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阳旺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二科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平安街4号 418500)

摘要:目的 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观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60例手外科需要采取创面修复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穿支皮瓣治疗。结果 治疗后手部功能优良率、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60例患者治疗后满意度为98.33%(59/60)。结论 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外科;穿支皮瓣;效果

手部治疗技术不断提升,促使临床上手部创面修复要求逐年提高,不仅需要做好患者创面覆盖及皮瓣存活操作,还需要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手部功能损伤,确保患者手术受损部位及指体等获得良好外形。基于此,临床上提出了穿支皮瓣处理,血管径相对较小[1],可独立为患者皮肤穿支血管提供血液,可对患者供区破损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可对患者修复重建的具体质量进行有效强化。此次探究中入组60例患者,分析了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60例手外科需要采取创面修复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知情同意,男女比例40:20,患者年龄18岁至56岁,中位41.5岁,手部虎口、手指、手掌及手背双侧、手掌侧受伤患者例数分别是35例、10例、10例、5例。受伤原因包括绞伤、刨伤、锯伤及重物压伤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穿支皮瓣治疗。

利用止血带辅助患者进行清创处理,清除干净患者手部炎性组织、坏死组织及变性组织等,利用双氧水或者生理盐水为患者反复冲洗手部创面。游离患者手部创伤位置血管并将止血带松开,为患者进行彻底止血处理。皮瓣设计时充分考虑患者手部创面形态及大小等[2],确保创面面积稍微小于皮瓣面积。将患者供区皮瓣一侧部位切开后实施游离深筋膜浅层部位皮瓣,有效保护患者穿支血管并切开患者皮瓣另一侧。利用手术镜作为引导分离患者穿支血管走向至完全游离皮瓣为止,对患者血运可靠性进行确定后切断患者血管蒂[3]。小心移植患者供区皮瓣至受区皮肤部位并固定处理皮瓣及创面边缘,利用显微镜作为引导实施清创血管断口处理,吻合患者受区及皮瓣血管并最后实施缝合处理。

1.3效果评估[4]

手部功能优良率、VAS评分、满意度分别利用本院自拟评定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自拟调查问卷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行X2检验(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分析可知,治疗后手部功能优良率、VAS评分均明显更优,对比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60例患者治疗后满意度为98.33%(59/60)。

表1 治疗前后数据对比

3 讨论

创面修复在临床上常见,创面是正常皮肤在外力、外科手术及化学物质、低温、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外界致伤因子、机体内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损伤,可对患者皮肤完整性造成破坏,可出现一定量正常组织丢失,需要采取有效治疗,即创面修复。根据类型分类,可将创面分为急性创面及慢性创面,临床表现是皮肤正常功能受损。

临床分析发现,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术前操作时需要充分验证患者穿棉部位深筋膜血管,可促使皮瓣存活率明显提高。利用传统移植手术治疗手外科需要采取创面修复患者,可对患者手部创伤面进行有效修复,但是可对移植供区皮肤组织造成严重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移植手术治疗手外科需要采取创面修复患者,术后,可对供区外形造成改变,不能有效满足患者手部美观要求。

临床手外科手术在临床上常见,医疗技术不断更新,促使手外科需要采取创面修复患者皮瓣移植成活率明显提升。穿支皮瓣治疗在临床上运用频繁,穿支皮瓣包括患者皮肤及浅筋膜层皮下组织等。

手部创伤患者需要在治疗前实施对应超声检查,对患者移植皮瓣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例如,位置、大小等。医生在移植处理皮瓣时,一般采用游离移植及带蒂移植[5],在此期间,穿支皮瓣基本采用肌皮穿支皮瓣,血管口径约1mm,安全性较高,在修复处理患者手部创伤时选择阔筋膜、上臂内侧及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若采取带蒂移植,需要选择患者挠骨茎突及鼻烟窝位置穿支皮瓣[6]。在手部修复患者治疗中采用穿支皮瓣可促使患者血管变异较多、血管口径较小等方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增强患者创面成活率并可保证患者血供良好,穿支皮瓣质地较薄,可明显提高皮瓣移植后存活率。患者实施穿刺皮瓣治疗后,修复区与供区间皮肤组织吻合度较高,可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患者手部功能。

医生在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时不需要切取肌肉组织,不会明显影响患者供区正常运动功能,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因此,医生在进行皮瓣设计时,需要确保顺应性突出,需要根据患者需要修复的创面区域实际要求进行设计,可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创伤,可有效提高患者手部受损组织修复效果。

穿支皮瓣手术方案存在极大临床优势,在修复患者创面时不需要将患者肌肉组织切取,不会对患者供区组织正常运动功能造成影响,可对术后并发症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实施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时,皮瓣较薄,因此,不需要对深筋膜进行切取操作,具有理想适应性。设计皮瓣时,存在明显顺应性优势,选择皮下脂肪组织时需要充分考虑修复创面区域实际情况。实施手部外科手术时需要注意,在实施穿支皮瓣手术中,穿支血管在部位、口径方面存在变异率,术前,需要采用超声多普勒对穿支皮瓣进行探测并准确定位。

穿支皮瓣在1989年提出,归属于轴型血管范畴,分为单纯穿支皮瓣及特殊穿支皮瓣,可治疗血循环不充分皮瓣或者大面积联体穿支皮瓣,可治疗单纯皮肤软组织或者中小面积缺损创面,可治疗缺损结构复杂或者面积较大创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本组研究结果 治疗后手部功能优良率、VAS评分均明显更优,60例患者治疗后满意度为98.33%。结果证实,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具有可行性及参考性。

综上,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后满意度,可促使患者手部功能优良率明显提升级VAS评分明显改善,可有效防止血管口径小导致的变异,不会对患者供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获得理想再造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伟.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4):10546-10546.

[2]田景顺,吕璟赫.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25-26.

[3]冯立钢.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0):13737-13737.

[4]唐永旺.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6-47.

[5]汪利东.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3):51-52.

[6]李统,丁明斌,杜志国,等. 穿支皮瓣方式在手外科手术内的应用研究[J]. 心理医生,2017,23(16).

论文作者:陈阳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阳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