑斯汀缓释片与NB—UVB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符合光疗的原则,也为玫瑰糠疹的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无论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均获得较高的治愈率,治疗时间缩短,观察组显示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咪唑斯汀缓释片能在玫瑰糠疹治疗中发挥明显的抗炎抗敏作用,缓解紫外线照射过程中皮肤出现的红斑、烧灼、瘙痒感等症状,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率。

根据近年国内相关资料报道,单独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或窄谱中波紫外线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玫瑰糠疹的有效率在90.3%~98.3%,本组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NB—UVB光疗治疗玫瑰糠疹的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其他疗法的有效率。NB—UVB联合抗组胺药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玫瑰糠疹具有相互协同作用,见效快,治疗效果好,又具有安全、方便的优点,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照射引起皮肤红斑及烧灼、瘙痒感等是紫外线治疗过程常见的不良反应,采用何种配伍治疗能够减少甚至消除这些不良反应,是皮肤光疗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孙瑞,杨海龙,赵晓冬,等.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31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2,25(1):145—146.

[2]杜斌.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93—95.

[3]何弘,姚岚,方军,等3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4):264.

论文作者:李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咪唑斯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