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在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系统中应用论文_王卓君,陈昕

+”技术在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系统中应用论文_王卓君,陈昕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霞浦供电公司 福建霞浦 355100)

摘要:电力智能配网运维指的是在配网运维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而实现新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实现配网运维的智能化发展。其中“互联网+”技术包括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信息管理技术,实现配电运维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系统;应用

1配网设备运维一体化研究

国家原来对电网进行运维监管使用的是专门的维修工作者定期检查这一方法,这种方法会导致工作内容增加,且变电运维工作者要耗费较长时间才可以结束对电网进行维修,运维成效不高;再有,部分运维工作者缺乏责任意识,在对电网进行运维期间会敷衍了事,即使电网出现问题,也不会立即使用合理的方式来加以处理,一旦出现严重故障,就会对电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工作者就应在对电网进行运维期间对变电运维实施一体化这一操作,借助这种一体化运作方式对电网内所有工作实施合理分配,逐步构成检查维修、调节、电网运作等方面的一体化,提升对电网进行运维的成效,节省人力,确保电网可以平稳且安全地运砖。将配电设备业务与运维技能结合在一起对管理人员岗位要求相对较高,为确保配电设备的有效运行,管理人员技能应达到一定标准,确保配电运维业务的稳定发展。

2“互联网+”配网

2.1“互联网+”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而配网系统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因此,为了采用“互联网+”升级改造配网系统,需要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建立以遥测、遥控、遥调、等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各种信号的现场采集、事件记录、计量抄表等,能将这些数据经电力数据通信网送往监控中心;二是对数据资源的松绑.当前配网系统厂家用户数量繁多,如何在一个平台上一个标准展现所有厂家用户的状态信息是目前最迫切的需求;三是基于前两方面而引发的实时管理和决策.配网中的信息孤岛,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决策人员往往数小时后才能从设备状态数据中看到电力需求的变化.在调度过程中,配网系统需要以“猜”的方式进行生产和调度.信息的失真和滞后,导致调度的准确率和效率非常的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感知层、网络层、云存储,应用层”四部分.“云存储”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网络层”建设在原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然后结合“物联网”领域的最新成果,网络带宽和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持续挖掘出“网络层”的新增价值.“应用层”则是信息的展示和决策平台(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感知层”则是配网的终端,包括了信息的获取和采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互联网+”配网

配网系统的各个设备通过各种传感器联网形成感知层,通过网络层的信息汇聚、传递与控制,将数据存储在云存储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的智能型网络.而地理信息系统(GIS),让用户能够可视化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以了解数据内在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管理人员可以在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中完成所有工作,工作过程简单、可靠.GIS提供了强大的建模工具,使业务管理人员快捷、规范、精确地完成建模、距离测量等所有工作.同时,通过GIS,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在一体化的环境下完成需要规划设计工作,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分析提供服务,实现对云数据的直观的管理和维护.

①三维可视化管理,提前预判故障原因,结合运行经验预判故障点,准备检修工具.②配网故障的精确定位,对配网故障的因果关系和影响范围进行更合理的分析.③无缝集成已有业务系统,避免重复建设.

3配网运维系统中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3.1提高配网运维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针对配网运维系统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供电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在配网运维系统的运行中,利用电子技术与微型机器,将电压关合闸与电波图相结合,进而保证电压的稳定性;②采用微机技术,检测配网运维系统的运行状态,智能化处理错误信息;③运用自我监测的功能,对配网运维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修,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④对电子互感器的维修,工作人员要根据设备的型号进行维修,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3.2加入智能化技术的运维二次系统

智能化的电网运维二次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高效的控制,对数据的高辨识度,保护局域网,操作稳定,能够实现信息采集和测量的自动化,有效的控制信息,早日建成装备高精尖、系统高集成的现代化智能变电站。

3.3主动引导智能设备的研制

通过查阅资料,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系统中应用了很多“互联网+”技术,例如10kV小车式常规开关柜技术、双母线接线方式适合110kV等,进而实现配网运维系统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发展。将“互联网+”技术集中运用到配网运维系统中,这就是主动引导智能设备的研制的体现,能够早日实现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4提高配网运维系统中的“互联网+”技术的手段

4.1设计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

坚持效率提升,合理作业。配网运维系统中的“互联网+”技术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为进一步实现电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智能化,在进行技术升级时,所涉及的内容和层次更为广泛,所以在工作实施之前需要设计科学的方案,规划工作人员的职责,合理划分业务类型,以确保“互联网+”技术改造升级工作有序地开展,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2推行一岗多责制度,确保“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在电力智能配网运维过程中,工作模式有了较大改变,所以应该推行岗位和工作的整合,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推行一岗多责制度,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整合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这也意味着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大大提高。所以为了鼓励广大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可以对岗位薪酬制度进行重新分配,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电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智能化。

4.3强化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管理工作要求一岗多责,一岗多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多项工作技能,所以完成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是十分紧迫的。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培训和考核,针对性的提供培训内容,为电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进一步提高电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智能化。

5结论

“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看到的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开放、平等、透明的互联网使得工业社会成为了信息社会,使得信息/数据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转化成巨大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网系统将GIS技术、云存储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移动数据存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克服了配网建设中地理分布的无序性,信息互联互通中的信息孤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配网系统会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从而提高了用电可靠性,实现电网统一管理的理念,并提高用户满意度及新社会形态下的供电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召远.智能配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2):209~210.

[2]李笑波.基于智能配网的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J].科技与创新,2016(23):143+145.

[3]周依能.智能配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137~138.

论文作者:王卓君,陈昕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技术在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系统中应用论文_王卓君,陈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