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触摸数学教育的脉搏论文_徐海云

用真情触摸数学教育的脉搏论文_徐海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徐海云 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 云南省 西双版纳州 6661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57-01

数学教育的脉搏就是通过持续的探究从更深层次上把握数学教育内涵、数学认知的规律和知识系统,建构数学知识系统和把握数学认知规律、数学教育内涵在本质上类似动脉和静脉的关系,虽然组织和传输方式不同,但又共同协作,彼此联系,共同服务于人体血液循环。燃烧的真情则是数学教师的教育之魂,只有时时真情燃烧,才能拥有充足的动力,才能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和善于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用自己的一腔真情诠释问题教学法的真谛,让教学过程更具活力和张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部长陈宝生曾在《人民日报》中指出,要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习总书记和陈部长的谆谆教导,为新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指明了方向。笔者作为一名具备十几年教龄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能深入落实创新思维理念,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和特点,尝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反复实践和总结,摸索出一套具备边疆特色的“三突出三问题”问题式教学新模式,让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此助推学生跨入数学王国激情遨游!

一、突出导入,巧设问题

众所周知,相对于内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程式化和保守化特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对缺乏,缺乏主动提问题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要积极创设欲正先误、欲圆先缺、欲简先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开拓思维,破除思想禁区,敢于提出一些具备独特见解的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和设计问题,才能真正设计出具备创新性和特色的问题,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门!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直接导入的手段,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我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已经了解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能不能介绍一下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有学生回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时我故意装出一脸疑惑的表情,并现场演示“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形状、大小不一的小三角形”的过程,以此巧妙地制造矛盾“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共180度,可两个小三角形内角也都是180度,你们觉得这有问题吗?”通过提出看似矛盾的问题,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探究过程中,让他们尽情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问题才有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将矛盾寓于问题之中,以有价值的问题开启课堂之门,这样学生才能快速进入思考学习和探究状态,让学生浸润在创新学习的暖流中!

二、突出设计,精选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有着自身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和持续的过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数学教学如学习就如同建楼房,如果基础打不牢,再漂亮的楼房也会有坍塌的一天。教师就相当于建筑设计师,学生是建筑工人,教师要提前画好图纸,并认真向为学生传授建房的技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建楼”!

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我先带领学生细致梳理了该课的教学重难点,将重点定位为 ”探究直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验“,该课内容其实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多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前期的学习明白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点,对教学重点不明白,将教学重点定为”熟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那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自然会开小差,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确定“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验”这个重点,学生们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都跃跃欲试,想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借助富于特色的设疑导入,一次次地质疑“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并带着兴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最终证实了这个结论,从“问题”出发,踏上解决问题之路,自然而然地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不仅在课上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还让学生从更高意义上理解数学学习的技巧,能够将该知识点灵活运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跨越了数学学习的一道道门槛!实现登堂入室。

三、突出创新,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答案是:创设让学生敢问的氛围!边疆少数民族家庭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多数性格不够活泼,课堂上只有老师提出问题,才被动地回答,较少主动提一些问题,加之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们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能够开动脑筋去发现一些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通过课件演示打开扇子,学生积极观察并思考,提出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生活中哪些物品涉及角的知识”等问题,通过激发学生问的积极性,使其思维保持足够活跃,才愿意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善问。在教学中,我能精心设置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情境,将一些充满动感和刺激的数学信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

错误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巧用错误,能唤起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犯错式教学法,针对一些关键点故意写错一些概念,或者故意设计一个“陷井”让学生犯错,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提供一个探究和克服困难的机会,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思考,去发现、去解决。如教学“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课时,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问题的驱动下,都普遍了解了计算器的超强的计算能力。我则设计这样环节,“现在有几道计算题,你们想用计算器计算还是口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计算器”,我选择口算,一场“人机对抗赛”激烈进行......最终当然是我赢了,学生们脸上露出懊悔的表情:看来计算器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的短板!用这种犯错式教学,引发了学生对计算机作用的重新思考,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

问题式教学如一阵春风,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让数学教育变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勃!愿我们精诚合作,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敢于突破,让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这片热土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馨香!

论文作者:徐海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用真情触摸数学教育的脉搏论文_徐海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