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赵泽亮, 孙振强, 王海江[1]2011年在《结直肠癌患者VEGF的检测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4例已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及48例健康体检者VEGF含量,比较结直肠癌患者在淋巴结和肝脏转移;检测Dukes不同分期VEGF水平差异。结果健康体检者VEGF(60.42±13.07)pg/mL低于结直肠癌患者的(235.39±33.65)pg/mL(t=34.11,

佚名[2]2004年在《肿瘤生物标志物与肿瘤转移》文中研究指明14—3—3zeta蛋白对肿瘤转移抑制作用的探讨陈惠华’王妍徐元基杜芝燕陆应麟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 摘要目的:探讨14—3—3zeta蛋白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方法:通过联合抑制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中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的序列,其中一条与14—3—3zeta高度同源。在RNA和蛋白水平对其表达水平进行验证;构建14—3—3zeta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转染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并对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

许天文, 林建清, 郭启祥, 吴春林, 李永加[3]2009年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评估它们作为诊断和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结直肠癌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VEGF-C和VEGF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的浓度为(1 688.02±325.0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48.68±250.52)pg/ml](P<0.01)。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的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按照有无淋巴管浸润和血管浸润分组,VEGF-C水平在浸润组中高于无浸润组。血清VEGF-C水平>1 439.7 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80.0%和77.8%;而血清VEGF水平>237.2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73.3%和72.2%;VEGF-C和VEGF水平联合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预测价值达84.6%,而阴性率的预测价值达94.7%。结论血清VEGF-C水平可为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新的诊断依据。血清VEGF-C和VEGF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孟冬娅[4]2002年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低血红蛋白和辐射调节》文中认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一假设为众多的实验研究所支持,基因学研究也证实了该假设的正确性。血管形成表型的启动(Switch)是肿瘤进展的关键步骤,在肿瘤生长的无血管期,肿瘤体积不会超过1~2mm3,而至血管期,肿瘤内出现了新生毛细血管并获得进一步生长的能力。研究人员发明了用于定量检测新生微血管壁中癌细胞的技术,实验证明人结肠癌小鼠模型癌组织中有15%的血管壁内皮细胞间嵌合有癌细胞,其数量可占到血管腔总面积的4%。由于VEGF具有强烈的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作用,因而在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鉴于血管形成在肿瘤增殖、转移中的地位已确立,VEGF的检测手段简便易行,国内外众多学者将目标集中在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病理分期以及肿瘤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VEGF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关系及针对VEGF的抗血管形成治疗肿瘤等方面,检测血清VEGF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的报道也是近两年中的事,有关VEGF表达调节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从1999年开始采用ELISA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反义核苷酸抑制法观察了几种常见肿瘤组织、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研究VEGF表达与肿瘤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低血红蛋白及辐射对VEGF表达的影响,VEGF反义核酸对辐射所致肝癌细胞VEGF高表达的抑制作用,为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提供理论支持。目的:1.研究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和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2.研究血清VEGF测定在肿瘤诊断、病理分期、手术和放射治疗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3.探讨低血红蛋白(缺氧)、辐射、VEGF反义<WP=5>硫代寡核苷酸(As-ODNs)对肿瘤细胞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内容:1.标本及其来源: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石蜡标本77例。收集下列患者血清标本:初诊结直肠癌85例(其中13例有术后1周对照),结直肠癌手术后半年到4年21例;初诊肺癌96例及部分(35例)术后1周自身对照,肺炎34例;胃癌患者20例;接受放疗的4例肺癌、1例肝癌患者;以上均为我院1999~2001年收治的住院病人。正常对照30例。VEGF反义硫代寡核苷酸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金由辛教授惠赠。肝癌细胞7721由我院医学实验科刘民培教授惠赠。2.内容及方法:① 分别用抗VEGF和抗p53蛋白抗体对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常规HE染色。② 85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腺癌组(8例)和中等分化腺癌(77例)组,后者又根据Duke's分期分为A期(24例)、B期(29例)、C期(20例)和D期(4例)。96例肺癌患者中35例有手术前后自身对照。探讨了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的关系。动态检测了5例放疗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变化,分析放射治疗对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③ 在测定肿瘤病人血清VEGF浓度的同时测定病人血红蛋白浓度,探讨缺氧(低血红蛋白浓度)对肿瘤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将肝癌细胞7721分为叁组:对照组,X线照射组,X线照射+As-ODNs组,照射剂量16 Gy,培养时间至48小时,探讨辐射对肝癌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反义硫代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1.VEGF及p5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VEGF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浆中。免疫组化中细胞浆显示棕黄色为阳性。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率(63.6%,49/77),其表达率在Duke's分期各组间(A期:10/14;B期:18/29;C期:17/20)差异有显着性(P <0.001),在有远处脏器转移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率更高(D期:4/4)。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VEGF表达显着相关(P <0.01)。2.结直肠癌早期患者(Duke's A期)血清VEGF浓度(297.8±148.8 pg/ml)较正常对照组(178.4±115.0pg/ml )显着升高(P<0.01)。Duke's A、B期<WP=6>两组之间血清VEGF浓度差异有显着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 C期:689.9±417.0 pg/ml)较无转移组(Duke's B期:420.2±214.8 pg/ml)的血清VEGF浓度显着升高(P <0.01),有远处脏器转移组的血清VEGF浓度 (1430.0±681.2 pg/ml)较淋巴结转移组也显着增高。高分化腺癌组血清VEGF(171.1±98.0 pg/ml) 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半年到4 年的患者,复发组血清VEGF(1161.4±526pg/ml)较未复发组(252.2±119.2 pg/ml)显着升高(P <0.01)。肺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636.0±499.1 p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非常显着(P <0.001),肺炎患者血清VEGF浓度(431.4±239.2 pg/ml)也有一定的升高,但较之肺癌组低,两者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肺癌术后一周血清VEGF浓度升高的患者在短期内易发生癌转移(12/21,P <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一周血清含量结果表明,部分患者也有血清VEGF浓度升高的情况。3.Hb浓度小于平均值((x = 123.5g/L)的肿瘤患者血清VEGF平均含量(695.3(572.4pg/ml)与Hb浓度大于平均值的肿瘤患者VEGF含量(423.7(357.5pg/ml)相比,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 <0.05),肿瘤患者Hb浓度与血清VEGF含量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孟冬娅, 胡晓芳, 高洪福, 薛文成[5]2004年在《检测血清VEGF、CEA、TSGF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血清VEGF、CEA在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价值以及肿瘤患者中血清VEGF与TSGF相关性。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肺癌患者以及正常人静脉血标本 ,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 ,放射免疫法检测CEA ,化学显色法检测TSGF。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 ,血清CEA阳性率为 32 .4 % ,VEGF阳性率为5 4 .1% ,两者联合应用时阳性率为 73.0 %。血清VEGF与TSGF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系数为r=0 .35 5 (P <0 .0 1) ,肺癌患者中为r=0 .6 12 (P <0 .0 5 )。结论 联合检测CEA和VEGF可以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 ,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与TSGF的含量显着相关。

李海[6]2006年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围手术期检测的临床研究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测定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分析其围手术期变化趋势,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含量与病理分期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做为大肠癌的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与CEA、CA19-9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诊断和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清VEGF的含量及发光免疫法测定术前CEA、CA19-9的含量。结果对3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完整检测并分析得出结果。手术前与手术后VEGF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术前(481.1±163.2pg/ml)、术后3d(374.1±119.7pg/ml)、术后7d(297.5±121.4pg/ml)、术后10d(199.4±95.1pg/ml)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清VEGF平均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Dukes A和B期(356.5±68.5pg/ml)与C和D期(602.3±128.6pg/ml)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604.1±127.7pg/ml)与无淋巴结转移(355.2±68.79pg/ml)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 < 0.05 )。肿瘤远处转移(776.3±72.6pg/ml)与无远处转移(434.9±108.5pg/ml)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分化:高-中分化(427.7±163.3pg/ml),中-低分化(包括未分化和黏液腺癌) ( 579.4±141.2pg/ml),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495.0±176.8pg/ml),(<60岁484.7±157.0pg/ml);无明显差异(P>0.05)。性别:(男性447.2±177.0pg/ml);女性(485.8±148.9pg/ml);无明显差异(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VEGF检测及其与CEA、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结果:术前VEGF阳性率35.9%(14/39)、CEA阳性率43.6%(17/39)、CA19-9阳性率38.5%(15/39)、联合检测其中一项为阳性的阳性率69.2%(27/39),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VEGF对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CEA、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大肠癌的阳性检出率;并可作为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孙淑明, 陈文专, 卢晓峰, 江树嵩, 林小红[7]2008年在《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癌胚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胃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以及正常人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含量。结果:胃癌、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36.7%(11/30)、30.3%(10/33);VEGF阳性率分别为40.0%(12/30)、48.5%(16/33),联合检测时两者阳性率分别为60.0%(18/30)、75.8%(25/33)。结论:血清CEA和VEGF的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检出率。

张亚武[8]2004年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正常对照30例。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274.21±218.38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浓度(169.06±68.01 pg/ml,P<0.02),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346.52±168.57 pg/ml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237.31±124.10 pg/ml,P<0.05)。Dukes B、C、D期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Dukes D期组与Dukes A、B、C期组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癌肿部位有关,对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对早期诊断似无帮助。

江丰收[9]2003年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并探讨VEGF和常用肿瘤标记物在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8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VEGF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44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CA50等7种肿瘤标记物的水平。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描述;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或SNK-q检验。定性资料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用x~2检验比较不同肿瘤标记物在各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1.VEGF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平均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其中胃癌、肝癌和肿癌患者VEGF平均水平较高。2.有负荷组及复发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无负荷组及无复发组(P<0.001)。3.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肿瘤患者随着KPS评分的降低,血清VEGF水平逐渐升高(P<0.001)。4.以200.6(ng/L)为VEGF医学参考值上限,其灵敏度为54.2%,特异度为95.4%;在有负荷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灵敏度可达到74.9%,而无负荷组仅为20.4%,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VEGF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灵敏度不同,肝癌为78.0%、肺癌59.6%、胃癌55.8%、结直肠癌53.2%、食管癌44.4%、乳腺癌23.4%。6.8种肿瘤标记物在肿瘤忠者血清中的表达阳性率以VEGF最高,为54.2%,其次是AFP,为30.8%,而其他6种肿瘤标记物的表达阳性率均在20%以下。7.VEGF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有负荷组的血清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负荷组(均P<0.05),而其他7种肿瘤标记物仅在个别肿瘤中存在这种差别。8.肿瘤患者随着血清VEGF平均水平的升高,其疗效逐渐降低(P<0.05)。9.8种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均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只0,()5);随着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阳性数!_1的增多,无效患者的构成比‘.几增长趋势,‘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的阳性数目达到3种以上时,约阴.10/0的响人以小无效。l().11比清中VE(;l穿与CEA、CASO、CA199、AFP和l’S(;I了]:种肿瘤t,J、记物,。叹.现正相关关系。结论1.VEGF作为一个促进血管渗透性增高和血管内皮生长的主要囚r,在恶性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VEG「「lJ’作为种预测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临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3,血清V即「是‘种)、-谱的肿瘤标记物,对多种肿瘤的辅助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_且对初诊肿瘤患者,v以;F是一个良好的检测指标,其鉴别诊断作用优于其他7种肿瘤标记物。4.VEGF与其他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病情随访监测。

伍治平, 陈明清, 王熙才, 张宏涛, 金从国[10]2004年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 45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 ,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 [( 199 47± 15 6 69)pg/mL]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 [( 5 1 2 3± 2 2 66)pg/mL] ,P =0 0 0 0 ;有血管侵犯 [( 2 5 1 63±170 19)pg/mL ]、淋巴结转移 [( 2 66 3 9±162 49)pg/mL]和肝脏转移 [( 3 14 48± 2 19 89)pg/mL]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侵犯 [( 12 1 2 3± 91 91)pg/mL]、无淋巴结转移 [( 189 2 6± 47 14 )pg/mL]和无肝脏转移 [( 15 7 65± 10 1 86)pg/mL]的患者 ,分别P =0 0 0 5 ,P =0 0 0 0 ,P =0 0 0 2 ;Duke’sC、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 [( 2 60 74±174 72 )pg/mL]显着高于Duke’sA、B期患者[( 115 63± 69 10 )pg/mL] ,P =0 0 0 1;结直肠肿瘤≥ 5cm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 [( 2 44 74±171 18)pg/mL]明显高于肿瘤 <5cm的患者[( 12 4 92± 92 62 )pg/mL] ,P =0 0 0 4。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 :血清VEGF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

参考文献:

[1]. 结直肠癌患者VEGF的检测及其意义[C]. 赵泽亮, 孙振强, 王海江.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 2011

[2]. 肿瘤生物标志物与肿瘤转移[C]. 佚名. 第叁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4

[3].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许天文, 林建清, 郭启祥, 吴春林, 李永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低血红蛋白和辐射调节[D]. 孟冬娅. 第二军医大学. 2002

[5]. 检测血清VEGF、CEA、TSGF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J]. 孟冬娅, 胡晓芳, 高洪福, 薛文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围手术期检测的临床研究及意义[D]. 李海. 宁夏医学院. 2006

[7]. 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癌胚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 孙淑明, 陈文专, 卢晓峰, 江树嵩, 林小红.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8].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J]. 张亚武.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4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江丰收. 安徽医科大学. 2003

[10].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 伍治平, 陈明清, 王熙才, 张宏涛, 金从国. 肿瘤防治杂志. 2004

标签:;  ;  ;  ;  ;  ;  ;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