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工业氨尾气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史银霞,何晓文,李娜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700

摘要: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合成气循环使用,甲烷浓度不能过高,因此必须有部分含氨、甲烷等污染物质的尾气排放,以控制甲烷浓度,保证氨合成反应的正常进行。尾气中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是甲烷和氨,其中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而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有害气体,氨气的排放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非常大。鉴于此,文章重点就合成氨工业氨尾气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合成氨;工业氨;尾气处理;方法

引言

目前我国合成氨生产主要以煤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以H2、CH4、N2和NH3为主要成分的弛放气或放空气产生,这部分气体通常采用洗氨、提氢后用作造气吹风气锅炉的助燃气或直接放空,不仅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将弛放气和放空气通过压缩、洗氨、脱水、液化等过程制得液化天然气,同时将分离出的N2和H2返回合成氨装置作为原料气,从而为合成氨尾气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1合成氨尾气吸收系统

1.1单塔单罐氨尾气吸收法

氨吸收系统有化学吸收法和水吸收法,目前国内外对氨的吸收大都采用水洗吸收法,该工艺流程简单、操作可靠、投资低,单塔单罐氨尾气吸收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氨尾气吸收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尾气吸收塔、氨吸收剂储罐及吸收剂泵。尾气吸收塔内采用DN50的鲍尔环填料,氨吸收剂储罐内存有一定量的吸收剂,正常工况下吸收剂泵从氨吸收剂储罐抽取吸收剂,送至塔顶,吸收剂经过塔顶处液体分布器后均匀地喷淋于填料上部,穿过填料的吸收剂从塔底出口重新进入氨吸收剂储罐。由于安全阀起跳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需保持1台吸收剂泵处于常开状态,以维持吸收剂在氨吸收剂储罐和尾气吸收塔之间的循环,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存在以下缺点,即瞬时泄放量较大,为达环保要求,吸收剂的循环量一般较大,直接导致泵的耗电量较大;氨吸收为放热过程,产生的热量无法带出,导致氨的吸收效率降低,为保证泄放时间内氨达标排放,需设计较大的储罐存放大量氨吸收剂。

图1单塔单罐氨尾气吸收系统示意图

1.2单塔两罐氨尾气吸收法

单塔两罐氨尾气吸收方法如图2所示,与单塔单罐方法对比,本系统增加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在尾气进口管路上增加外浮顶罐,并在其后增加流量调节阀组,本设计考虑到安全阀瞬时泄放量较大,为减小下游装置的处理量,增加该缓存设计,使进塔的氨气维持较低流量;第二,氨尾气进口管路增加一流量开关,氨尾气吸收塔底部吸收液管路增加一开关阀1,并在其后增加一支路,支路上带有一开关阀2。本设计考虑了如何将吸氨过程的热量排出,避免了对氨吸收的影响。安全阀未泄放时,开关阀1开启,开关阀2关闭,实现吸收剂在氨吸收剂储罐和尾气吸收塔之间的循环;安全阀泄放时开关阀1关闭,开关阀2开启,此动作可将氨吸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氨尾气吸收系统。增加以上两点内容可有效地克服单塔单罐方法中的缺点,但此方法设计的氨尾气吸收系统操作过程复杂、设备的可靠性降低。

图2单塔两罐氨尾气吸收系统示意图

2合成氨工业氨尾气处理方法选择

2.1作燃料气供用户

合成氨尾气中含大量氢气、甲烷等可燃气,可以作为燃料气使用。如为生产中一段转化炉燃烧提供转化用的热量,剩余部分返回转化工段。某公司60000t/a合成氨装置进行投产,当时即采用此种方式对尾气进行利用。合成氨尾气一般经水洗除氨后再作燃料气使用,虽然经水洗除氨可消除氨对大气的污染,但尾气中含大量的氢气,氢气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原料,合成氨尾气做燃料气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2.2氢回收技术

合成氨尾气经水洗除氨后,利用中空纤维膜回收其中的氢气,是一种具有较高的氢回收效率的技术,回收氢气后的尾气仍可作为燃烧气使用。中空纤维膜氢回收系统可根据回收氢气的用途确定回收氢气的纯度,确定回收装置的设计。回收的氢气可以返回生产系统,也可以供其它用户,如用于生产双氧水等。中空纤维膜氢回收技术是一种先进、成熟、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技术,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某公司有两套合成氨系统,现已采用此技术回收处理合成氨尾气,其中硝铵系统60000t/a合成氨尾气采用二级分离,回收的氢气供双氧水生产,尿素系统150000t/a合成氨尾气采用一级分离,回收的氢气返回合成氨生产系统,这两种方式产生的稀氨水都必须回收利用。过去企业稀氨水利用简单的氨回收装置回收一部分,或出售给用户,剩余部分直排,直排会导致水体严重的氨氮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稀氨水的治理一般是直接或回收液氨回用于生产。

3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系统排放的尾气经水洗除氨后,含氨小于0.02%的尾气送氢回收分离提纯氢气,提纯后的氢气返回生产系统,配入原料气中用于合成氨的生产,或供其它用户使用。分离出来的解吸气作为燃料气使用,共有两条使用路线:一是送锅炉替代部分燃料煤以节约能源,二是送焦炉作回炉煤气,替代出来的回炉煤气用于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甲烷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水洗产生的稀氨水送水解解吸装置回收氨后排放。

4效益分析

4.1环境效益分析

以年生产8000h计,年减排气氨1548t,年减排甲烷8583t。稀氨水送水解解吸回收后,实际回收氨1545t,即实际少向环境中排氨约1545t。由于合成氨增产及稀氨水中氨回收,用于生产尿素每年还可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4.2经济效益分析

回收的氢气年可产氨16000t,考虑到生产成本、税收及燃料气减少因素,每吨氨可获利在500元以上,年效益可达800万元以上。稀氨水中回收的氨,直接用于生产尿素,考虑到生产成本以及税收等因素,回收每吨氨可获利1000元以上,年效益可达150万元以上。两项合计年可获利950万元以上。

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由于作为燃烧气有效成分较低,热能利用效率并不高,而解吸气中的氢气、甲烷、氮气都是生产中的有效气体。甲烷可转化为氢气用于生产,甲烷转化后从解吸气中可得到氢气约3800Nm3/h,可生产合成氨1.9t/h,如能回收利用,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吸气中不含硫化氢、萘等杂质,若有效气体返回150000t/a合成氨生产系统,可以在不增加煤耗及脱硫剂等化工物料消耗的情况下,达到增产的目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年可增加利润500万元以上,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利用方式,60000t/a合成氨装置转化工段可以将甲烷转化为氢气,理论上可将解吸气返回到转化工段,但合成氨系统已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状态,实际上这部分解吸气无法并入系统。因此,新上一套转化装置或对现有转化装置进行改造增加转化能力,是相对合理的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合成氨尾气的水洗除氨,膜分离回收氢气以及稀氨水的回收利用,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合成氨尾气的污染,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符合“节能、减排、减污、增效”的要求,对氢回收解吸气进一步处理回用,可以取得增产不增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纳新,吴彦敏.LED外延含氨尾气去污染资源化和循环利用[J].低温与特气,2015,33(04):41-44.

[2]李凯,王服群,刘成,雷涛.利用渗滤液中氨尾气进行烟气脱硝的可行性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41(01):36-39.

[3]陈石,孟了,李武,黄琪.下坪渗滤液处理厂含氨尾气处理试验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02):43-46.

论文作者:史银霞,何晓文,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合成氨工业氨尾气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史银霞,何晓文,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