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殷静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殷静

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401120

2016年,为深入推进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有效开展,根据《渝北区2016年幼儿园优秀结构游戏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在有效提升幼儿园结构游戏活动质量方面,各幼儿园对结构游戏的实践探索过程进行了梳理、反思与提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展现了幼儿园一线教师在结构游戏实践中的智慧。

一、剖析幼儿园结构游戏创设与组织现状

针对结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目标及核心经验,开展问题发现式的专题教研,通过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确定推进重点的顺序,引领各幼儿园从结构游戏的环境(场地、材料、墙饰)、教师指导与幼儿发展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专题研究小组在分析现状的同时,确立了相应的核心问题,作为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推进重点逐项解决、优化与改善。

二、探寻幼儿园结构游戏创设与组织策略

1.优化结构游戏环境,拓展幼儿园结构游戏内容。(1)合理设置结构场地。(2)优化结构材料。(3)充分发挥墙饰的 “示范”、“欣赏”、“提示”和“分享”功能。

2.深入结构游戏研究,提升幼儿园玩结构游戏水平。各幼儿园能依托教研学习、培训等方式,解决结构游戏“是什么”和“怎么做”的专题探究,深化了教师对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提升了教师结构游戏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而且提升了幼儿园玩结构游戏的水平。

3.调整课程实施,保障幼儿结构游戏的持续热情。不同班级根据幼儿的结构游戏特点与现状确定游戏主题,确保幼儿结构游戏兴趣的持续性和多样性;通过巧玩多样化的公共结构游戏和会玩全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确保幼儿玩结构游戏的热情。

三、经历师幼“蜕变”之旅,实现师幼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与探索,幼儿园的结构游戏区活动发生了系列变化,真正提高了结构游戏活动的质量,实现了教师与幼儿的同步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教师理念的“蜕变”。由“放养式”组织为分阶段推进,让结构游戏活动不再放羊,而是有重点、有计划地层层推进;由完成游戏任务为关注幼儿发展。教师们经历关于区域活动系列专题的研究后,已经养成了“孩子在前,老师在后”的活动习惯,由“找问题——寻方法——见变化”的思维模式而来的“关注——记录——分析——应对”的工作习惯;由单一游戏活动为整合课程观。在结构游戏的推进过程中,能将结构游戏需要的主题、建构技能等融入到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环节中,而结构游戏也不再是单一的游戏,而是融合了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健康为一体的整合课程。

2.幼儿成长“蜕变”。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从不会玩到会玩,从单独玩到合作玩,从模仿玩到创新玩,从被动玩到主动玩。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动手能力的发展,收获了伙伴之间的友谊,收获了思维的发展,也收获了自信的建立。

四、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幼儿园玩结构游戏的整体水平

我们采取经验分享——现场观摩——分组研讨——活动点评的方式举行了渝北区幼儿园优秀结构游戏交流展示活动。分别由渝北区人和长安幼儿园做了在“因建构而精彩,因游戏而快乐”、渝北庆龄幼儿园做了“发现、深化、蜕变、走进结构游戏的行动之旅”、渝北幼儿园做了“在体验中建构,在建构中成长”、渝北幼儿园和合园做了“建构体验,自主创造”、渝北葵花幼儿园做了“绽放建构,妙手生花”以及家纺城大地幼儿园共6所幼儿园做了经验分享。每所幼儿园在结构游戏的探索与实践各有特色,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1.结构游戏交流展示活动是落实《指南》的重要抓手。六所幼儿园的交流为我们如何开展结构游戏提供了框架与线索,它便于幼儿园操作,可以根据结构游戏展开的路径与线索来进行组织与实施,非常符合广大教师和幼儿实际。

2.有着鲜明的观点。在结构游戏中能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发展创造力的需要,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3.各园能正确剖析结构游戏现状,抓住问题,提出“推进策略——支持策略——调整策略——确定结构主题策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五、后续工作思路

幼儿园在结构游戏的创设与组织的变化,付出了辛劳、实现蜕变。然而也有不足的地方,继续探寻、不断优化、开拓新的“蜕变”。关于在结构游戏中探讨如何提升幼儿建构技能,如何调整主题将建构技能发展目标转化为幼儿游戏的需要,并尝试进一步探索影响幼儿建构水平的因素及指导策略。目前,有不少幼儿园的结构游戏重在关注幼儿建构的过程与结果,对于建构作品的有效运用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作者:殷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殷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