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规划与编辑的四种能力_图书编辑论文

优秀规划与编辑的四种能力_图书编辑论文

优秀策划编辑的四种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种论文,编辑论文,能力论文,优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在图书出版领域,一个优秀的选题,往往就是一部(或一套、乃至一个系列)优秀图书“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名称职的编辑,无疑就应该是策划、设计、“炮制”各类优秀选题的“能手”和“高手”——欲达到此境界,就必须努力培养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过程中的综合能力,想方设法将他们造就成“多功能”、“复合型”的特殊人才。那么,面对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图书市场,这种“综合能力”具体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它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领先一步”的能力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种信息传播的不断加快,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在加倍的“提速”,诸种知识“爆炸”的频率更是日益提高。在此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谁能在兵家必争的图书市场捷足先登,率先策划、设计出一流的选题,谁就能出奇制胜地抢先推出令人瞩目、受人青睐的图书,以满足读者“先入为主”的“好奇心”和“阅读欲”。领先一步,步步领先;落后一步,满盘皆输。

需要指出的是,要在充满“变数”的图书市场“领先一步”,并非随心所欲、一厢情愿的“举劳”之事,而恰恰是与图书编辑独具的应变、综合能力密不可分的:首先,图书编辑应能较好地理解、领会、掌握各项宏观的方针、政策,不断拓展、充实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自己逐渐具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遴选、提炼出顺应时代走向、符合中国国情、引领风气之先的选题之能力。其次,图书编辑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并在此基础上渐渐培养、塑造出超前的预测能力和高超的创造能力。再次,面对“全球化”的大格局,图书编辑还应当及时地熟悉、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和发展走向,这种走向应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我们的一些图书编辑,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与“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图书市场的客观要求相距甚远。面对咄咄逼人的新形势,有些人还固执己见,在潜意识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拒斥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囿于陈腐观念的束缚之中……此类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变革,时代在发展——置身于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有鉴于此,作为人们“精神产品”的图书,如果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适应并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新鲜有益的“养料”,那么,我们这些被称作“图书编辑”的从业人员,就必将被历史老人从出版领域无情地淘汰出局!

二、“特立独行”的能力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磨砺,中国人已经变得成熟而又理智,反映在精神需求上,显然也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口味化”,注重“高档次”和“高品位”——对待图书,亦是如此。

在这样的“供求关系”面前,我们所有从事图书编辑职业的同仁们,就应当充分地考虑和顾及到各类读者的“阅读兴趣”及“阅读定位”,认真分析、研究、判断、比较,策划、设计、“炮制”出“定位准确”、“满足需求”、“个性鲜明”、“人无我有”的选题来。倘若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一旦该选题发展、完善成为一本精彩、“好看”的图书,那么,在其正式面世时,就一定会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欢迎和青睐。

另外,随着图书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图书品种的日见丰富,一本平平常常、毫不出挑的图书,已经很难从“图书的海洋”和“读者的视域”中脱颖而出(更勿论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对此,笔者以为,选题的策划、设计者——图书编辑们在认真研究选题本身“独特性”和“唯一性”的同时,还要精心确立和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使“品牌”转换、提升成为“名牌”。这样,伴随着“知名度”的产生和扩展,就既能在群雄纷争的图书市场中荣获难能可贵的“名”;又可以在浩瀚无垠的“书的海洋”中避免被“淹没”的命运,从而在事实上规避了无时不在的风险,最终赢得令人羡慕的“利”。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策划选题的编辑们是否具有对图书市场的敏锐嗅觉及选题策划过程中活跃、开放的思维和新颖、独特的创意。

三、“做足文章”的能力

平日里,在工作中时常会听到一些策划编辑颇带怨意的慨叹:“我们辛辛苦苦策划出来的选题,在做成图书推向市场后却往往会发现,我们的‘文章’并没有做足,相反,倒让人家(出版社)顺着我们的思路做起了文章——甚至,他们做得比我们还要出色,还要‘到位’——这样,我们岂不成了为他人无偿提供线索、义务贡献‘半成品’、最后又让人家来抢夺自己饭碗的‘傻瓜蛋’了吗?!”应该承认,今日出版界,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它对那些原创选题的策划编辑及其所在的出版社而言,的确会带来不小的损失。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那些热中于事后埋怨的编辑,当初在策划选题时,为什么就不曾好好地考虑一下,怎样才能将自己的选题“做足”、“做透”,从而在图书正式出版、走向市场后,让别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竞争对手)至多只能“望书兴叹”,而不给其留下“半杯羹”?其实,这恰恰也是对图书编辑相关能力的检测和挑战。

笔者认为,要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当选题形成、确定后,在考虑出版单本图书时,有关编辑在内容“量”的把握上,应充分注意一个“度”字,既不因“挤不下”而“溢”出,也不因“装不满”而“漏”掉;既不因太“干”而只剩下几根“骨头”,亦不因超“湿”而处处充斥“水分”……理想的标准应该是:充实而又适度,丰富而又有序。至于图书的结构安排,则应确立“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理念,既讲究篇、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又注重总体布局上的“严谨”、“严密”,决不因为结构的不当而导致内容的纰漏。

第二,若所策划的选题“含量”较大,做单本图书在内容上觉得难以包容,而浪费资源又颇为可惜,那么,就应该考虑扩大规模,选择做“套书”的形式,以适合内容的要求——具体由几本单本图书组合成“套书”,自然应视“内容”(为主)和“结构”(为辅)的具体情况而定。就一般意义而言,“套书”的优势在于: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富有“重量级”的色彩,并且,即使相关编辑不慎“漏”出去一小部分可能被别人继续利用的内容,人家也很难以一二本的单本同类图书来抗衡“重量级”的“航空母舰”。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套书”而言,无疑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绝对价格相对较高,如其质量不过关,反而会“画蛇添足”,等等,在此我们不具体展开讨论。

第三,假如选题内容牵涉的面较广,仅仅做单本图书无法表达清楚,做套书同样也难以表述完整,那么,就应该“用足”选题(及其与之相关领域的素材),考虑推出被“呼应类”的“姊妹丛书”——即:在编辑了一套介绍某一领域的图书后,还可相继推出与之相关领域的“套书”。譬如,在推出“金融丛书”中的《银行卷》后,还可相继推出《证券卷》、《保险卷》等相关套书,从而将此领域的可用素材“一网打尽”。这类“姊妹丛书”的最大优点在于具有“垄断性”,致使别人很难再有“分杯羹”、“吃剩饭”的机会和可能;而此类图书最明显的不足则是,如果有关策划编辑对市场判断、把握不准,由于其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它所需要承担的市场风险也就会相对的比较大。

四、“降本增效”的能力

顾名思义,无论出版何种图书,只要降低了成本,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就增加了效益,这是一个“此长彼消”的浅显道理。鉴于此,作为一名选题的策划者,图书编辑在策划过程中就应当牢固确立“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逐步学会并掌握“降本增效”的本领。这种本领(能力)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时间成本,即:选题的整个策划过程应建立在熟知读者心理、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最新动态……的基础之上,因此,一般来说,真正用在策划上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如是,在同样的单位时间里,当你的竞争对手才刚刚策划完一本图书时,你却已经策划了第二、第三本,甚至更多……于是,你至少已在时间的利用上成了一名“赢家”,你的效率优势也就明显地凸现出来。

2.降低人员成本,即:同样的一个选题,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当你的竞争方需要用四个人来策划时,你方却只需要三个人,这无疑就使你方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对方,这样,你的竞争优势也就自然地显现出来。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每一个策划编辑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使所有的编辑人员都成为有主见、有创意、有市场意识、有效率概念的“全能型”人才。

3.降低资料成本,即:策划编辑凭藉自身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以“购买”的方式而获得的各种所需资料。譬如,要出版一本介绍世界名著的图书,你就大可不必将所有的名著都全盘购进(甚至一本名著都用不着买)。这是因为,你早已熟读过几乎全部的中外名著,且早已将其中许多精彩的章节、细节都熟记在胸;你也无需去购买有关对这些名著的评论专集,因为你同样早就阅读过其中的诸多论著,并且早就形成了自己对这些名著独特的“评判系纬”。如此,你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坦然应对、超常发挥了。

4.降低作者成本,即:图书选题确定后,策划编辑与出版社时常会面临“由谁来担当、完成选题”的现实问题,于是,选择、起用什么样的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有眼光的图书编辑,理应具备对作者的识别、判断能力,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去起用写作能力相对较弱、写作速度相对较慢、市场感觉相对较差、对读者的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作者,来成为自己的合作者,成为图书选题的完成人——如若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势必给策划编辑本人及其所在的出版社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反之,假如策划编辑能选择、起用各方面都较为出色的作者,那无疑就会给其带来“事半功倍”的效应,同时使出版社也获得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双重效益。

以上是我对新形势下图书编辑应具能力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事实上,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及与之相关的过程中,还应具备其他诸多方面的能力和才干,限于篇幅,在此不赘。

标签:;  ;  ;  

优秀规划与编辑的四种能力_图书编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