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兴安岭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的意义论文_孙玉霞

浅析大兴安岭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的意义论文_孙玉霞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林业调查设计大队

摘要:国家决定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决策和必然选择,势在必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并不意味着停止一切森林经营活动,而是要把林区森林经营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保护发展的新阶段,林区经济将由完备的森林工业体系向多元的生态经济体系转变。

主题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停止采伐;可持续发展

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木材产业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决定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决策和必然选择,势在必行。林业生产将由木材生产和资源管育双重任务向单一的资源管育转变,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的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同时能够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和原生珍贵树种更新,有利于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本文就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对森林资源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重大意义做了以下阐述。

一、有利于加快林区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木材生产基地,木材生产一直处于高位运行,近20年里林区生产木材4亿多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由于过度的采伐利用,导致森林资源急剧下降,20年里林区森林面积减少100多万公顷,森林蓄积减少3亿多立方米,特别是成过熟林资源迅速减少,近成过熟林比例由初期的81%下降到57%。进入80年代后,林区陆续经历了“两危”的艰难时期,即”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为维持林区人民生计,木材产量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得林区资源恢复缓慢,单位面积蓄积量继续减少,到上世纪末森林每公顷蓄积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4立方米下降到了不足90立方米。问题的关键是,中龄林逐渐成为木材生产的重要来源,有些局场甚至成为采伐主体。因此,2000年前后,我国全面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公益林建设相继启动,国家进一步调减了林区木材产量,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

二、有利于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的提升,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健康。

森林作业作为人类开发和保护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森林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森林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采伐作业的前期准备、作业过程、迹地清理、更新和引种都会对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在森林采伐作业过程中,某些不合理的作业行为会直接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减少,严重的可导致物种的迁移或灭绝。如森林采伐作业时,机器的隆隆噪声,会使附近某些动物惧怕,从而引发迁移的行为。在我国北方林区就有这样的例子,由于森林采伐作业的影响,几十只棕熊从乌苏里江集体向俄罗斯方向游去,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深刻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就要尽量降低森林采伐量,减少机器的噪声,同时应减少机器的漏油,以免对林地上的植被产生污染。在采伐过程中,选择优良的树木砍伐,造成遗传侵蚀,使优良的树种灭绝或濒危;而不加区别的收获某些物种,会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基因资源损失,甚至丢失。这些都会对森林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停伐后,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的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同时能够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和原生珍贵树种下种更新,有利于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三、有利于促进森林持续经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战略安全,是推动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解决大兴安岭林区多年来对天然林资源过度开采所导致的国有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环境危机的情况,从1998年开始开展天保工程的试点工作,2000年启动天保工程。天保工程的实质不仅是进行停伐减产或者是营林、造林的工程,而且是解决天然林保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工程,其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实现保护林木资源的根本目的,而且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健康;也有利于促进林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更是一项改善生态、保护环境、防御自然灾害、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全局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四、有利于林区木材供给能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林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

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林区现在的部分中幼龄林10年-20年后,将逐步进入成熟期,成熟林面积比例将由现在的22%提高到接近40%。同时,通过加大森林抚育和珍贵树种培育,林木平均胸径由目前的13厘米提高到15厘米以上,林区红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树等珍贵用材树种资源逐步增加,木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根据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如果停伐10年,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将由目前的77立方米提高到88立方米左右,增加7000多万立方米;,木材供给能力和森林生态功能将大大增强。根据林木生长的特性,以及发展针叶林和珍贵用材树种的需求出发,如停伐20年后,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可达145~150立方米左右,总蓄积量达到38~40亿立方米。林区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结构趋于合理,木材战略储备地位和生态屏障作用更加凸显。

五、加快林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全面停止主伐生产的发展形势,实现林产工业的战略升级。

未来一个时期大兴安岭林区将推进生产任务转型,把资源管育作为主导任务,林业企业生产职能全面转向资源管护、森林培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五大任务”上来,建立以资源管育为主的新型生产组织体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资源型地区竞争新优势,优先发展蓝莓产业,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积极发展北药产业。适度发展森林养殖产业,稳步发展菌种和苗木产业。发挥森工采运产业优势,推进森工采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战略,扩大境外采伐规模,力争在境外再造一个大兴安岭,加大对俄木材进口力度,满足林产工业原料需求。立足长远兼顾眼前,积极稳妥推进贮木场转型,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立物流仓储中心,结合林下经济发展推动贮木场全面转型。

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对于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加强生物多样性,尽快恢复其木材战略储备地位,发挥生态屏障作用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停伐是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重大转变,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位林业职工说:“这片森林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了,我们将用双手守护兴安岭这片绿色。”

参考文献:

[1] 张松丹.中国森林资源及其采伐管理政策[J].中国林业产业,2006(11).

[2] 李俊杰.森林采伐限额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5(03).

论文作者:孙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浅析大兴安岭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的意义论文_孙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