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综述_按劳分配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综述_按劳分配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崭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理论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有关观点作了综述:一、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二、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三、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四、关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五、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六、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七、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视角。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崭新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理论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较多研究,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阶段的划分,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已发表的著作看,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酝酿阶段(1977 年5月到1980年初),这是一个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时期,这个时期邓小平同志尽管尚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但却多次论述了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特别是抓住了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一核心问题。第二阶段:提出阶段(1980年5月到1987年10月), 这是一个继续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期,也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深化的时期,这个时期邓小平同志不仅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而且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展开的论述。尽管这个时期没有把社会主义本质概念和它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论述,却大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87年11月到1992年初),这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除来自国内外的干扰,迈向新台阶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把社会主义本质概念和它的完整的基本涵义直接地联系起来加以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成熟和完善。

另一种意见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总结。第一次总结,第一次概括,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这个阶段主要是拨乱反正,可以说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方面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意,正本清源,重新概括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阶段。第二次总结,第二次概括,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这个阶段主要是全面改革,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的阶段。第三次总结,第三次概括,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探索的科学总结,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第三种意见认为,邓小平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之时。拨乱反正是全面的,其中的关键却是要真正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一时期,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的同时,已经勇敢地迈出了探索的步伐。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前后,是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过程中的一个关节点。这一时期,他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提出了自觉的、公开的批评,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他还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念。1987年10月,邓小平指导下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此前后,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是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又一个关节点。这一时期,邓小平三次正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但从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来看,还有待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1990年底至1992年初,随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的确立,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硕果也进入了成熟的采撷期,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用精确的简洁的语言,表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二、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理论界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的科学论断,包括五个基本要点,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其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克服了过去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空谈所有制变革的“左”的错误。其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避免了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右的倾向。也有论者提出,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概括,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入手,最后归结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入手处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的“解放生产力”,是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动因来提问题的;第二个层次的“发展生产力”,是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归结来提问题的,这个矛盾运动的结果要落实到发展生产力上。落脚点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我们的根本制度,第二个层次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另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个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根本目的、最终目标上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有论者提出,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缺一不可,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服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共同富裕只能保障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也有论者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连接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中介。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贯穿在由五句话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的论断中一个最基本观点,是邓小平一再强调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其理由是:社会主义的质与特征可以不止一个,但本质只有一个;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形态的最根本的区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从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内在地蕴含了社会主义特征传统的正确理解。

三、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

许多论者指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言简意赅,在理论上充满了辩证统一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继承马、恩、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同时,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和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同志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点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前面,把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进而为人的最全面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当作全部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落脚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二,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本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概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高度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这就在本质论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第三,体现了目的和手段的统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的入手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落脚点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后者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前者则是实现根本目的的手段,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不可分割,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规定了手段的方向,二者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鲜明地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第四,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本质论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的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作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则是社会主义的个性,是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共性的基础,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也离不开共性。根据这一原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就必然寓于各个具体社会形态的特殊性、个性之中,也定要在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来;而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理所当然地离不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共性。由此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然而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五,体现了结果与过程的统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一连使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和“达到”几个动词,从而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过程与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结果的辩证统一。

四、关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多数论者指出,虽然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字面上并没有提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但是应该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题中应有之义。主要理由是:第一,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来自公有制,以公有制为前提,为必要条件。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已经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规定。此外,字面上未提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一是防“左”,避免了离开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对社会主义作不切实际的空谈,二是与我国现实相衔接,即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状况。

有论者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当然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不搞公有制、按劳分配,就不是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就是消灭剥削制度、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当然就要实行按劳分配。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中,没有讲公有制、按劳分配,这是极大的误解,是读书而不求甚解的典型表现。

也有论者认为,全面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论述,不难发现,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和实行按劳分配。但是必须搞清:第一,邓小平是把公有制、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则来对待的;第二,邓小平是把公有制、按劳分配看作为一种逐步实现的过程。

还有论者认为,认识本质,首先应搞清楚是什么性质的事物,然后才能把握住该事物所固有的本质,所以应把事物和事物的本质区别开来。“社会主义的本质”中的社会主义到底是指什么?作为一个事物,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构成的统一体。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邓小平正确揭示出来的那“五句话”。这“五句话”之所以没有直接讲到公有制等社会主义制度,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所揭示的就是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各种要素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公有制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应有之义,而不应包括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中,所谓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渗透着公有制,虽有一定合理性,但严格来说是不够确切的。社会主义本质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这就是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所在。

五、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

针对一些人思想上产生的疑虑:为什么社会主义本质没有包括诸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当家作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社会主义的固有特征?有论者提出,以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未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加以区别,其实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源;特征则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标志。相对地讲,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特征则具有可变性和直观性;本质属于第一层次,特征则处于第二层次;本质决定特征,特征体现本质并为本质服务。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性质和要求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它科学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是目标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的特征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还有论者提出,“公有制”与“按劳分配”本来就只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质本身。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科学界定,这对避免把本质与特征相混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但需要社会主义特征来体现,而且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就无法实现。同时,离开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必将严重抑制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也有论者未将“本质”与“特征”区分开来,仍沿用“本质特征”的提法。

还有论者认为,在对社会主义研究的历史过程中,涉及“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不同层面,从理论上归纳其顺序应为: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层次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排列的。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固有属性,讲的是社会主义的实质和内在要求,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最高层次,它决定社会主义的其它三个层次。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模式是指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在不同国度以及同一国度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具有特殊性。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六、社会主义本质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不少论者强调,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有人对照新论断,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表示不理解,有论者提出,存在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是把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当作目标去追求,而是完全当作现实来要求;不是把社会主义本质的既定性与过程性统一起来,而是把两者割裂开来。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既定性、客观性来看,目前我国社会已经体现了本质的基本要求,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过程性、渐进性来看,本质的体现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仅是初步的、很不充分的;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来看,凡是有利于体现本质的各种政策、措施都是社会主义所允许和需要的;从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措辞的逻辑性、严密性来看,邓小平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还有论者提出,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渐展开过程来看,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过渡阶段,即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这一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第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这一阶段。第三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也称为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第四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已经没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消灭三大差别,实现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它的本质逐渐展开、逐渐实现的过程。

七、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视角

有论者提出,事物本质有何种规定性,取决于人们采取什么样的视角。最常见的视角是对比两类事物,从寻找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另一种视角就是把该事物特有的存在根据作为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该事物存在的根据的说法,要比运用前一参照系所得出的事物本质的规定性要深刻得多。邓小平同志是从后一个视角出发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最重要的规定,因为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得以存在的根据(理由)。有人从前一个视角出发,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发展生产力”是任何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解放生产力”也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功能。这些批评表面上似乎有道理,但实质上反映了这些同志不懂得只有从后一种视角出发来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真正读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提法。

标签:;  ;  ;  ;  ;  ;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综述_按劳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