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交往的内容和形式_外宣工作论文

论对外交往的内容和形式_外宣工作论文

浅谈对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形式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宣传工作是一门科学,外宣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样是一门科学。内宣、外宣既有许多相同之处,相通之处,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别。外宣工作,它的工作对象的生活环境、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同内宣的工作对象差别很大,因而外宣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认真研究把握。

一是莫把外宣当内宣。这是我们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调和前提。这里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宣传者与宣传对象的关系问题。在内宣上,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即一边是媒介,是教育者;另一边是受众,是受教育者。但外宣就不一样了。外宣受众要求你为他服务,帮助他了解他不了解的事情,而我们的宣传目的只能在满足他的要求过程中达到。如果宣传者以教育者自居,好为人师,露出了对受众进行教育的味儿来,他就会对你的宣传采取排斥心理。不要把内宣的一套搬到对外宣传中去。我们要根据外宣受众的特点。研究怎样说人家等着听的话,说人家听得懂的话,解惑释疑,用事实说话。

二是有声宣传与无声宣传。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有声宣传、有形宣传,比如对外广播宣传、报刊的对外宣传报道、外宣品的制作赠送等等,往往忽视无声宣传。来大陆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他们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来中国大陆,都有个衣食住行的问题,然后是不同的需要。以优质服务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的方便,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是无声的宣传,无形的宣传,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宣传。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谈得上有声的宣传。这就提出两个问题,也就是说要确立两个观念。一个是大外宣的观念,外宣不光是有声的宣传,还应包括优质服务的无声宣传。一个是大外宣队伍的观念。外宣队伍不光是指各级外宣办、外办、台事办、侨办这些专职外宣干部,还应包括外经、外贸、三资企业、旅游、涉外宾馆的工作人员等等。

三是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我们的一部分对外宣传,是显性宣传。它要求宣传应是明晰的、毫不含糊的,使受众清楚、明白。比如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阐述,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的阐述。中国改革开放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阐述,关于投资环境、投资条件、优惠待遇的阐述等等,就是显性宣传。显性宣传是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对在世界上树立中国的正确形象,消除外部世界对中国政策的误解,是至关重要的。要搞好显性宣传,有两个要素是必须掌握好的,一个是外部世界想了解什么,也就是说要回答外部世界的受众不了解、不明白、有疑问的问题,另一个是要用人家听得懂的话准确地进行宣传。

外宣的大量工作是隐性宣传。隐性宣传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种隐蔽的倾向、潜在的心理指向,它具有不依赖于具体的思想感情而存在的特点。隐性宣传要求宣传者把自己的宣传意图埋得深些、再深些,使宣传对象意识不到你在进行宣传,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宣传者所希望的指向。对外宣传,大量的是隐性宣传,最有感染力的也是隐性宣传。我们常说把内宣的一些做法搬到了外宣工作中去,主要是指宣传的意图太直露,宣传味太浓,降低了宣传效果。

四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问题。对外宣传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面对的是来自异域的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这些人的政治倾向、对华态度各有不同,来大陆的目的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外宣工作中要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注意纠正左右摇摆的倾向,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在实际操作中既讲经济又讲政治,既讲友好又讲斗争,既讲原则又讲策略,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稳操外宣工作的主动权。

外宣中还有个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你说了半天道理,不如列举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不如领他实地走一走看一看,让当事者讲给他听。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还有个宣传中留有余地的问题,尤其是在宣传我们成绩的时候,宣传太过、太满,都是大忌。

另外,还有个内宣工作者要有外宣意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外宣中讲国内政治形势怎样稳定,生活如何富足治安状况良好,而内宣则是,这里杀人了,那里起火了,东家被盗了,西家遭抢了,人家就信不过。我们购买人家的设备,人家是有专利的,条件是不许复制,如查我们内宣宣传“一家引进,多家受益”,以后再做买卖,人家就信不过。一些农产品如油料、棉花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一些水产品如对虾的养殖面积和单产、总产;一些矿产如石油、天然气、钒钛等的储量和年产量,一些科学技术成果,什么该报、什么不该报,该报的什么时候报为宜,都要认真研究,悉心掌握,弄得不好,内宣就会跟外宣打架,内宣、外宣就会给外贸、外经扒豁口,捅漏子,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当着内宣与外宣发生矛盾的时候,内宣要服从外宣。

经济宣传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宣传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经济作为中国人民奋斗的中心任务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当然也应该是我们向外宣传的主题。脱离了这个主题,对外介绍中国就失去了灵魂;围绕这个主题做好文章,为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是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外宣工作在扩大开放中的舆论先导作用”。这种舆论先导作用主要在哪个方面“充分发挥”呢?这就要看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在哪方面。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但最重要的、最深刻的开放在经济方面,经济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我们的对外宣传当然也只能围绕这个“开放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特别是地方外宣工作表现得更明显,经济宣传是地方外宣的“龙头”。

对外经济宣传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的,改革开放到哪一步,经济外宣就应该到哪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必然要求深化经济宣传。1982年,中央制定了加速开放的战略部署,长江沿线的开放开发异常活跃。为配合中央关于开放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战略部署的实施,中央外宣办与四川、湖北、江苏、上海等外宣办共同组织了外宣“长江战役”,这实际上是对外经济宣传的一个战役。当然更多的经济宣传是各地根据本地的开放需求进行的。

至于具体的对外经济宣传的内容是哪些,这要看当前经济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如外商来做生意,境外实业家来办厂,我方招标引进外资或海外贸易等大的涉外经济活动,都有从规划、政策、条件到效益等一整套的东西需要对外介绍,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宣传。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省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用具体生动的事实,证明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符合国情、深得人心的。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项目,如攀西资源开发、二滩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渝、成绵、成雅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复线、成都府南河工程等要作重点宣传。要大力宣传我省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为我省的经济建设提供广泛的舆论支持。对省委制定的依托成都经济区、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和实行“借船出海”战略,开辟南下、北上、东进的对外开放格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向外国人和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进行介绍,树立四川在国际上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要宣传四川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技术和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的决策和新进展,介绍办得比较成功的“三资”企业,吸引更多的国外人士和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到四川投资和兴办企业。要宣传四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和作法。对于全面培育发展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及转换经营机制,推行三项制度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不断向外介绍。外宣干部要不断学习经济知识,了解经济情况。新形势要求我们不但要懂宣传,而且要懂经济,不但要熟悉外事政策,而且要熟悉经济政策,了解国际经济信息和经济发展走向。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地方外宣品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更新换代。包括一本简介、一本投资指南、一本画册、一套折页、一本旅游手册、一张地图、一部录像片。这些外宣品既要有中文的也要有外文的。各地应抓紧时间落实。二是要重点抓好声像外宣品的制作。目前,我们在北美等地区有了一些电视阵地,各地应积极提供高质量的电视片。

当前,区划调整后的四川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仍处重要位置。我们的外宣工作则应围绕四川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来进行,其战略重点是:夯实四大基础(农业、交通、能源、科技),壮大五个支柱(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工业、建筑建材业、饮料食品业、旅游业)、培育经济中心(构建成都经济圈、加快攀西川南资源开发、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等。在这种历史的机遇和责任面前,我们从事外宣工作的同志应该发挥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为中华民族这次伟大的起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论对外交往的内容和形式_外宣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