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实践探索论文_刘清华

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实践探索论文_刘清华

刘清华(湖南省祁东县石亭子镇杨梅小学 湖南 祁东 421600)

摘要: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必然的情况,学困生在每个时期的教学中都普遍存在。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因素与后天因素两种,但后天因素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主要对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以下分析,以期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106-02

引言

所谓“学困生”顾名思义即是在学习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并非是因为智力方面等原因,是学生变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为学习兴趣问题,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对于所学科目理解困难,其次因为学生的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对于学困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对其进行重点的关注和辅导,但是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为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学生成为特困生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以此来保证学生出现问题时,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1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1.1访谈调研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

对于学困生来说,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为心理方面的原因,对于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心理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家庭方面,首先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平时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也较少,学生在家主要为独自学习,同时部分家长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性,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也使得学生感觉委屈的同时,产生了叛逆心理,所以导致其放弃学习。其二是学校的原因,由于小学生教学,所以教师对于其心理关注较少,但是小学生有形成了简单的自尊意识,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其回感觉同学看不起他,所以使其与群体孤立,学困生在家里没有得到应有的温暖,在学校又遭受冷遇和歧视,因而处处存有畏惧心理,对他人不信任甚至反感,在行为上表现为疏远、满不在乎,逆反情绪严重.

1.2数学知识基础薄弱导致学习困难

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来说,使学生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为数学基础较差,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其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但也是重要的阶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基础教育也同样重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教育的启蒙教师,其对于学生教学基础,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是部分学生所不适应,因此导致其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同时也就使得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力不从心,同时又因为学成基础较差,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部分,所以使得学生放弃对于数学的学习,成为学习的特困生。

1.3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困难

学困生形成较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为,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对,其中表现较为重要的是,首先学困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专注度不高,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同时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不积极,课后复习较差。这些都是教务严重的学习习惯问题。其次是其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了解在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前,学习自习,课后复习,同时对于不了解的问题不愿提问,使得其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最终成为数学学习的特困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2.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对于转化特困生来说,首先需要从根本问题上下手,何为形成特困生的根本问题,就是其心理认知。帮助学习特困生转变其思想认知,需要从两个阶段入手,首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转变其对于学习的态度,帮助学生接受数学学习,同时改变教学方法,多使用趣味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对于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教师的重视,最后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其次是要多和特困生学生交流,与其成为朋友,要了解到学生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而帮助其解决,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与得到家长的关注同样重要,因此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慢慢转变学习态度。

2.2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专注度低等特点,给教学活动带来了较为严重困难,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计划,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抓住其兴趣点,并且需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分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心理得到改变的同时,找回学习的自信,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

2.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对于现代的教学活动来说,新课改的实施使得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对于学生实施被动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精髓,而在新课改的实施下,教师开始注重对于教学的关注,其将教与学分开实施,在教导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使得其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重点,同时对于帮助特困生转变也是同样,在教导学生的同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使得其获得学习自信,从而全面的走出学困生的阴影,转化为良好的学习状态。

2.4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不适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当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倡导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不拘泥于教材。作为教师,如何因生而异、因地而异,将课程资源巧妙加工、整合,架设起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0的认识”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0”的另一个含义:表示起点,老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分小级进行“立定跳远”,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0”的另一含义。

3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学困生的形成有较多的原因,但是其主要的原因为心理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外部因素问题,所以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应从其形成的原因入手,帮助其改变心理认知,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从而全面的改变学生的学困状态。

参考文献

[1]摭谈小学数学学习[J]. 温晓东.人力资源管理. 2013(10).

[2]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J].焦婷婷.甘肃教育. 2012(19).

[3]20世纪50~70年代美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得失与启示[J]. 郭秀娟.基础教育研究. 2012(14).

[4]幸福的数学课堂:关注学生的本真追求[J].张跃.考试周刊. 2012(44).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的国际比较研究[J].刘鹏飞,史宁中,孔凡哲.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2(03).

论文作者:刘清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实践探索论文_刘清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