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论文_张宝明

张宝明

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 545299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 2015 年1 月我科收治的5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26.9%(P < 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1]。股骨转子间血运丰富,长期卧床易发生内翻、关节僵直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PFNA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疗效被证实,具有固定牢固、血运破坏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2]。本研究以我科收治的5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2 年1 月~ 2015 年1 月我科收治的5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均经X 线、CT 等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1 例,年龄62 ~ 80 岁,平均(69.31±6.63)岁;Evans 分型:Ⅱ型8 例,Ⅲ型12 例,Ⅳ型6 例;稳定性骨折22 例,粉碎性骨折4 例。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0 例,年龄60 ~ 82 岁,平均(69.25±6.57)岁;Evans 分型:Ⅱ型10 例,Ⅲ型11 例,Ⅳ型5例;稳定性骨折21 例,粉碎性骨折5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Evans 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入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行全麻气管内插管,取仰卧位,固定健侧,保持患肢轻度内收 l5°并垫高,行手法牵引复位。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于髋关节外侧 5 ~ 7 cm作手术切口,充分显露股骨大转子、股骨颈,沿股骨颈插入1 枚克氏针,在“C”型臂X 线机透视下复位满意,从股骨转子至股骨软骨插入第2 枚克氏针,沿导针方向打入加压螺钉、髋螺钉并固定,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于股骨大转子正上方5 ~ 7 cm 作切口,暴露大转子、股骨转子,在“C”型臂X 线机透视下置入2.8 mm 导针,无需扩髓,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选择相应的螺旋刀片,于远端、近端依次安放负重防旋螺钉、稳定交锁螺钉,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行功能锻炼。

1.3 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3] 优:髋关节活动度>正常75%,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良:髋关节活动度>正常50%,轻微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中:髋关节活动度<正常50%,活动时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及生活;差: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重度疼痛。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 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02.6±16.3)min、(147.98±36.3)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7.7±20.7)min、(201.51±5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与对照组髋关节优良率84.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93,P > 0.05),详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34,P < 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血运丰富,很少不愈合和发生股骨头坏死,其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尽早让患者恢复活动以及伤前的功能状态,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治疗(牵引)过程中需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如压疮、尿道感染、关节挛缩、肺炎以及血栓等,且有一定的适应证,只适于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患者。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包括DHS、DCS 等髓外内固定以及髓内固定如PFNA、Gamma 钉、带锁髓内针等。内固定物需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选择。目前临床对于稳定型骨折(AO 分型A1、A2 型)的治疗有较为一致的意见,多采取髓外系统,因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对于不稳定骨折(A3 型),髓内钉更具有优势;此外,对于反转子骨折,其内侧通常有较大的骨折块,为了重建股骨距的支撑,通常必须使用髓内钉固定。DHS 由滑动加压螺钉发展而来,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应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金标准。DHS属于髓外系统内固定,适用于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各种类型。DHS能承受较大的抗弯能力,且其上端用通过股骨颈的拉力螺纹杆固定,可更有效地抓持骨折近端,但DHS亦有一定的缺点,如创伤较大、广泛剥离软组织、切口长、出血多等。

老年骨质疏松者易发生股骨转子部骨折,早期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DHS内固定是临床上治疗稳定性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常见术式,但不适用于粉碎性股骨转子部骨折、受累于股骨颈的骨折等。PFNA是新改进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系统,符合生物学原理,内固定效果更好[4]。PFNA顶端改用螺旋刀片锁定,对骨髓质产生挤压作用,有利于减少对骨皮质的破坏,保护骨髓腔,增加主钉的铆定作用,提高主钉稳定性,远端PFNA锁定孔进行斜行固定,可有效避免垂直进钉破坏顶端,分散垂直应力,防止远端锁定钉断裂,保证骨折断端、股骨干的稳定性。PFNA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符合生理股骨大转子角度,固定牢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5]。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 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 > 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出现1 例肢体短缩,1例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PFNA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康亦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四川医学,2010,31(3):305-306.

[2]杨文华,白祥军,孙明研,等.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创伤外科杂志,2012,14(4):329-332.

[3]陈光华,黄晓阳,黄贵芝,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53-54.

[4]黄宰宇,刘欣伟,苏佳灿.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70 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上海医学,2010,33(11):1039-1042.

[5]高培国,强辉.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318-319.

论文作者:张宝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论文_张宝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