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九天--对库尔斯克号失事的思考_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论文

震惊世界的九天——对“库尔斯克”号失事的沉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库尔斯克论文,沉思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潜艇发生意外事故在所难免,核潜艇事故也算不上稀罕,但是像俄罗斯“库尔斯克”号这种造成118名军人死亡、 震惊世界九天的灾难却不多见。尽管艇长利亚钦被追授最高奖赏——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其余117名死难官兵各获勇敢勋章,备享哀荣, 尽管每户烈属都给了相当于3.5万美元的抚恤金, 但是俄罗斯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在和平时期不明不白地折戟沉沙,百余名海军英魂漂落深海,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库尔斯克”号失事是俄罗斯军事力量的重大损失。俄国人最关心的恰恰是本国两部古典名著提出的两个问题:谁之罪?怎么办?

谁之罪?

对失事原因,迄今为止猜测颇多。俄罗斯军方的说法同其老对手——北约的说法恰好相反。俄方倾向认为它是同水下巨物相撞,而且首要怀疑目标是在附近监视俄海军演习的北约潜艇,据说还发现过英国潜艇的事故浮标。俄有关方面甚至用电脑模拟出了失事经过:8月12日晚, “库尔斯克”号演习用鱼雷进攻水面目标。当它以5—6节的低速在20—25米的浅海航行时,突然遭遇以较高速度在相近深度行驶的排水量约为6000—8000吨的两艘外国潜艇,并同其相碰。“库尔斯克”号瞭望塔基部,即中央指挥舱和鱼雷舱这两个最大隔舱的连接部被撞破,二三十秒后两舱被淹没,约40人顿时死于非命。相撞后外国潜艇同“库尔斯克”号擦肩而过,右水平舵犹如罐头刀,把俄艇右舷外壳从第二舱划到第六舱,而且扎破了第三和第四舱两厘米厚的钢内壳,蓄电池遇水短路,“库尔斯克”号内一片漆黑。核潜艇艄朝下,不到两分钟就触及108米深的海底。撞击引发了艇内弹药爆炸,前六舱全部淹没, 又有约40人丧生。第七—第九舱的隔舱门在撞击和爆炸后变形,失去了密封,海水渗入进来,余下的乘员也相继死亡……

北约断然否认了俄方的猜测。英国简氏防务研究所专家一口咬定“西方有新闻自由”,要是北约潜艇同俄艇相撞,是不可能隐瞒得住的。他们认为“库尔斯克”号失事原因可能是艇内的鱼雷或巡航导弹在发射时因故提前引爆。另一批西方专家推测,该艇是由于试验用鱼雷管发射新型反潜导弹造成爆炸而沉没的。还有人说“库尔斯克”号是撞上了本国大型水面舰艇的底部才失事的。

核潜艇触了二战残留水雷的说法基本上可以排除,俄罗斯和西方各国都认为,该水域舰船来往频繁,如有水雷,早炸了。

事已至此,人们更关心的还是——

怎么办?

第一个“怎么办”涉及救生。救生办法不少,“库尔斯克”号瞭望塔中部有可容全体乘员的自升式救生仓,然而瞭望塔却损坏走型,救生仓被卡死。本来乘员也可穿上人人必备的救生衣,从鱼雷管出艇,但是“库尔斯克”号从下沉到大多数隔舱被淹没仅几分钟,乘员根本来不及准备,鱼雷管也遭到损坏,况且108 米深海的压力高达10个大气压,人即使顶住了海底压力,冒出水面时也必然会造成肺泡爆炸,必死无疑。

俄海军原先有两艘救生潜艇,各能携两个潜水箱,每次可搭救12人,可是两艇已在数年前被当作废铜烂铁卖掉了。俄海军原先也有能拉起排水量达1.8万吨巨舰的世界上最大的拖轮“克雷洛夫”号, 可是几年前却不知何故卖给了希腊,眼下正被希腊人用来从海底打捞一艘艘沉船……剩下的办法是,从救生船放潜水钟下水,同躺在海底的“库尔斯克”号的救生舱口对接。可是艇艏舱口已坏,艇艉舱口虽完好,但艇身倾斜,增加了对接难度,试过了15次,均徒劳无功。

俄罗斯不得不在8月16日吁请外国援助。为适应108米深海,12名挪威潜水员从接到任务当天起就生活在救生船上的高压舱内进行训练,20日赶到现场后,用50分钟现做了特种钥匙,拧开了艇艉救生舱口的螺丝。次日上午和中午趁退潮水深减为105米的有利时机, 借助浮筒打开两层舱盖,发现原先以为还有希望的第九舱也已被淹没,并见到一具尸首。至此,历时九天九夜的一线希望终于破灭了。

第二个“怎么办”涉及打捞。俄罗斯领导人在确信“库尔斯克”号官兵全体遇难后就表示要发起国际联合行动,协力打捞潜艇。由于遇难者遗体留在水里过久,将难以辨认,俄决定9月底开始打捞。 至少核潜艇的打捞方案要一个月后才有眉目,可能会分段打捞,或先拖到浅滩再打捞。估计要到明年才能捞上来,费用约为1亿—6亿美元。迄今为止,世界尚无从108米海底捞上进水后重达2.4万吨的潜艇的先例。

第三个“怎么办”事关核安全。“库尔斯克”号上装的是第三代核反应堆,据说在安全性能上已符合现代要求,无需人员操作。一旦失事,铀棒会自动抽出,链式反应随即停止。艇上未携带核武器,因而不存在核泄漏的危险。迄今为止在失事海域进行的测量表明,水底辐射在正常数值内。

核潜艇遇难后,俄罗斯人提出了——

无尽的问号

为什么明明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已经沉底,俄北方舰队8 月13日还宣布演习“胜利结束”?为什么军方到8月13 日才宣布潜艇失事,而且还说“已恢复了通信联络和氧气供应”?为什么同是军方领导人,对艇上氧气能用几天说法不一,从6天到13天都有?为什么4天后才请求外国支援,是怕丢面子,怕泄密,还是以为自己能对付?为什么一个拥有65艘潜艇的军事大国竟缺乏有效的水下救生系统?

疑问虽多,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俄罗斯经济持续不景气,财政捉襟见肘,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军费当初同美国相当,现在只约为美国的2%,而且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军人的生存保障系统。

俄罗斯专家还发现了一个看似巧合、实为必然的现象:近几年发生的灾难绝大多数同技术因素有关,这是由于俄目前使用的多数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是60年代在苏联经济蓬勃发展期起用的,如今早已陈旧。有关专家曾预言,俄罗斯将在2000—2003年进入技术性灾难多发期。8 月27日莫斯科奥斯坦金诺电视塔电缆因过载而起火,俄首都居民数日后仍无法收看电视即是一个佐证。

“库尔斯克”号事件不完全是俄罗斯一国的事,它将促使各国领导人对今后如何加强军事力量,如何巩固本国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题头照片:失事前的“库尔斯克”号。)

标签:;  ;  ;  ;  ;  

震惊世界的九天--对库尔斯克号失事的思考_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