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论文

智慧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论文

智慧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王春明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1134)

摘 要 :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广大读者。本文从优化不同类型的读者阅读环境,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服务,节约读者阅读人力时间成本三方面讲述了读者在智慧图书馆的全新体验,并且针对图书馆变革中将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图书馆硬件的提升空间,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馆员素质,如何更好地实现区域合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设想从而继承和发展传统图书馆。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影响;措施

何为智慧图书馆?早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就在国际研讨会上给出“智慧图书馆”的最初定义: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自从IBM公司2009年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诸多新概念也随后出现了[1]。基于这种“智慧”的大环境,作为信息服务与传播的前沿机构——图书馆,将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朝着更加智慧的方向发展[2],而这一切的根本就在于如何利用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如何给读者提供更全方位的新的服务和体验[3]。智慧图书馆不仅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否定,而是促进传统图书馆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4]

一、智慧图书馆将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无论是在环境、服务,还是成本上都有了极大的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让读者在更舒适的环境下,更方便地享受图书馆的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掀起现代图书馆新的发展的新浪潮。

(一)阅读环境的优化

为不同类型的读者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空间,为来图书馆学习的读者提供舒适的座椅,可调节灯光台灯、各类插座、不同接口的充电线甚至无线充电设备,全覆盖的无线上网功能每个桌子提供专门置物架等;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分隔的上网空间,配置优良的电脑,并装有各种专业软件,为读者完成专业任务、查找资料提供方便;书吧为读者提供各种最新的期刊,可提供饮料、咖啡、蛋糕等作为放松休闲的场所;而单独开辟的或大或小的分割的房间,提供空调、电脑投影,可作为研讨室、小型会议室;隔音良好的视听室,配备音响和电脑的多媒体教室,可提供音乐、影视鉴赏课程等[5]

借助情景感知系统[6],达到电脑控制灯的开关,空调的温控更加人性化,提供智能导航系统,每个阅读空间都配备电子屏幕,可查询去其他地方的路线及各个阅读空间的实时人流情况,电子阅览室剩余电脑的数量,打印机、检索机分布及使用状况等,为读者提供参考。

(二)阅读服务的优化

网络阅读这一新形式,近些年来也逐渐普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3],在手机客户端就可以查询图书馆的书目、图书的到期提示等。查看电子资源、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电子图书和网络小说等。并提供阅读分析,通过读者注册时候的性别、性格标签、年龄、借阅图书关键词、借阅习惯、阅读兴趣等,分析出读者的需求特点,智能筛选适应该读者的读物,推荐并实现定期推送,从而做到图书馆对读者图书的“一对一”个性服务。

在智慧图书馆的大环境下,对馆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馆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人才结构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智能图书馆的要求。

(三)阅读成本的优化

建立区域联盟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后,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跨越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或手机客户端,查询整个区域内的图书,预约借阅,提高借阅成功率,并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预约别馆的图书,再去最方便的图书馆借阅,用户可以不必到实体图书馆,就能查阅到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和信息,节省人力、时间成本。

二、如何应对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如今我国的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只处于试水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图书馆能解决的,只有加强区域性合作,分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资源互补,才能共同发展。

(一)提高硬件水平

从读者需求的方面出发,建设和改造图书馆,从而更贴合读者的需求。设计采用感应式电梯,多借助自然采光,部分使用声控照明设备,太阳能光板供电等措施,有效降低图书馆成本。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将空中花园纳入设计,读者在阅读之余,既能休闲,也能陶冶情操,还能到净化空气。建立完善的监控安保措施,保障读者人身财产安全。

建立并完善优质的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先进性和系统性,云计算技术的基础设施设备,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私有云服务机制,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恒温恒湿的机房环境,还配备监控,报警装置,最大程度上保障服务器和存储的正常运行。建设智慧型服务[5]系统,让读者体验到图书馆服务的贴心和便捷。

(二)提高馆员素质

进入实体图书馆后,借助相关高科技设备,实现图书馆对读者身份的智能识别,图书馆内部路线导航,图书借阅一体化,将RFID标识系统与OPAC系统相结合[7],从而建立纸质图书定位检索导航系统,通过读者手中的客户端检索,找到图书的具体位置,并提供最优的寻找路径从而方便、快捷、准确地借阅到该本图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9]中明确规定: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免纳印花税。

1.优化人才引进标准

由于医院中生殖医学中心人流量比较大,使得生殖医学中心的流线组织建设设计难度不断加大,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人流路线迂回设计方式,会降低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分层设计法进行设计,将生殖医学中心中的临床部分与试验部分进行分层独立设计,有效提升卫生隔离效果。

在未来的人才引进中选择更加专业化,技能化的专业人才[8],专人专用,使得人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特长。对已有的工作人员对其专业性和个人能力进行考察,区分技术岗和流通岗,做到物尽其用。增加图情报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和外语专业这类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之间各类的学术交流、合作等也越来越频繁。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大力推进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与交流活动,是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

适当加强管理,是让馆员在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管理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健康的竞争机制,比如业务知识竞赛、业务技能考核等,让馆员们更有动力地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积极地投入工作。

图书馆的软实力主要来源于馆员,只有针对性地加强馆员的专业培训,才能更好地补足专业知识,了解更多行业发展前沿的知识,做到业有所精,只有馆员们都学会了、学好了,才能引导、教会读者,并将创新带到工作中去。经常和别的图书馆进行交流,相同的岗位,相同的问题,却可能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才能取长补短,优化工作程序,从而自身得到提升。馆员们作为图书馆的一分子,可以将自己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建议与上级部门交流,开辟绿色通道,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馆齐心协力得实现发展。

3.适度加强管理,并引入竞争机制

2.加强馆员的技术培训和交流

(三)增强区域协作

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知识流通、信息管理、提高全民素质,但在新形势下,针对智慧图书馆,读者将对图书馆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本身也要进行变革,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如何走、怎么走,是每一个图书馆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1.4 加工技术水平较高:红干辣椒分批采收,采收后自然风干,分户保管储藏。辣椒加工由原来简单的加工已发展到工厂加工。整个加工过程采用半自动化管理,只有在包装环节由专门人员来完成。这不仅使产品有了安全卫生保证,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辣椒产品由原来只加工辣椒粉,现已开发出了辣椒丝、辣椒油、辣椒酱、辣椒粉等系列产品,出口南韩、香港、南非及东南亚。

1.区域图书馆联盟

“微媒体”的媒介娱乐和消遣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耗费过多的时间接触“微媒体”会导致大学生自我封闭,且社会适应能力差。因此,高校应引导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不仅是成员图书馆间分享工作经验,总结工作教训,还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及纸质资源放在统一平台上供读者阅读下载、借阅等。这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资源进行整合,还要突破空间限制,实现在同一个共享平台上完成身份验证,信息查询、下载,图书借阅等。要求每一个成员图书馆都具有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相关专业人才[3]

2.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就是可以满足读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浏览到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查询图书,下载电子资源等需求,并可以享受图书馆一系列个性化服务系统。可通过校园卡、手机号等不同方式进行查询,移动图书馆还与豆瓣等热门网站书评网站、亚马逊等图书网站直接连接,查看热门书籍排行榜,用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找到想要浏览的图书,也可与图书馆荐购系统连接等,如今移动图书馆在全国各类图书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已成为传统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智慧图书馆还是时代的新生儿,全球的智慧图书馆仍处于起步阶段,极具发展前景,大幅度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但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人员发展,任务都很艰巨并且复杂。相信经过无数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终将推动图书馆步入智慧化的新时代。

风洞中分别选取Vicroy[12]与Wood等[13]提出的雷暴风剖面理论模型作为模拟目标。Vicroy水平风剖面表达式为

参考文献 :

[1]蒋倩.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探析[J].公共图书馆, 2016(04).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07).

[3]解宇.新服务——智慧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图书馆界,2015(03).

[4]李燕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01).

[5]沈奎林,邵波.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07).

[6]王建新,丁家友.情景感知系统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07).

[7]王川.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途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6).

[8]罗影.智慧图书馆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7 (05).

中图分类号 :G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23-0139-02

作者简介 :王春明,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标签:;  ;  ;  ;  ;  

智慧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