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病人的术后监测及护理论文_张雪梅

心脏外科病人的术后监测及护理论文_张雪梅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400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经过手术后病人的监测与护理也是现代医学所探究的领域,不仅是对于病人手术后情况的进一步了解,更是对该病的深入探究,由于疾病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多方面收集病例以防止出现相同病例时无从下手的情况。本研究主要论述的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对病人监测与护理过程所涉及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心脏外科病人;术后;监测与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属于一项大型手术,对于术后对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不光是心脏外科医生在护理过程中对病例进行进一步学习,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患者在术后恢复中能够很好地得到痊愈,这对于患者本身是影响极大的,对于医学的进步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1.简析心脏外科手术术后病人特点

经过心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通常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医生认真护理与监测,一方面是身体方面的术后恢复带来的疼痛,另一方面就是手术本身对患者心理带来的影响。

心脏手术后疼痛有特殊的规律。 有报道心脏术后严重疼痛的发生率为55%。疼痛多位于切口处,但也有胸膜疼痛者, 部分病人伴有双侧肩背部疼痛;疼痛性质为刀割样锐痛或胀裂样疼痛。所有病人都存在运动和咳嗽时疼痛,安静时无痛者仅占10%。拔除气管导管时约80%病人有疼痛, 其中近10%疼痛严重。疼痛一般在拔除气管导管后4 h 开始加重,安静时疼痛于12~36 h达到高峰,36h后开始减轻, 但到术后第6天仍处于较高水平。咳嗽或运动是诱发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术后疼痛是整个住院期间最痛苦的经历, 有67%病人认为术后确实需要镇痛。

心脏手术均为大型手术,手术时间比较长,创伤大,术后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易使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担心心脏手术对自己整个身体的影响,又担心手术的成功与效果,不同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紧张心理。

1.具体介绍术后恢复对于身体的疼痛

1.1简述术后疼痛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术后疼痛引起胸、腹肌肉反射性收缩,使潮气量、肺泡通气量下降,肺泡萎缩、低氧血症,随之出现组织供氧下降。疼痛可限制咳嗽,引起排痰不畅,出现肺不张和继发肺部感染,并加重缺氧。疼痛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引起心动过速、高血压、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高危病人, 疼痛使心肌负荷过重及耗氧增加,可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疼痛引起的肺部并发症出现的低氧血症,又可加重心脏负担。疼痛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使胃肠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加,致使肠蠕动减弱,随之发生胃肠扩张及麻痹性肠梗阻;疼痛还是术后尿潴留的一个原因,较长时期排尿不畅可引起尿路感染。

1.2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与监测

有计划地集中操作且动作轻柔,减少病人的焦虑、恐惧感,使之保持心情愉快, 提高痛阈。协助改变体位及进行咳嗽,有效缓解咳嗽引起的疼痛。心脏术后多种管道留置是一大特点,术后对各引流管、测压管等应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牵拉刺激伤口而加重疼痛。随着手术损伤的愈合,非手术因素成为引起不舒适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耐心听取病人的感受,加强宣教使病人获得相关知识,能主动参与疼痛管理,自我评估疼痛变化,自觉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

2.浅析手术对患者心理影响

2.1患者心理异常的原因分析

心脏手术多为大型手术,要求病人在手术前对手术要有充分的心理和日常生活上的准备。部分病人在手术前对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经费的准备、主治医师的了解以及术后恢复等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和准备,导致术后一系列的担心和顾虑,影响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焦虑和恐惧,不利于术后的恢复与健康。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创伤麻醉及疾病本身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压力,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危重疑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发生率逐步增高。此外,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因灌注压过低,灌注量不足导致脑缺氧,缺血均可导致脑损害而引起精神症状。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越长,创伤越大,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就越高。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后复苏在ICU 中进行,配有较多的医疗仪器,造成病室环境的嘈杂和闷热,影响患者心情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患者的视觉享受。其次,术后来探病的亲友比较多,也会影响病人的正常康复。最后患者术后身体上的一些医用管子等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同样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紊乱,而促发心理症状的出现。

2.2简述术后患者心理异常的护理与监测

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年龄、家庭情况、文化信仰、病情程度、心理素质、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行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手术的环境,执行手术医生的基本情况,手术的基本环节,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术后可能留置的各类引流管及其目的和意义,及时告诉患者病情转好的演变信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病人是医患关系中的弱者,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对于病情的好转更多地依赖医护人员的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术前及术后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服务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多与患者做心理上的沟通,让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彻底的放松和信任从而减少精神障碍的出现。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尽量使机械声、报警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术前患者因精神紧张等因素而引起失眠或焦虑等现象时,应该及时酌情使用镇静剂,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术后切口疼痛是首先临床症状,对于有导致精神障碍倾向者,应重视术后镇痛镇静药的使用。患者一旦出现精神症状时, 除必要的心理护理外,宜早期给予镇静剂或抗焦虑等药物的治疗。

3.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心脏外科手术术后患者的状态介绍,了解到患者在术后主要是心理和生理上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护理与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度过术后恢复时期,能够健健康康地走出医院,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者术后恢复时其他因素带来的疾病。

参考文献:

[1] 张伟英,赵继军,叶文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与护理查房[J].上海护理,2009,2(4):42-43.

[2] 盘瑞兰,詹福儿,王晓秋,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J ].南方护理学报,2009,12( 2) : 35- 36.

[3] 陈淮沁 心脏病患者心理异常须关注 联合早报[N]2010.9.9

论文作者:张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心脏外科病人的术后监测及护理论文_张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