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俞晓论文_俞晓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俞晓论文_俞晓

俞晓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结临床护理保护经验。 方法 选取 2017年 3 月—2018年 4 月在该院呼吸内科负责护理工作的人员 80 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护理组 40 例,对照组40 例。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保护效果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护理保护满意度 92.50%,对照组护理保护满意度为 70.00%,两组护理保护满意度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组 2 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 5.00%,对照组 8 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0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人身保护有积极作用,能够降低护理人员的受感染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效果,保证身体健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临床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71-01

呼吸内科属于交叉感染高危科室,患者住院时间长且病情反复。同时在治疗与护理中,呼吸机通气增加了感染几率,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表现,患者易出现昏厥、坠床、跌倒等不安全事件,增加了医疗风险与护理管理难度。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加强临床护理保护尤为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3 月—2018年 4 月在该院呼吸内科的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 80 例,选取研究对象时排除自身有呼吸系统疾病或病史的护理人员。 其中男性 8 例,女性 72 例,年龄 21~38 岁,平均年龄(25.82±5.15)岁。经分析发现所选人员在性别年龄、护理对象所患疾病、护理手法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即目前国内公认的临床常用护理方法,临床工作开展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为基本规范,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

1.2.2 临床护理保护 为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实施临床护理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规范护理手法,严格器械使用规定,重点是强调职业性损伤的应急处理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②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管理,定时通风、消毒,合理控制病房温度与湿度。评估患者病史与病情变化,禁止病人随地吐痰,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输液器、注射器其物品一人一用,用过医疗物品分类收集与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饮食计划,饮食以充足热量、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呼吸内科疾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反复发作,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与负面情绪。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应佩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4~8 h 更换一次,防止感染,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消毒清洁手及其他暴露部位,医疗器械使用后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清洁和整理存放,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③制度保护:制定严密的护理保护措施条例,并严格遵守条例开展工作,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以计分评价为准,满意度满分 10 分,由护理人员评分后做出统计。0~3 分为不满意,4~7 分为比较满意,8~10 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构成(%)表示,组间比较用 χ²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发现护理组患者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调查得到研究数据,分析发现护理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组护理保护满意度 92.50%,对照组护理保护满意度为 70.00%, 两组护理保护满意度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护理人员感染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是否存在因护理不当或其他原因而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情况。分析统计结果发现,护理组有 2 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 5.00%,对照组有 8 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 20.0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结论

3.1 临床护理潜在危害

目前各医院呼吸内科在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物理因素:护理人员在进行注射、置管等护理操作时,容易被针头刺伤或利器割伤,易造成血液感染,另外紫外线产生的辐射和臭氧同样存在潜在危害;②化学因素: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各种毒害性较强的液体消毒剂,容易对人体皮肤、呼吸道和神经系统产生某些不良影响;③生物因素:一般情况下,与细菌病毒的接触时间长、接触次数多会大幅度增加受感染的风险,而护理人员较易接触到患者血液、唾液、伤口分泌物等形成接触污染,其中最易感染的则为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系统疾病,使护理人员经常暴露在高风险感染环境中,受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④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长期面对各种疾病和死亡现象,负面情绪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活及心理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加之潜在职业风险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问题应格外受到重视。有资料调查显示,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保护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遭受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治疗工作和操作熟练程度及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临床护理保护干预

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环境管理、心理护理等,提升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配合与支持护理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在护理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规范。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各护理人员都应当尽职尽责、按章办事,相互监督、相互指导,实现护理细节安全化落实。严谨工作作风,要求护理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患者需求、病情等实际情况,积极制定人性化的临床护理保护计划,对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性干预,切实为患者安全考虑,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应当积极落实技术防护工作,落实环境灭菌、消毒等防护干预,做好感染患者的隔离,严格执行医院探视制度,控制探访人数与病房人员流动,保护患者家属安全的同时,减少患者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

该次课题研究采用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包括教育培训、保护措施、制度完善3 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保护制度,加强护理安全保护管理,严格护理工作要求,消除潜在感染风险因素,预防感染的发生,着重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保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研究结果证明,临床护理保护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降低感染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芬, 何平, 方琴. 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220-222.

[2]韩建敏.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3):274-276.

[3] 胡原.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2.

[4] 黄 伟霞.呼吸内科护理中 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J].当 代医学,2013,19(3):121-122.

[5] 姚红娜.中西医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256-257.

[6]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逯学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7(13)

[7]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张程程. 名医. 2018(07)

[8]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 赖遂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8) [9] 谢雯.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7):2185-2186.

论文作者:俞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俞晓论文_俞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