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新总统亚183;克瓦希涅夫斯基_政治论文

波兰新总统亚183;克瓦希涅夫斯基_政治论文

波兰新总统亚#183;克瓦希涅夫斯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兰论文,夫斯基论文,总统论文,克瓦希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学生积极分子到左派领袖

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1954年出生于波兰科沙林省比亚沃加尔特乡的一个医生家庭。毕业于格但斯克大学运输经济系,后在外贸学院参加学位考试。他据此一度声称自己是经济学硕士,但在当选总统后他解释说,由于他是位“无心功名,自由散漫的学生,从不大重视文凭”,所以并未拿到学位。

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大学时代便参与政治活动。1977年加入波兰统一工人党。1981—1985年先后担任大学生周刊《等等》和波兰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机关报《青年旗帜报》主编。1985年任部长会议负责青年与体育工作的部长,时年31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内阁成员。1987年调任波兰青年和体育委员会主席,1988年又兼任波兰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1988年9月,他在拉科夫斯基政府中任政治和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1989年,作为政府代表参加同团结工会和其他政治团体谈判的“圆桌会议”,并与反对派人士、后来的第一任非共产党政府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共同担任工会多元化问题小组主席,直接参加了与团结工会讨价还价的第一线谈判工作,积累了与团结工会人士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并为1989年的“历史性妥协”作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1月,在波兰社会民主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党的最高委员会主席。

在克瓦希涅夫斯基作为统一工人党干部的12年政治生涯中,波党著名政治家、最后一任第一书记与共产党政府总理米·拉科夫斯基对他尤为赏识并大加提携。正是拉科夫斯基把波兰青年工作的重责交给了这个年方而立的政坛新秀,此后又一再委以重任,1988年9月,拉科夫斯基出任波兰部长会议主席后,为了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在政府内增设了经济委员会和社会政治委员会,并直接指名克瓦希涅夫斯基担任社会政治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社会政治方面的活动。此外,时年34岁的克瓦希涅夫斯基还当选为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拉科夫斯基认为克瓦希涅夫斯基富于改革精神、思想敏捷、有头脑、能力强,且懂几门外语,对他寄以厚望。1990年初,波党解散与改建新党的“十一大”上党内斗争激烈,主张全盘否定过去的费什巴赫与主张向前看的拉科夫斯基分别代表的两派面临分裂危险。为了维持新党的统一,拉科夫斯基放弃竞选新党主席,并向大会举荐克瓦希涅夫斯基。于是克瓦希涅夫斯基临危受命,成了波兰左派的头号代表人物。

临危受命 振兴新党

克瓦希涅夫斯基上任之时,波兰左派运动面临空前严峻的危机。1989年大选波党在自由竞选议席中一席未得,创下世界议会民主制历史上仅见的执政党竞选惨败的“零的纪录”,甚至在照顾性的分配议席中波党人士也绝大多数在首轮投票中落马,只是在第二轮投票中,在团结工会方面也力劝选民给个台阶下的情况下才凑够了分配给的议席。如此落魄,是连最右倾的人士也料想不到的。波兰左派遭此打击,悲观失望情绪蔓延,思想混乱,组织涣散,拉科夫斯基虽然主动让贤也未能避免分裂,费什巴赫一派离去而另立山头。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与政府中留任的4名前波党部长无一人表示加入新党,议会中171名前波党议员中绝大部分不是完全脱离左派而成为无党派议员就是投奔了费什巴赫,只有22人加入了社民党,300多万前波党党员只有4.6万留在新党中。新党改建大会会场处挤满反共示威者。只是警察干预后示威者才未能冲入会场。当时的波兰左派整个是一片土崩瓦解的景象,以致拉科夫斯基1990年曾悲观地说:波兰左派10年之内不可能掌权。1991年5月,笔者在华沙亲眼目睹了社民党“五·一”集会者请求向英雄纪念碑献花的雅鲁泽尔斯基表态讲话而遭到后者拒绝的场面。前波党理论家乌卡舍维奇教授在1991年6月间还对笔者说:未来的大选或是维持自由派政府,或是出现以教会为背景的反共右翼极权,左派反正是没有希望的。

然而仅过了4个多月,剧变后波兰首次大选却以左派得票位居第二而令人刮目相看。又过了两年,“前共产党人”执牛耳的民主左派联盟便赢得大选,掌握了议会多数,成立了左派占主导的政府。1995年3月社民党人奥莱克西出任总理,“前共产党人”从幕后走到前台。11月总统大选中,克瓦希涅夫斯基又以51.3%的微弱多数险胜对手前任总统瓦文萨,于是波兰出现了议会、政府与总统全部为社民党控制的“红三角”局面。这即使在左派复兴成为趋势的今日东欧也是罕见的(仅有的另一例是立陶宛)。左派这么快“东山再起”,又是“连最左倾的人都对这种梦幻般的胜利感到吃惊”(<保>《民主报》1993年9月21日评论)。

波兰左派的复兴固然有对手方面的因素(“休克疗法”下波兰大众对承受转轨代价产生的抱怨,对为此承担责任的政府不利,中、右各党内讧不断,一盘散沙),但与克瓦希涅夫斯基对左派的成功领导也密不可分。

低调的意识形态

克瓦希涅夫欺基领导左派的6年间,显示了低调的意识形态、独立的政治立场与灵活的斗争技巧,他能崛起,这三点是很重要的。

为了重塑形象,克瓦希涅夫斯基不但放弃了马列主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政党等前共产党的许多提法,还往往走得比旧社会党与西方社会党更远。如波兰社会民主党在成立大会上不仅取消了一切以前的标语,连社会党国际诸党开会时例挂的“自由、公正、互助”之类标语也未挂出,整个会上唯一的标语是:“波兰是我们愿为之奋斗的唯一价值。”正当西方的社会党国际在为“民主社会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而争论不休之时,波兰社民党内却在展开是为“具有人性的资本主义”(党的主席克氏的主张)还是为“民主社会主义”(总书记米莱尔的主张)而奋斗的辩论。拉科夫斯基曾感慨地说:西德的勃兰特天天在讲“社会主义”,而我们回避这个词却如同回避病菌一般。这些党内辩论当然没有象旧体制时代那样以“谁战胜谁”的方式结束,但克瓦希涅夫斯基的“具有人性的资本主义”显然成了党的主流派观点。此外,在是否参加瓦文萨总统领导下的政治委员会,是社民党独自参加大选还是与其他左派组织结成联盟参选等问题上,克瓦希涅夫斯基与米莱尔也有争论,激烈时克瓦希涅夫斯基曾要求全党对领导层进行信任表决,后被劝止。这些争论最后仍以求同存异、但克瓦希涅夫斯基居主流的方式了结。在克瓦希涅夫斯基的主导下,社民党的主要活动家大都保持了低调主义姿态,如前议长,现总理奥莱克西,传媒评论说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不提“第三条道路”,也不讲国家有效调节与放慢私有化,甚至也不要求放弃严格的货币政策(即“休克”式紧缩)。

这种低调主义尽管不合正统社会党(更不要说共产党)的规范,但显然有助于社民党重塑形象,恢复元气。经过克瓦希涅夫斯基的工作,不仅党的队伍扩大、脚跟站稳了,而且争取了其他左派组织的合作。剧变前与共产党合作的民主党派——农民党在剧变中抛弃了波党而站到团结工会一边,这时又作为团结工会政府的反对派成了社民党的盟友。原波党派生的全国工协、社会民主联盟(即费什巴赫派)与波共盟(反对社会党化的部分原波党传统派人士)都愿意与社民党合作。甚至由团结工会左翼与社民盟合并组成的劳动联盟,尽管曾一度表示可与其他左派共事,但惟独坚决排斥“前共产党的后继者”社民党,最后也改变了态度,成为社民党领导的左派联盟合作者。

克瓦希涅夫斯基不仅以低调主义领导社民党东山再起,而且在实现了“红三角”之后他也仍然坚持此种态度。在左派几乎取得政坛一统天下之时,社民党仍表现得极为“谦虚”,一再向下了台的对手示好,肯定前任的工作,表示要继续前任的方针,“因为它并非与这个或那个执政班子相联系,而是源于1989年那个历史性转折点”。他们一再希望对手阵营中的前任内阁成员留任,并为后者执意离去表示惋惜。克瓦希涅夫斯基不仅宣称自己不光是左派的,而且是左中右全体波兰人共同的总统,还在当选后不久即宣布退出民主左派联盟以示超脱于党派立场。相反地,倒是瓦文萨方面不仅执政时一直标榜反共,而且在其内部也大搞派性斗争,甚至在把议会、政府与总统都丢失而下台之后,仍然声色俱厉,气壮如牛地拒绝和解,发誓要斗争下去。应当说,克瓦希涅夫斯基的宽容与“低调”和瓦文萨的不依不饶与“高调”对两人胜负影响很大。波兰选民要求向前看,他们倾向于克氏,与其说是从意识形态上在“左”与“右”之间作出的选择,勿宁说是在低调的务实者与高调的“斗士”之间他们更喜爱前者。

独立的政治立场与灵活的斗争技巧

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低调并不妨碍他在政治上持独立立场,与费什巴赫以及纳温奇(社民党副主席,后加入劳动联盟)对新党前途失望,甘当“团结工会左翼”的附庸不同,克瓦希涅夫斯基一直坚持社民党必须在政治上自主,大力促成左派联盟,但并不同化于人;对团结工会政府持“建设性反对派”立场,支持其改革的总方向,但保持批评者立场。尤其注意替劳动者讲话,保持左派在社会利益格局中的特定背景。

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多党制议会政治舞台上表现的斗争技巧也十分灵活。左派联盟议会大选获胜后,瓦文萨千方百计要社民党出面组阁,以便让该党承担转轨“阵痛”期的治国责任并成为公众抱怨的对象。他尤其力图让克氏出任总理,使其不能以超脱之身进入总统大选,为此软硬兼施,一面恭维克瓦希涅夫斯基有治国之才,一面专找农民党人帕夫拉克总理的茬。克瓦希涅夫斯基不为所动,坚持不出山,不过早地在“阵痛”期承担治国之责。1995年春瓦文萨终于搞垮了帕夫拉克,逼社民党进入前台,社民党若执意对抗便会使政府危机激化,在这一时刻克瓦希涅夫斯基与社民党苦心想出一招:让社民党人奥莱克西辞去议长之职出面组阁,既满足了瓦文萨要社民党入局的要求,又使克瓦希涅夫斯基保持旁观者清的身份,毫无负担地进入总统大选。目前波兰的转轨“阵痛”期已基本渡过,经济开始起飞,克瓦希涅夫斯基这时登台可谓恰到好处:既不承担“休克”引起的埋怨,又继承了“休克疗法”的治疗效果。可以肯定,克瓦希涅夫斯基任上尽管还会有不少麻烦,但将会比上台之后被迫搞“休克补课”的匈牙利左派政府的日子好过得多。

标签:;  ;  ;  ;  

波兰新总统亚183;克瓦希涅夫斯基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