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论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论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优化配置论文,国有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有资本配置低效率的表现及成因

国有资本是指由国家投资通过市场用于增值的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的资本,既包括有形资本,又包括无形资本。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并不是只要是国家投资就都形成国有资本,有些虽然是国家投资,但其目的不在于直接为国家创造利润如政府机关的办公楼及办公用品,它是国有资产,但不是国有资本;有的如城市的公用土地属于国有财产不能称其为国有资本;没有通过市场增值的货币如属于国家财政拨付的行政事业费用也不是国有资本,称之为国有资金。

国有资本的配置是指国有资本在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配备和布置,既包括增量配置也包括存量配置。

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经济学上一般用帕累托最优给矛界定。帕累托最优又称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在所考察的经济已不可能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在其他人(至少一个人)的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任何别人(至少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反之,称之为帕累托无效率,即一个经济还可能在其他人效用水平不改变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一个或一些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根据帕累托无效率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本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因为,通过国有资本的重新配置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国有资本配置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本配置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产业、能源、交通相对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相对超前的加工工业的发展。在同一产业内部,国有资本过于分散,没有形成合理的企业规模,不能产生规模效应,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没有能够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分散化必然形成区域结构的同构化,区域之间的过度竞争。

2、国有企业内部也存在配置低效率的现象。一是国有企业内部冗员过多,工资、奖金等所占比例过高,而生产性国有资本所占比例过低。一个企业要高效率运行,必须将它拥有的资本分为不同的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采取变化了的职能形式,如商业企业只有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必须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否则生产过程就会中断。而且不同职能形式的资本之间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不同职能形式的资本都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在每一种职能形式资本内部,又可细分为若干亚资本,不同职能形式的若干亚资本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同处在生产资本中的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之间也必须有一个协调的比例。在资本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用在劳动力上的资本过多,必然使用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过少。加之我国的国有企业大多数还没有成为“四自”的市场主体,特别是缺乏约束机制,滥发奖金和福利,出现了可变资本侵蚀不变资本的现象。二是企业办社会。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片面理解,导致国有企业包办了职工的住房、医疗、养老、子女入托和入学等社会保障费用,挤占了大量资金,用于经营性的资金则大大减少,无力开发新产品,不少企业因此而被拖跨。三是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分配倾向严重,一、二、三线人员的收入差距没有合理拉开,致使一、二、三线人员比例不合理,特别是一线人员收入低,缺乏劳动积极性,生产设备不能充分利用。

3、近几年来不少国有企业进行了兼并和重组,不能否认其中有不少企业通过兼并和重组,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不是通过市场,以资本为纽带进行的,而是通过行政的办法强制进行的“拉郎配”,把一些经营无望的企业行政性地和效益好的企业绑在一起,结果不仅没有产生出规模效益,反而把优势企业也拖垮了,降低了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益。同时我国目前有大量国有资本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万亿元的国有资本处于闲置状态。

4、国有资本除了难以发挥配置效益外,每年还有大量国有资本流失,丧失了国有资本的性质。从1982年开始,大约每年流失的国有资本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国有资本低效率配置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模糊的产权关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资本的配置完全是指令性的,几乎是一平二调,客观违背了经济规律。一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本质上来说是否定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为国有资本的配置主体——企业和政府(传统体制下没有中介机构)既没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部动力,也没有外部压力。因为企业没有法人财产权及与此相关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权利和义务。国有资本无论在企业内部的配置,还是在企业之间的配置,配置方式、配置的方向都要由政府做出,而且也只是简单的指令性的关、停、并、转、迁。而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国有资本的配置主体虽然在主观上有提高效率的愿望,但客观上没有压力和动力,无论国有资本配置的效率是高还是低,都不影响政府成员的直接利益。

另一方面,国有资本的产权制度是造成国有资本配置效益低下的内在因素。(1)国有资本的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排除了任何个人占据财产而获利,目的在于使每个产权所有者都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公共决策。但随着所有者人数的增加,为进行某项决策花费在协商、谈判、妥协、取得共识的时间和精力会越来越多,维护公共产权的交易费用上升。(2)国有资本属于全国人民所有,国家代表全国人民行驶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但最终要化为各级政府所有,成为政府所有制。即使如此也难以避免“产权虚置”的困境,在国有资产配置上导致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3)政府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必然会导致另一种现象的产生,即以政府目标代替企业目标。政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以政府目标覆盖企业目标,其结果必然使国有资本的外部配置和内部配置缺乏效率。

二、国有资本配置的低效率是经济粗放型增长的重要原因

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粗放性主要表现在:

1、经济增长速度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势头,1992年—1996年年均增长12.1%,居世界各国首位。但从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资本及劳动等诸要素来看,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比较低,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30多个百分点,劳动效率和资本配置及运营效率也比较低。可见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并不是最优的,一旦紧缩,经济增长速度就会迅速跌落,若能够提高包括资本配置及运营的效率在内的所有要素的利用率,显然可以获得长期、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源和资本,优化生态环境,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资本配置和运营的低效率、劳动低效率的存在必然降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但各级地方政府为显示其政绩,内在地具有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偏好,在银行未真正实行商业化经营、银企职责不分和投资体制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必然会以资本的高投入来强行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本的来源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抑制消费来获得,通过制定高积累低消费政策强行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就会“倒逼”中央政府控制下的中央银行超限量发行纸币,纸币的超量发行又进一步诱发通货膨胀。由于包括资本配置效率在内的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未得到提高,在追求高速增长的动因下,基本建设战线过长,进一步导致更高的资本投入,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我国经济运行经常表现出来的高通货膨胀率下的高速经济增长“两高”与资本配置及运营低效率、劳动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三低”并存的特点。

3、资本运营、资本配置的低效率、劳动的低效率和忽视技术进步,表现在再生产上就是片面追求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而忽视节约挖潜和技术革新的内含扩大再生产。其主要表现就是:企业的技术水平、机器设备几十年一贯制,各企业片面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单纯追求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反映到经济增长上就是以单纯追求数量为目的、不惜投资、不计成本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4、资本配置和运营的低效率,外延型的扩大再生产和预期的高速增长目标的共同作用必然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较大的波动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1950年到199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共经历了11次波动,而且波幅较大。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的1970年与最低的1961年相差53个百分点。如此巨大的波幅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三、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是指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主体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的条件下,通过市场行为对国有资本进行分拆和整合,使其不断增值的优化组合活动。

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从微观上来看,国有资本在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优化配置,使之保持合理的比例,可以减少企业内部因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比例失当造成的某一要素的“瓶颈”制约和其它生产要素的浪费,不仅可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效益,而且要素的配置比例协调可以促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利于企业实现集约型增长,为全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2、国有资本通过市场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配置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粗放型增长的重要原因。农业基础地位不稳固如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能源和交通等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愈益严重,而加工工业的过度超前发展等问题,除了价格等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就是国有资本配置不合理。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一方面,国有资本配置的不合理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有资本配置的不合理;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国有资本配置的不合理,特别是直接制约了增量资本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数量,难以把有限的资本投入到最需要的产业和部门。通过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存量调整可以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长线产业得以有效抑制,短线产业得到增强;可以消除地区结构同构化,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助于不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区域结构,发挥1+1>2的结构性效应,在少投入或不投入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正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过程。因此,通过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经济结构的协调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通过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可以造就我国的规模经济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目前,我国不少企业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设备利用率低,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加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利于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无法生产独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品,不少企业建成投产之日也是关闭破产之时,无法参与国际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规模经济优势培育的捷径就是进行国有资本的重新配置,通过市场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的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通过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不仅可以造就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航空母舰”,而且还可以通过产业之间的前向、后向效应和“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其它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有产业关联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4、通过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可以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技术进步相对缓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创办科研机构和新产品开发机构,而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我国的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不少科研成果因缺少经费被束之高阁,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使本来就稀缺的科技人才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形成聚集效应。通过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必然减少企业数量,同时增大企业规模,使企业有能力进行科技开发或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现有国有资本的潜力,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科学技术事业,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加速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选择

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好国有企业,使国有资本在企业内部得以优化配置。搞好国有企业最根本的办法是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用规范的股份制代替长期延用下来的工厂制,这是产权清晰、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加强管理和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精密核算实现国有资本在企业内部的高效率配置。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企业领导体制,对企业的经理有合理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

2、优化国有资本在企业之间的配置。党中央提出了“抓好大的,放活小的”的战略思路。抓好大的也就是要对国有大型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国有资本,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种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要通过兼并、联合、控股等途径来完成。从地区来看,目前我国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东部较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具有生产力水平较高,技术设备先进,劳动者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也比较高,思想观念解放,交通便利等优势。但是也有一些对企业发展不利的条件如因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较高而导致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势必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西部地区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较低,交通也不如东部地区便利,显然,这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也具备一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比较低,各类资源丰富等,加之中西部地区为加快发展步伐也迫切希望东部地区的资本西移,因此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合作就具备了充分必要条件。东西部地区产业协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联合。通过联合组成新的企业,产生巨大的规模和结构效应。这样,有利于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要形成大型的企业集团同样要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其关键在于解放思想。不少地区只希望外地的资本进入而不愿意流出,只希望兼并别的地区的企业而不希望被兼并;从所有制上来看,虽然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不少人仍没有突破所有制越大越公越好的巢臼,用僵化的观点来理解公有制,似乎国有资本只能控制非国有资本,而不能参股到非国有经济被非国有资本控制,公有经济似乎必须在各个行业、各个产业、各个地区都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因此,要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益,必须解放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对不同地位和作用的企业可以采取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本重组。在组建国内企业集团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市* ,建立跨国公司。

放活小的指的是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凭、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其目的在于使国有小型企业的存量资本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放活小的”的过程也是国有资本的全方位配置提高全社会生产力的过程。

标签:;  ;  ;  ;  ;  ;  ;  ;  

论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