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对策论文_文有书 章有竹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对策论文_文有书 章有竹

文有书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中心学校 441700;章有竹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 441700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本人就“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及相应“对策”,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困惑1: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对策1:按学习水平分组,明确分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所获。“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当前合作交流学习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1.热闹有余,成效不足。大多数教师并不明确什么是合作交流,更不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以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就合作,就解决问题了。这种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际上做而无功;2.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上把教师的责任分给优生,妨碍优生的学习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养成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但合作交流是有前提的,没有分工哪有合作?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哪有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何谈交流?因此,要进行合作学习先要学会或安排分工计划,要进行交流学习先要发动大家独立思考,不然就把教师讲变为少数学生讲了。

合作交流应以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我认为优差搭配是不恰当的。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一对一硬性去帮,应该说不是优生在学习上的义务。如何让优生学得更好,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才是教师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妨碍优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帮助学困生主要应由教师来负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社会上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工作性质相近的个体的组合,为何班级中的合作交流学习不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所以,笔者以为,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并且每小组分组要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才能有利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更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

困惑2:如何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对策2: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追求合作学习效果,在内容选择上缺乏科学性。如选择抽象、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造成学生无从入手,只好静静地等着老师的讲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浪费时间。与此相反,有时又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气氛,对于很简单的问题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致使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教学价值。因此,我认为在合作学习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既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性,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适宜性。

1.选择探索规律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多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念。

2.选择开放性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因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并进行交流探讨。

3.选择实验性问题。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得到验证,而有些实验不是一个人所能顺利地完成,而是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例如在概率“抛掷硬币”实验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必须提高做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这就需要其他成员一同参与实验,并做好分工,使学生能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4.选择有挑战性问题。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合作探索的愿望。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我一上课就交给每个学生一个纸剪的等腰三角形,要求每个小组动手操作,看那个小组能又快又好的说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事实表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合作精神。

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针对教学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的过程目标。由于教学容量(思维容量)大小和教学梯度设计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所以优秀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应该体现其特有的层次感。教师应该把问题设计得富有梯度、数量适宜、难易适度。同时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事实表明,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论文作者:文有书 章有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对策论文_文有书 章有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