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咯血患者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汤金城1,李海平2

1.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一医院 介入 湖南常德 415000;2. 湘雅医院介入科

【摘 要】目的:研究大咯血患者应用外周血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大咯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咯血患者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咯血;外周血官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大咯血是指患者1次咯血量在100ml以上,或是24h内的咯血量在600ml以上[1]。根据临床上对大咯血的研究,其主要是患者的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壁破裂导致的出血,其中以支气管动脉壁破裂最为常见,占所有患者的90%左右[2]。本研究对大咯血患者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大咯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7~72岁,平均年龄(48.62±7.45)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28~73岁,平均年龄(48.15±7.5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咯血量较大的患者及时给予止血治疗,对于存在呼吸不畅或缺氧现象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吸氧治疗,其中氧流量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及时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在患者存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时,可将15㎎酚妥拉明加入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后进行静脉滴注。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其中要先对患者股动脉部位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完成穿刺并将5FCobra导管插入其中,之后患者第5~6胸椎体之间的位置确定患者发病的支气管,然后完成支气管动脉的主干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在明确患者支气管动脉血供情况后进行栓塞治疗,其中主要是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动脉周围血管进行必要的保护,避免其出现损伤。完成治疗后再次对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查看是否存在异常或出血。

1.3观察指标基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未出现咯血现象,则判定为治疗痊愈;患者治疗后咯血次数和咯血量明显减少,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咯血次数和咯血量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大咯血是一种常见的肺脏疾病,患者发病后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并且患者的咯血量也因人而异。根据临床上对对大咯血的研究,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不能仅通过咯血量完成,而是要结合患者的脉搏、面色、血压、呼吸、营养状况和是否存在发绀现象等进行综合判断[3]。其中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有时少量咯血也会导致其出现窒息死亡的情况。

目前,临床上对大咯血的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止血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一般治疗主要是在患者发病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对患者进行搬动或翻身而导致病情加重。止血之劳主要是采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借助支气管镜进行药物治疗,使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或放射治疗[4]。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患者长时间治疗后效果较差,并且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治疗方式,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有效缩小切口的,从而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损伤。同时,其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栓塞材料为R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能够长时间发挥作用,从而避免患者治疗后复发的情况,并防止患者出现支气管缺血坏死的情况[5]。另外,在使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时,患者手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这样能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大咯血应用外周血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大咯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铮,李立,王玉萍,王文辉.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40例疗效观察[J]. 医疗装备,2015,08:35-36.

[2]张伟.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18-20.

[3]杨吟池,杨爱东,陆娟,杨雨兰.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2014,35:91-92.

[4]程献杰,李深基,谢谦宇,许顺驰.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2015,26:96-97+102.

[5]代慧明.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7:129-130.

论文作者:汤金城1,李海平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大咯血患者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汤金城1,李海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