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引进3D打印服务的意义与展望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引入3D打印服务的意义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景论文,图书馆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4-02-20

      [分类号]G252 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4.05.007

      1 3D打印服务在图书馆界的兴起

      3D打印机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1]。3D打印技术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近两年,尤其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和2013年的国情咨文中多次提到3D打印[2],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3D打印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航天和机械制造等领域。此外,在地理空间领域,3D打印机可以轻松将GIS数据转化为三维地形及城市景观模型或沙盘;在教育领域,3D打印机能够将抽象概念带入现实世界,将学生的构思转变为他们可以捧在手中的真实立体彩色模型,令教学更为生动;在娱乐艺术领域,3D打印机可根据电子游戏、三维动画以及其他创作产生的三维数据轻松制作自定义头像和雕像[3]。

      美国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是最早开展3D打印服务的图书馆——主要依托于该图书馆的一个制造空间的项目。制造空间的概念发端于世纪之交的欧洲,社会改革的支持者寻求利用最新的软件和硬件技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此来改变社会[4]。在制造空间中,具有共同兴趣(通常包括电脑、技术、科学以及数字化艺术)的人们能够聚会、开展社交并且进行协作。制造空间常被视作开放社区的实验室,整合了机器工厂、工作坊和工作室的元素,人们可以在其中分享资源和知识,并进行相关创作活动[4]。2011年下半年开始,这个概念也开始影响到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从而催生了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的“发明实验室”。

      随后,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被密切关注,美国其他的图书馆也相继开设了制造空间来开展3D打印服务。

      2 图书馆引入3D打印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引入3D打印服务的意义并不在于其“新鲜”,而在于这是从文献服务走向创新服务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延伸,是图书馆社会角色转变的有益探索,对挖掘读者隐性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2.1 从文献服务走向创新服务的重要途径

      每一次科技革命几乎都会引起图书馆的服务革新,数字时代的到来让图书馆从文献服务过渡到信息服务。3D打印毫无疑问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发展需要图书馆走向创新服务。尤其是在我国开展“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自身作用,提供知识创新的场所和工具,缩小创新的鸿沟。作为创客空间的主要内容,3D打印服务的引入不但能够培养用户的动手制作能力,还能将创新精神渗透到日常服务中,激发全民的创新意识。

      2.2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延伸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界一向倡导的一种服务理念,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图书馆:梦想·狂想·现实》中对图书馆学新五律的阐述全面体现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为人类文化服务的人本主义思想[5]。尽管现代图书馆已经采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来为读者服务,但是技术和服务不能完全等同。如何让技术“为人所用”,把技术和人成功结合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将3D打印服务引入图书馆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由图书馆提供设备和空间来满足普通读者参与创造的意愿,使读者在参与中进行学习和创作,让读者成为空间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2.3 图书馆社会角色转变的有益探索

      1975年国际图联(IFLA)大会以后,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便被认为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所在地区的传统四大职能[6]。而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前3个职能通过馆藏建设、文献借阅、用户教育、阅读推广等多种服务方式基本得以实现,但“开发智力资源”职能一直未能充分体现[6]。在新技术和新环境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从传统单纯地向社区提供图书、信息、教育转变到提供信息和物质创造的社会角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7],而3D打印服务无疑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4 发掘读者的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8]。利用3D打印服务,读者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变成实体物品,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其更容易进行保存、交流和传播。图书馆可以利用3D打印服务充分挖掘馆员及用户中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社会化与显性化,最后达到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的目标[9]。

      3 国外图书馆3D打印服务现状

      达尔豪斯大学图书情报硕士R.Gallant在个人博客撰文,对世界各地图书馆的3D打印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10]。根据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4月,世界范围内(不包括中国)已经有51家图书馆拥有3D打印设备。

      3.1 开展3D打印服务的主要国家和图书馆类型

      总体上看,美国开展3D打印服务的图书馆占到了74.5%,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均占7.75%,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和挪威各占2%(见图1)。向来在利用新技术方面走在前列的美国,毫无疑问地引领了图书馆的3D打印运动。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美国是3D打印技术的诞生地,地缘优势使得美国的图书馆更早地接触到3D打印技术,也更早地思考在图书馆开展3D打印服务的可能性。②许多低端的3D打印机制造商如MakerBot和Stratasys的总部设在美国,这也为美国的图书馆率先装备3D打印机提供了便利。③由于使用的是英文检索词,所以检索结果会不可避免地向以英语为主的国家倾斜[10]。④美国的图书馆数量本身也占有绝对优势。

      这51家图书馆涵盖了公共图书馆、学术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36家,学术图书馆11家,高校图书馆2家(见图2)。学术图书馆(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多工程项目的学术图书馆)本应该是开展3D打印服务较多的图书馆,因为这些图书馆更容易接触到3D工程设计的专业人员,对3D打印服务的需求也更强烈[10]。然而,开展3D打印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却超过学术图书馆的3倍。笔者认为,在学术图书馆开展3D打印服务具有较大的潜力,值得进一步发掘。

      

      图1 开展3D打印服务的国家分布

      注:图1和图2均来源于Riel Gallant的个人博客

      

      图2 开展3D打印服务的图书馆类型

      3.2 案例分析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国外一些图书馆开展的3D打印服务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

      3.2.1 内华达州立大学雷诺分校科学与工程图书馆 内华达州立大学雷诺分校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个向所有学生、全体教员和公众提供3D扫描和打印服务的学术图书馆。这一切都源于该图书馆的主任T.Colegrove关于升级图书馆功能的想法——利用可实际操作的科学技术,让课本里的知识激发创新思维[11]。

      T.Colegrove认为之前犯的最大错误是让大量的书籍填充空间,图书馆成为禁止谈话、禁止饮食的安静场所[11]。而现在,是时候把图书馆从过去的使用习惯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使用者相互交流的场所。为了推进图书馆服务进入新阶段,他开始思考利用3D打印机来吸引具有创造性的人群。因此,图书馆花费了3万~4万美元来购置3D打印设备,这包括2万美元的StratasysuPrint SE Plus专业打印机、4 000美元的3DTouch爱好者机器、3D扫描机以及一年的打印材料。

      学生们利用这些设备打印了大量的物品,包括Master Yoda的半身像、错综复杂的分子模型、发动机组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们会在打印之余相互讨论,一些优秀的打印作品还会被展出。打印机旁边还有一个“失望盒子”,用来放置由于打印效果不佳而被丢弃的小件。

      D.Lankes在《新型图书馆图集》中提出了“交流创造知识理论”[12]。图书馆作为知识的经营者应该努力成为一个知识中心,支持学生的一切创新活动。T.Colegrove无疑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学校师生对3D打印服务的强大需求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3.2.2 达尔豪斯大学图书馆 达尔豪斯大学图书馆的3D打印项目最早是由该校的两名图书情报硕士——M.Groenendyk和R.Gallant提议的,在J.Makani教授和D.Bourne-Tyson馆员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达尔豪斯图书馆的主页上有3D打印服务的详细介绍,M.Groenendyk和R.Gallant二人还在Library Hi Tech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来详细介绍该图书馆开展3D打印服务的经验[13]。该图书馆采用的是MakerBot Replicator 2型的3D打印机,使用安全环保的PLA塑料作为打印材料,目前可以打印出10种颜色[14]。打印文件一般要求是STL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可以通过免费软件MeshLab进行转化。设计3D打印文件可以使用SolidEdge、FreeCAD、OpenSCAD、Sketchup等软件,还可以用3D扫描仪来复制一个实物。一般来说,打印一个成品需要25~50美分的塑料,对图书馆来说并不算贵。读者打印时需要缴纳1

/h(每小时1美元)的服务费,1小时大概可以打印一个一英寸的立方体。最终打印的物体不能超过该打印机设定的极限:225 × 145 × 150毫米或者8.9 ×5.7 × 5.9英寸。另外,如果物体包含悬臂结构(物体中的大部分悬在半空),可能会影响打印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使用和理解这项新技术,图书馆安排有专人在旁边进行指导。达尔豪斯图书馆还将创建一个开放获取知识库,用来存放学生和教职工创作的3D模型。一旦这个线上数据库建成,用户就可以分类并共享海量的3D打印数据。

      3.2.3 哈罗德华盛顿图书馆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哈罗德华盛顿分馆今年面向公众开放了制造空间,任何持有借阅证的读者都可以使用制造空间里的设备[15]。该馆的制造空间配有3台MakerBot Replicator 2型的3D打印机、两台激光切割机、一台铣床、一个乙烯铣刀以及一些必要的软件。目前图书馆已经收到了许多教师和企业家的电邮,询问相关的合作事项。

      根据PEW2013年度的调查显示,73%的用户去图书馆是为了研究感兴趣的课题[16]。可见,公共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担开放科研的责任。而目前3D打印设备的使用存在机构鸿沟——绝大多数制造空间需要交纳每月50~200美元的会员费或者隶属于某一科研机构,只有本机构的学生和员工才能使用[17]。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行动打破了创造的壁垒。对拥有数千读者的图书馆来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接触到个人无法拥有的昂贵设备,而且会得益于和他们一起进行创作并且具有共同兴趣的伙伴。由于反响良好,这种对公众免费的制造空间模式很有可能在未来变得更加普及。

      4 国内图书馆3D打印服务现状

      根据笔者调研,目前国内开展3D打印服务的3家图书馆都位于沿海发达地区,内陆地区的图书馆还没有涉及该项服务。从图书馆的类型上看,包含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和国外图书馆开展的3D打印服务相比,国内图书馆由于刚刚起步,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为单一,主要是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来提供科技展示,还没有全面开展实质性的利用。另外,由于服务政策的滞后,导致国内3D打印服务的使用效率不高。

      4.1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首家引进3D打印机的公共图书馆。读者只需要提供相应的3D数字文件就可以进行打印。3D打印的成本主要由物件的厚度、精度、打印时间等综合而成,具体的收费标准还在制定中[18]。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表示,上海图书馆率先引入3D打印机,就是希望能够为读者的学习研究和创意体验提供必要的工具,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18]。上海图书馆还举行了设计比赛,鼓励读者将有想法的设计制作成3D实物。另外,图书馆也在考虑请专业人士开设相关的讲座,让更多读者学会相关技能。

      不过,笔者在调研中也注意到上海图书馆的网站上并没有关于3D打印服务的详细介绍,相应的服务政策也尚未出台。

      4.2 苏州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的3D打印服务主要集中在少儿馆,两台3D打印机均由江南佳捷机电技术研究院捐赠,也是由该企业自主研发的。

      这两台国产的3D打印机高50厘米、长和宽各42厘米,针头装在外壳内,针头上连着带加热装置的喷射头,喷射头拖出一根白色塑料丝,针头下方有一块可升降的板子。打印的时候,带加热装置的喷射头将塑料丝融化,然后通过针头反复喷涂在版子上,最终根据设计图案打印成立体图形。这两台打印机可以打印长25厘米、宽和高各20厘米以内的物体,属于普及型的3D打印机。目前,打印一只长8厘米、高度和厚度各3厘米的猫,要花费约1小时[19]。

      苏州图书馆希望利用这两台设备让更多家长和孩子们了解3D打印知识,体验科技的进步,激发小读者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3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了推广3D打印服务,举办了“思源杯”3D打印设计大赛,利用网上“3D打印平台”介绍比赛情况、普及3D打印知识和展示同学们的作品[20]。

      图书馆希望通过比赛率先在高校图书馆中推广3D打印前沿科技,让学生们了解3D打印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启发同学们用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用智慧方式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通过对学校相关事物的设计展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容校貌和校友风采。另外,如果非参赛学生需要使用3D打印机,只要带着STL或G-code格式的文件即可。目前只能打印单色零件,材料采用热熔ABS,最细加工直径为0.8mm。

      和其他两个图书馆相比,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3D打印服务实践性更强、实用性更高。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导向性,另一方面得益于该图书馆成功的网站宣传。

      5 图书馆开展3D打印服务面临的挑战

      5.1 必要性的争议

      自从2011年底法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率先开展3D打印服务并引起广泛关注以来,3D打印机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出现,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图书馆界的热烈讨论。

      澳大利亚学者H.Rundle在个人博客上表示反对把类似3D打印机这样的制造工具引进图书馆,他认为“制造空间”的出现偏离了图书馆的使命,只是一种“货物崇拜和技术狂热”(Cargo Cults and Technolust)[21]。这种对实体的偏执和依恋导致了许多图书馆和馆员对这项新技术的跟风。在他看来,无形的数据和信息更具有研究利用的价值,也应该作为图书馆更关注的东西。国内图书馆界也有学者表示3D打印机在图书馆并没有实际需求,只是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段而已[22]。

      然而,支持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雪城大学教授D.Lankes认为图书馆员的使命在于帮助本地社区进行知识创造进而改善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也不再只是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而应该积极地帮助用户提升在各自社区中的创造力[4]。在回答“为什么需要把3D打印机设置在图书馆”时,D.Lankes说:“因为图书馆的核心是创造新思想、产生新知识,而非只是收藏”[23]。美国学者A.Yelton认为“图书馆是一种体验”,制造空间的开设让读者体验了科技的进步和创造的快乐(哪怕仅仅是制造而非创造)[24]。这和国内外许多图书馆开展的“第三空间”运动不谋而合。

      图书馆学的先贤阮冈纳赞(S.R.Ranganathan)曾经说:“图书馆是成长的有机体”[4]。笔者认为,图书馆不必自我设限于传统的服务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开拓思路,积极采用新技术来为读者提供服务。

      5.2 服务政策缺失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图书馆拥有3D打印机,但是却鲜有图书馆制定了详细的3D打印制度或政策。而政策和制度的缺失或滞后会直接影响服务的效率。所以,对于已经拥有3D打印机的图书馆来说,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3D打印服务政策应该包括费用、提交步骤、等待和筛选时间等。首先,费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读者的参与度。笔者认为费用不应过高,否则会降低用户尝试服务的意愿,只要大致包含打印材料的成本即可。其次,提交步骤应该尽量简单,避免繁琐的提交程序让用户失去耐心从而终止使用。大致的步骤可以是:提交申请——馆员审核——打印,值得注意的是,最好安排专人进行审核,审核的时间不宜过长。打印过程一般需要有技术人员在场,以便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最后,最好提前告知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以便用户提早作出选择。

      笔者认为目前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图书馆制定的服务政策最为完整,该图书馆的主页上有非常详细的3D打印服务指南,包括打印机的型号、目前可打印出的颜色、使用的材料、成品的最大尺寸限制、文件格式、打印程序和注意事项等[14]。

      5.3 版权问题

      在提供3D打印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尤其注意版权问题。目前的3种打印方式,即从三维到三维的打印、从二维到三维的打印以及从参数到三维的打印,其侵犯版权的可能性各不相同[25]。所以图书馆需要参考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醒作者避免产生侵权纠纷。

      不过,出于社会公共政策的考虑,各国著作权法都规定了一些法定的免责事由,若符合这些免责事由,即使3D打印行为是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行为,也不会构成版权侵犯。根据各国著作权法中的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因此,如果打印者将三维实物用于自己研究、欣赏等合理用途,则为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若将其用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用途,则会构成侵权[26]。

      笔者认为,图书馆最好能够鼓励用户打印原创作品,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方面能够避免侵权的可能性。当然,原创的前提是首先让用户弄明白如何使用一些主流的电脑辅助设计软件,图书馆可以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来帮助用户学习。

      5.4 健康和安全问题

      对于那些允许用户亲身体验3D打印的图书馆来说,应该重点考虑健康和安全问题。

      首先要考虑的是打印材料。许多低端价位的3D打印机使用的都是ABS塑料。它是一种石油提炼的具有轻微毒素的材料,而且在打印过程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刺激眼睛和肺部。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不环保——完全降解需要大概500~1000年。正因为如此,国外一些图书馆采用的是PLA塑料,它是一种生物降解塑料,绿色环保,并且对人体没有刺激性,打印的过程中只会产生极其轻微的甜味气体,几乎难以发觉。

      此外,可以采用钢铁材料打印的图书馆还需要注意避免用户打印枪支、刀具等危险武器。美国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法令禁止打印武器,图书馆也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

      5.5 员工和用户培训

      由于3D打印机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并且对很多馆员和用户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培训就变得十分重要。

      (1)馆员培训。根据国外图书馆的实际经验,具有技术背景的馆员在观看了一小时的演示之后,基本上都能使用3D打印机,但是毫无计算机经验的馆员学习使用3D打印机却十分困难,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有基本了解的馆员情况能好一些[13]。很多使用上的技术问题可以随着配置更高端的3D打印设备而解决,但是经费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不过,既想引入3D打印机,又没有很强的技术人员支持的图书馆,只能选择更为高端的3D打印机。

      (2)用户培训。学习3D打印的基本步骤并不算难,但是学会制作3D数据文件,并且真正自己创作确实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精力。所以图书馆最好能配套开设3D打印学习班,用户也需要耐心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3D打印设备进行创造。

      5.6 预算问题

      目前3D打印机的价格从300美元到19 900美元不等,图书馆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购买相应的产品。一般从可用性和可负担性上考虑,大多数图书馆配置的都是较为低端的3D打印机,因为真正需要高端3D打印设备的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项目经费自行购买。

      另外,从节约预算的角度,也可以考虑联系3D制造商捐赠。例如,2013年2月西英格兰大学图书馆就接受了来自3D Systemns公司的捐赠[27],苏州图书馆的3D打印机也是来自本土企业的捐赠。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4月底,3D打印产业首次入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8],湖北、湖南、福建、江苏等地已经出现不少私营企业制造3D打印机,这些地区的图书馆可以积极和当地的制造企业联系捐赠,促成双赢。一方面图书馆可以节省预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当地3D打印机制造企业提高知名度。

      6 图书馆开展3D打印服务的发展前景与思考

      6.1 与创意机构合作,共建创客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R.Oldenburg在他撰写的The Great Good Place 一书中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家庭的居住空间(第一空间)和职场(第二空间)外的,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如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以及城市公园等)。第三空间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人们交流和休息的场所[29]。

      近些年来国际图书馆界也在进一步挖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发挥图书馆在城市第三空间中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功能,重视图书馆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初的设想是将阅览室、电脑房和咖啡厅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共享空间,使读者可以边交流边获取信息。从access to books(获取书刊),到access to information(获取信息),现在又有图书馆对此作进一步延伸,即access to tools(获取工具)[30]。制造空间将工具也看作是一种资源,读者利用这些工具将灵感变为现实,并且在图书馆进行交流、切磋。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图书馆应该为社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共交流平台[30]。而目前比较知名的制造空间,如北京创客空间、新车间、柴火创客空间和洋葱胶囊等,或多或少都遇到经费紧张的问题[9]。如果图书馆能够和这些创客空间相互合作,比如图书馆为这些创客空间提供场所,而创客空间为图书馆提供馆员和读者的培训,那么一方面可以缓解创客空间的场地租赁问题,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图书馆的3D打印服务质量,降低培训成本。上海图书馆参与世博会的案例告诉我们,图书馆要善于借用别人的资源来拓展自己的服务。与创意机构合作,共建创意共享空间,可以加强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在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6.2 从以科技展示为主向服务教学科研过渡

      对国外许多高校来说,3D打印机已经成为科研和教学必不可少的设备。在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们把3D打印机描述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具,因为它和传统制作模型的方法相比可以加快项目进程。哈佛医学院也已经开始利用3D打印机仿制人体的细胞核组织。尽管目前国内图书馆的3D打印服务还以科技展示为主,但是在未来3D打印机造价和材料价格下降后,相信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会逐步开展3D打印服务,并向教学和科研的功能倾斜。

      国内学生经常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如果将制造空间引进图书馆,由图书馆来提供实践学习所需要的工具、场所,就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学习、实验的机会。不同专业、领域、年龄的人一起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学习,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9]。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需要进行课堂演示,比如展示分子结构或者展示一些设计过程,3D模型的展示效果是2D演示和图画无法达到的,它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完整展示。而且3D打印还可以提升数据可视化的水平,为科研工作者展示数据提供新方法。

      6.3 开辟新型的科学交流模式,促进科研合作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交流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科研人员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科学交流不仅涉及文献,而且涉及所使用的科学仪器、所收集的数据以及直接或间接参与科研过程的人[31]。互联网可以用来增强人际交互,扩展交流范围,使合作变得容易。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合作的方式,科学交流还是取决于知识和社会纽带,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非常重要。

      对图书馆来说,提供3D打印服务可以让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到图书馆,找到具有相似研究兴趣的科研伙伴,促进科研合作。

      未来的图书馆可能会成为一种类似于学术沙龙的场所,3D打印机让各种背景的人来到图书馆,打破了特定学科的学术小团体,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借鉴更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过去,人们只在各自的圈子里。而未来,工程师甚至可能与艺术家交流,创造出新知识。

标签:;  ;  ;  ;  

图书馆引进3D打印服务的意义与展望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