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短品种的混种并不一定能提高小麦的产量_小麦论文

小麦:高、短品种的混种并不一定能提高小麦的产量_小麦论文

小麦:高矮品种混种不一定增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矮论文,小麦论文,品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9****9485手机发来短信:我是种田大户,我想把秆高的烟农19号与秆矮的矮抗58结合起来种植。据说这样种小麦抗倒性好、产量高。请问可以这样种吗?

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实验证实,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将株高不同的小麦品种混种,可以使小麦产量均超过高秆品种和矮秆品种纯作田。其理论依据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光照条件好,田间小麦株高一致时,上部叶片集中在同一层面,其所接受的光照远超过其能利用的光照(光照强度远超过其光饱和点),光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上部叶层遮光,会影响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不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田间小麦植株有高有矮,小麦叶片垂直分布距离拉长,上部和下部叶片均相对较稀疏,利于光线透过上部叶层向下照到下层叶片上,增加麦叶的采光面,有利于光合产物形成和积累,提高产量。田间透光性好,下部叶片不容易早衰,有利于茎秆强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但大量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通常只有仅株高不同,生育期、分蘖能力等农艺性状均相似的品种(一般是仅株高不同的姐妹系品种)混种,才有可能使小麦产量增加。株高不同,生育进程或分蘖能力等也不同的品种混种,不利于高产群体的培育,同时有可能使肥水调控(如拔节孕穗肥的施用)、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的难度增加(例如两个品种抽穗期不一致时,有可能需要增加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用药次数),不仅不能取得增产效果,而且有可能减产,还可能使生产成本增加,最终得不偿失。总体来说,将不同的品种混种,通常不能增产、增效,生产上一般不要混种。

从烟农19号和百农AK58(矮抗58)的品种特性看,两者株高虽不同,但生育期有一定差异,对赤霉病等病害的抗性有较大差异,混用不一定能增产,而且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可能增加,不建议混种。

资料链接

烟农19号由烟台市农科院育成,2001年通过山东省和江苏省审定。据江苏省审定公告,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片窄长;分蘖性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一般;亩有效穗42万左右,每穗粒数32粒左右,千粒重43克;长芒、白壳、白皮、纺锤型穗,小穗排列较紧,结实性较好;中感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感叶锈。

百农AK58(区试代号为矮抗58)由河南科技学院育成,2005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据国审公告,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淡绿,叶短上冲,分蘖力强;株高7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宽大、上冲;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短卵形,角质;平均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2.4粒,千粒重43.9克;苗期长势壮,抗寒性好,抗倒性强,后期叶功能好,成熟期耐湿害和高温危害,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抗条锈病、白粉痛和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联系电话:025-84390278)

标签:;  ;  ;  

小麦:高、短品种的混种并不一定能提高小麦的产量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