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初探论文_许其新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初探论文_许其新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丽景小学,207091)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探究课,一般以主题探究的形式来展开,其教学结构一般分为: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整理、分析、交流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科学探究课中,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意识培养

正文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探究课,一般以主题探究的形式来展开,其教学结构一般分为: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整理、分析、交流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科学探究课中,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一、以发现、提出问题为探究活动的开始

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就是能发现或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围绕探究的问题精心创设情境,大胆鼓励学生“求异质疑”。例如,在教学《压缩空气》一课时,课前,我组织了一个小游戏,让两个学生上讲台拍篮球。我预先准备的两个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没多少气,学生在进行游戏时,一个同学拍得很顺利,另一个球拍下去只弹起一点,再按下去,球就起不来了。游戏过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球气足了就能弹得很高,气不足就弹不起来呢?又如教学《有趣的磁铁》一课时,在探究前先让学生充分玩了各种形状的磁铁,随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磁铁为什么有的会吸在一起,有的则会互相排斥? 磁铁为什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通过这些有价值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

二、以分析问题,作出假设为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让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假设,这也是探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例如在教学《压缩空气》一课时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空气有弹性,空气越多弹力越大”。此时老师不要急于发表看法,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证明。又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通过玩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地面上,拉体重不同的人所费的劲有所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猜想,有的同学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系,有的则认为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关系。通过让学生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猜想,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和判断,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思维,更会激发探究的热情、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以设计实验证明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在探究过程中的孩子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学生只有通过自自主操作,才能体会到探究学习的魅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组织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前,老师要尽可能充分准备需要的材料,学生对问题做了假设后,下一步就是设计实验验证,学生在实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及时指导,但不能帮学生想,不能替学生动手。《压缩空气》针对上述假设,我班有的同学设计的实验是:一个气球,吹小一点让它弹,再吹大一点让它弹,比较谁弹得高。有的同学设计的实验是:拿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和一个充足气的小皮球往地上弹,比较谁弹得高。又如教学《金属》一课中,在探究金属有哪些性质的时候,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了实验证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的小组研究的是金属是否有导电的性质,就利用电池、小电珠、导线组成一个电路,然后把金属接入电路中,如果小电珠仍旧发亮,就能证明金属具有导电的性质。

四、以分析、研讨、归纳为探究活动的升华

这是通过思维加工得出结论的一步,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描述实验现象,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发现规律。这一环中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同时,作及时的恰当的点拨引导,以免得出不完整不具体或有所偏颇的结论。例如在研究太阳与物体影子的关系时,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在探究完毕时,学生在总结太阳与影子之间关系时,就遇到了困难。很多学生在归纳结论时认为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离我们的远近有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一天中太阳与我们的距离是不变的,在实验中,我们利用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不是距离的变化。如果学生还不太清楚,教师可进行演示或允许学生在做一次实验,直至明白太阳与影子的关系位置。这一环节,是对自主探究活动的一个总结,又是新探究活动的开始。很多课堂上,在总结完毕结论后,学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讲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形成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可以巩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加热爱科学。例如,我在学了《摩擦力》一课后,我问同学们为什么我们教室的黑板写字总是不清楚,学生根据“物体表面粗糙,摩擦力大”的道理,找到了原因,是黑板面太光滑,不粗糙,建议用砂石打磨,使问题得到解决。又如在学习《食物的营养》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给自己制定一份食谱,使他们懂得了挑食偏食的坏处,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以探究性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与渗透的新的科学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徽 教学机智论[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许其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初探论文_许其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