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要求论文_陈元国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要求论文_陈元国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针对混凝土的施工问题,分析认为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施工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二是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称重,三是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以原材料为例,如果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就会降低,继而留下安全隐患、质量隐患,不利于建筑项目的后期运营使用。以下针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要求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以及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原材料中一般含有砂、水、水泥以及石子等,一般情况下不同部位需要的混凝土原材料的比例也不同。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非常普通,如水、水泥以及粗细骨料等,因此,自从十九世纪水泥出现之后,混凝土由于具有适用性广、可塑性强、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从而成为了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也在日益增加。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其主要的质量影响因素分为两大部分,即其原材料用量比与原材料自身的质量。其中,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原材料用量比,当把实验室配比(即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则必然会引起水灰比、砂石比、浆骨比等发生变化。

当水灰比增大的时候,就会导致混凝土的保水性以及粘聚性变差,从而在混凝土的内部出现很多水泡,混凝土的密实性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建筑物整体结构内部松散,甚至会在建筑物表面出现蜂窝的现象。当含砂率降低的时候,就会直接造成砂浆量不足的问题,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还会对混凝土的保水性以及粘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混凝土出现非常严重的骨料离析的情况,甚至还会引起溃散的现象。浆骨比表明了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如果没有对浆骨比进行很好的控制,则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水灰比。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地检测混凝土中砂石的含水率,并预计原材料的称重。一般而言,混合材料与水泥的比例偏差应该限制在±2%,砂石配比的偏差需要限制在±3%,外加剂与水的比例偏差应控制在±1%。由此可见,不同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对具体的建筑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要重视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问题。

二、混凝土的构件检测方法和原材料质量的重要性

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将影响其构件强度,而构件强度直接决定了该构件甚至该建筑工程整体是否能正常投入使用。国家针对混凝土构件的检测,颁布了许多非常详尽具体的规范标准。检测混凝土构件时,主要需要检测的项目包括实体强度、结构重要系数以及承载力检测系数,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弯管检测、回弹法以及钻芯法等。目前,在我国经常采用的现场检测方法是回弹法,检测的主要内容是混凝土构件的实时强度,在使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的过程中,应该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地区测强曲线,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湿度很大,则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的湿度修正系数。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混凝土的碳化程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回弹法的检测结果,造成非常大的误差。所以,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还应该仔细地查看混凝土的碳化程度情况。在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时如果采用钻芯法,则会有测量误差小、直观性强的优点,因此钻芯法在检测中也有相对广泛的应用。检测混凝土钢筋配置的时候,其检验方法通常包括本体检测、弯管检测以及预留试块检测。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使混凝土拌合物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工作性能并使混凝土在要求时间内具有符合要求的构件强度,这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非常严格地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及混凝土的构件强度。

三、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要点

1、水泥检测

第一,水泥进入现场时,必须出示检验合格证,该合格证应由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开具,可以直接提供给施工单位,或者由供货商进行传达。合格证上需具有质检部门的专用印章,合格证上应包括厂标、水泥品种、出厂日期、批号、合格证编号等,检验内容包括细度、安定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凝结时间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如果是向物资部门提供的转抄件,还要注明原件的编号、存放地、转抄人信息等,并且明确转抄日期、具有转抄单位印章。在备注栏填写建筑项目名称、首次使用部位等信息。第三,水泥进场后7天内,向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性能检验报告,包括固体颗粒含量、细度、安定性、烧失量、强度、碱含量、SO3含量、MgO2含量等指标。这些指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第四,如果质检报告和水泥实际性能之间差异过大,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在此之前不能使用该批次水泥。

2、碎石检测

碎石是经过人工破坏形成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大,而且孔隙率高,由于表面粗糙,和水泥浆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碎石在选择上,主要关注级配和最大粒径两项指标,一是要保证级配良好,能够降低砂率,节省水泥的使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易性等指标。二是将最大粒径控制在40mm以内,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另外,依据建筑施工经验,碎石的细度应该控制在23.5%,碱含量小于0.78%,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3、砂子检测

砂子的使用以中砂优先,其中有害物质含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控制。研究表明,砂中的淤泥、云母、粘土等杂质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尤其是降低渗水能力、抗冻能力;硫化物和硫酸盐则会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形成安全隐患。以黄砂为例,其一,要彻底清除各种杂质,将含泥量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不大于3%(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0-C55)或不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60及以上);其二,把握好粗砂、细砂的砂率,将硫化物和硫酸盐的数量控制在1%以内。

4、用水检测

混凝土的制备期间,最容易忽视的材料就是水,要求使用饮用水、自来水,或者其他满足水质要求的水源。第一,应用蒸馏水、拌合水时,水泥净浆试验测得的水泥初凝时间、终凝时间,两者的差距应该控制在30min以内。第二,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500mg/L;对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第三,水中不得存在油脂、硫酸盐等物质,防止这些物质和水泥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水泥的性能。第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海水等未经处理不得直接使用,而且处理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达标后才能够应用。

5、外加剂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应用期间的注意事项如下:第一,既要关注初凝时间、用水量的改变,又要关注缓凝时间、减水率的变化。第二,减水剂的应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但是应该保证一定的用水量,以保障坍落度指标。第三,应用外加剂后,应该重新检测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含气量、抗压强度等指标,尤其关注碱含量的变化。第四,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净浆流动度的高低,来评估减水率的大小,但是缺陷在于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净浆的流动度。因此在检测期间,应该保证水泥的新鲜性,并确保水泥温度和室温保持一致。

6、掺合料检测

在混凝土的配制中,常用的掺合料包括硅粉、矿粉、粉煤灰等。以粉煤灰为例,它的应用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指标,尤其适用于泵送混凝土。然而,粉煤灰的生产工艺、品种、细度等指标不同,其需水量指标也不同。研究发现,粉煤灰的细度越小,需水量也就越大,两者具有正相关性,因此可以将细度作为评估需水量的依据。选择细度适中、需水量小的粉煤灰,将其应用在混凝土中,能够减少水泥、外加剂的用量;相反,如果选用细度过小、需水量大的粉煤灰,就会增加用水量,继而影响水灰比,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检测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在了解建筑工程以后,选择适合的混凝土原材料用量比,一定要及时排除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景会莉.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J].科学导报,2015(17):203.

[2]胡杭.混凝土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的分析[J].大科技,2014(7):163-164.

论文作者:陈元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要求论文_陈元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