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是国家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近些年在用电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电力工程建设也步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质量是一个核心元素。对工程质量加强控制,是相关人员需要引起重视的。对此,本文就分析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要点,然后针对目前质量管理存在的短板问题作出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质量管理的具体对策,希望可以给业界人士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要点;具体对策
电力工程,指的就是与电能生产、输送和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工程。具体来讲,其包含了电力建筑施工、电气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等方面的内容。在对这些方面展开施工建设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对建设质量实现控制,让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这样才能为电力的生产和输送提供基础保障。
一、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控制要点
(一)技术方案
在质量管理中,一个首要的控制要点,那就是技术方案。对于电力工程来讲,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工法编写,如果图纸设计或是工法编写存在问题,那么据此施工自然也就会出现质量问题。比如在电力建筑的混凝土分项工程技术方案设计中,如果对于混凝土的性能质量设计不到位,那么在施工之后就可能产生裂缝、渗漏等问题,这将会威胁到电力生产的安全。所以,在质量管理中,首先就需要对技术方案做好控制。
(二)工程材料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工程材料包含的内容非常广,除了基本的土建材料之外,电气设备、电力线缆等也可以划归到材料的范畴。不论是哪一个施工环节,如果材料出现问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钢筋质量不过关,那么电力建筑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就难以达到要求,存在质量隐患。电力线缆质量不过关,那么在敷设施工后可能就无法发挥作用,或者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就需要对工程材料质量实现全面控制,这样才能从基础层面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标。
(三)现场施工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之外,现场施工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现场施工,是人员、材料和技术的综合场所,这一阶段主要就是施工人员通过施工设备利用施工材料完成施工建设任务。如果现场施工存在问题,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操作不符合质量规定,那么也就可能导致质量问题。比如在混凝土浇筑这个环节,如果施工人员对浇筑温度、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的把控不到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所以,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关注到现场施工,对现场各项施工工作加强管理。
二、当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做好质量管理,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就需要抓住重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但是从目前的管理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质量管理方式偏向传统信息化水平不高
质量管理包含的内容很多,尤其是针对电力工程,更有其特殊性。在具体管理控制过程中,就需要对信息技术实现利用,借助信息手段优化质量管理模式,给电力工程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然而,从当前实际来讲,在进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不少管理人员并未对信息技术实现深入利用,很多环节还是局限于传统模式下。不仅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而且没有让管理工作深入发展,这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需要引起有关认识的重视。
(二)质量管理不够全面存在管理上的盲区
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对这些不同的因素实现全面控制,才能切实减少质量问题。如果管理上存在盲区,某些环节的质量没有控制到位,那么最终就会表现质量问题。从目前实际来讲,在一些方面的质量管理就不全面,出现了遗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施工人员队伍这个方面,就缺乏质量控制,一些没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混入施工队伍,增大了施工出错的风险。再比如现场施工的管理不全面,一些因素未能得到重视,没有对施工现场实现全面控制。
(三)质量管理未能有效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解决
质量管理是防范质量问题发生的关键手段,但是这并不能百分百避免质量问题,有些质量问题还是会产生。这就需要通过质量隐患排查和施工整改,来切实消除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电力工程建设。但是,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落实不是很到位,质量检查不全面,一些质量问题并未被发现。同时,在质量问题整改这个方面,由于监管不严,一些施工人员敷衍了事,并未认真整改出现的问题,导致整改后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三、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控制对策
(一)依托信息技术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在当前新时期,电力工程质量管理需要跳出传统模式,对信息技术予以运用,并且立足于此推动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起多元化的模式体系,给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带来新局面。第一,可以利用VR技术辅助质量管理。VR技术又称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对现实情境进行虚拟化构建。在质量管理中,就可以借助该技术构建虚拟的施工环境,对技术方案予以验证,看一看在虚拟环境中施工方案是否可以顺利实施,是否会出现问题。第二,可以借助BIM技术辅助管理。BIM技术是信息建模技术,近些年在工程建设中使用颇多。简单来说,这一技术可以根据设计方案,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可以从整体或者是细节上详细分析工程设计。基于这一技术,就可以对技术方案进行质量审查验证,确保设计上没有问题。第三,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展质量管理。大数据技术是综合性数据分析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就可以依照材料、人员、工艺这些不同类别,分别分析相应的工程数据,从而确定其中是否存在质量隐患。
(二)全面落实质量管理消除管理盲区
要切实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就需要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工作,消除管理上的盲区。这就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从电力工程立项开始,就将质量管理工作融入进来。比如在电力建筑选址和电力线路规划的环节,就需要对方案可行性做好验证,并且要从施工可行性、质量水平和工程成本多个方面出发,综合性管理。而在现场施工环节,这需要对现场包含的人员、材料、设备、工艺等因素全面控制。在工艺方面,一是要做好技术交底管理,二是要监督现场工艺工作。在人员方面,要规范施工人员的现场施工行为,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对于材料,则需要做好施工进场质量检测,避免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投入施工。在设备方面,则需要做好性能检测,避免设备带病施工。同时还要做好设备的检修养护,确保施工设备质量可靠。
(三)做好质量问题排查及施工整改
开展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质量问题排查非常重要,这是主动发现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要密切关注施工进展,每当一个环节的施工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依据相关的行业规范或是质量标准,对完工部位展开质量检测。如果发现了质量隐患,那么就要指导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该部位质量合格。比如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在安装位置上出现错误,那么就需要让施工人员重新安装,确保安装位置和设计方案相符合。对于发现的其他问题,也要及时监督施工人员整改,确保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让电力工程建设质量达到更高水准。
结束语:
电力工程建设需要保证质量,这关系到电力生产和输送的安全。针对目前质量管理表现出来的相关问题,管理人员要重视起来,积极革新自身的管理思想理念,从方法上创新,将信息技术利用,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并且要全面落实管理工作,及时排查问题并做好整改。
参考文献:
[1]周军平.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风, 2017, 331(25):172.
[2]王艳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建材, 2017(10).
[3]钟建芳.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8(13):228-229.
论文作者:闵 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电力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技术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