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药品开发重点介绍_金银花论文

2006年药品开发重点介绍_金银花论文

2006年重点发展药材品种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药材论文,品种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射干药用根状茎,是常用中药材。射干在1996年~1998年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每公斤达35~40元,亩效益在7000~10000元之间,风风雨雨十年过去了,也就是说一个周期过去了。按市场规律讲一般是紧三年、降三年、平三年,所以按周期计算,射干的高价期即将来临。射干适应性很强,全国各地都能生长。它不仅是一味名贵的中药,也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叫蝴蝶花,花期长,粉红色,是搞绿化的好品种。射干抗旱抗寒能力很强,每年3月至6月20日都可播种,其种植时间是很长的。它生长2~3年采收,亩产干货200~250公斤,亩用种子5~6公斤,亩投资百元左右。现市场价格已从10~13元/公斤上涨到17~21元/公斤,并呈上涨之势。据多方调查,射干在地面积不是很多,库存量也并非丰厚,发展种植正是时机。

大叶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全草,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作用。在临床上,对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烧、胃炎、肝炎等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销量很大,是不可缺少的常用中药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蒲公英作为保健品不断销往海外诸国。它不仅是常用中药材,鲜嫩时又是可口的蔬菜。最新实验表明:小叶蒲公英不如大叶蒲公英,大叶品种株叶高45厘米至60厘米,叶面肥大,生长迅速,深绿色,抗逆性能强,没有病虫害,是完全的绿色食品。它可春、夏、秋三季播种,每亩用种子0.4~0.5公斤,蒲公英种子很细小,做畦时地要整平,可条播,也可撒播,宜浅不宜深。如果按药材出售,亩产干品580~650公斤,价格是5~6元/公斤,亩效益为2900~3900元。蒲公英连续生长两年后秋末,挖出根晒干,亩产200~250公斤,价格是12~13元/公斤,亩效益为2400~3250元。如果在保护地种植,一年可割5~7茬,每亩出鲜菜7200~8000公斤,并能持续3~4年。种植大叶蒲公英不仅能供应特色蔬菜,让人们饱尝口福,而且可以在吃菜中清热解毒,保持身体健康。

旱半夏

旱半夏因野生货源渐少,需求量逐年增大,多年来价格不断上涨,从24~30元升到45~55元/公斤,好货价格更上升到近60元/公斤,涨幅达100%,而且后市仍有升值潜力。一些种植户反映说旱半夏产量低,其实是技术不过关,经安国中药材研究协会试验改进技术,其产量已不断提高,可达150~200公斤。此外,高效益需要高技术,合理遮荫是增产关键。旱半夏商机大在,而且适合大部分地区种植。

黄柴胡

31号黄柴胡也叫川岛柴胡、三岛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茎和全草,为出口品种。近几年来柴胡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已远远供不上要货数量,价格从25元/公斤一路攀升到60~75元/公斤,选装货在80元/公斤以上,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畅销而又紧缺,发展31号黄柴胡种植刻不容缓。

31号黄柴胡春播在清明至谷雨节间,不可再晚。冬播宜在上冻前,且浇一次水即可,来年春天就出苗。如果春播,在播种前15~30天,将种子浸泡10个小时后捞出用湿沙子拌起来,整好地后条播,出苗快而整齐。这个品种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地都能生长,但以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好。春种秋收,没有病虫害,到秋末割掉茎叶,挖出根部晒干,捆成小把即为成品。一般亩产50~60公斤,每亩用种子2公斤,效益特别不错。

桔梗为大宗品种,且药食两用,药用量和出口量都很大,特别是对南韩的出口,有增无减,而生产供应却不足,主要原因是这几年种植面积少。经过近年消耗,库存空虚,供求矛盾加剧直接导致其价大涨。目前新种子也较少,限制了大面积发展。有心的药农应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桔梗亩用种2公斤,以紫花品种较好,采用先进的宽幅条播法,可明显提高产量;冬春播均可,亩产150~300公斤,陈种不发芽,注意选种。

红花药用花,有活血通经、行淤止痛的功效,在妇科疾病上是常用良药,并对治疗各种癌症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属常规大宗品种。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红花以它独特的效果源源不断地大量出口,其价格不断上扬,从去年同期的30~35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65~85元/公斤,涨幅翻了近一倍。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仍有上浮之势。

红花近年来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而用量却有增无减,所以大力发展红花势在必行。红花在各地都能生长,亩用种3公斤,亩产40~50公斤,120~130天采收完毕,采收后可种板蓝根等其它品种,一年可收两次。

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植物,药用花蕾,枝条也可入药,有很强的清热解毒、消炎败火的功效,其对伤风感冒、咽喉疼、牙疼、发热发烧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金银花是常用大宗中药材,“非典”时期,其价格暴涨,用量也开始加大。目前禽流感在全球的出现,让抗病毒的金银花又派上了用场,价格又开始上涨,河南产绿花42~44元/公斤,山东产的33~38元/公斤,河北产的30~34元/公斤,湖北的山银花14~15元/公斤。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用量的加大和种植的减缓,后市应是稳中有升态势。

金银花抗旱抗寒能力很强,在零下35摄氏度不会冻死,开春后又郁郁葱葱。金银花在山区及沙漠地带生长良好,而且一年栽培能连续生长15年以上,对保护植被有良好的作用。其亩栽500株,在第一年还可套作当年生的药材,如板蓝根、旱半夏等,提高效益。金银花品种多,对于生产来讲,我们应引种木本金银花。其主要特点是不用搭架,自然直立,管理简单,采收也容易,产量和质量也较高。建议积极发展新品种,提高经济效益。

黄芩野生品已从10~13元/公斤升至15~20元/公斤,选装货23元,家种品从4~5元升到目前的8~10元/公斤,升幅达100%,后市稳定。黄芩年用量大,是制药业重要原料。随着野生货源的禁挖禁运,各药市库存薄弱,致使家种品走畅价升,家种品开始占据主力市场,受到了药厂药商的青睐。发展种植黄芩,每亩用种2公斤,由于其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可种植,且冬播春播均可,亩产200~300公斤。

联系电话:010-51651201/2转80160351-4048890

标签:;  ;  ;  ;  ;  ;  

2006年药品开发重点介绍_金银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