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探讨论文_李春香

李春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对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进行早期吞咽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较治疗前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予以康复治疗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54-02

吞咽障碍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并发症,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会有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当患者如果出现吞咽障碍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以及再次中风和死亡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1]。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对其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及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52~78岁,平均年龄在(70.02±5.3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3~80岁,平均年龄在(71.54±6.0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以及磁共振检查确诊;神志清楚,伴有吞咽障碍;无严重精神障碍、痴呆等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进行早期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予以鼻饲留置,针对脑卒中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如保持内环境稳定以及控制感染等。观察组基础治疗同上,于发病后的7天内予以吞咽康复治疗,患者在神志清楚、留置胃管鼻饲的情况下,用康复治疗方法每日3次,每次进行1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21天,其具体的康复治疗方法包含以下几点:

1.3.1基础训练 只针对和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间接训练,以预防废用性吞咽功能低下,改善吞咽过程中的运动协调性,经口摄食进行充分及必要的准备,如颜面、口以及舌部肌群主动或被动的功能训练。各种的感觉刺激增加本体感觉以及口部吞咽意识,使肌张力正常化。进行口部运动体操,如口唇以及面颊运动、下颞颌关节运动等。

1.3.2直接摄食训练 予以患者安静、愉快、整洁的进食环境,协助患者安全正确的吞咽体位,按照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喜好和口味的不同选择不同事物;选择最适合吞咽的一口量;咽部残留物的去除方法如空吞咽以及交互吞咽、点头样吞咽等,通过直接摄食训练利用食物直接的对参与摄食-吞咽的器官进行刺激,通过政策摄食使患者由鼻饲营养逐渐的过度到经口进食,以增加康复的信心。

1.3.3针刺治疗 营养项针配合头针以及舌针,近端取主穴为哑门、风池、百会、濂泉、颈2~4夹脊穴,远端取照海、列缺,其中廉泉穴营养齐刺法,随症加减。虚证以补法为主,实证以泻法为主,每日一次,每次进行20分钟,每周予以6次。

1.3.4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方法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其具体评分标准为:口腔期,不能将造影剂送入咽喉,从口唇流出或者只能依靠重力将其送入咽喉为0分;不能形成食块将其送入咽喉,只能将造影剂形成零碎状将其送入咽喉为1分;不能一次将造影剂完全的送入咽喉,一次吞咽动作后,部分造影剂残留在口腔中为2分;可一次性将造影剂完全送入咽喉为3分。咽喉期:不能引起咽喉上举的闭锁以及软腭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够充分为0分;在咽喉凹以及梨状窝存在较多的残留造影剂为1分;少量贮留为残留造影剂,并且反复吞咽可将残留造影剂全部吞咽至咽喉下为2分;一次吞咽可将造影剂完全送入食管为3分。误咽:大部分误咽,无呛咳为0分;大部分误咽有呛咳为1分;少部分误咽无呛咳为2分;少部分误咽有呛咳为3分;无误咽为4分。

1.5 统计学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FSS比较

治疗后各组患者较治疗前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的比较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2]。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各组患者较治疗前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VFSS评分。

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及结构上具有可塑性,在适当条件时,神经元没有完全损伤,其树突、轴索以及突触均可再生及功能重组等。对吞咽障碍的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形成正常模式,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残留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重组,从最大程度上对吞咽功能进行恢复。目前,VFSS评分已经被公认为检出及对吞咽障碍进行评估的标准。其方法不但可以对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风险进行评估,还有助于对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对其饮食及代偿方法进行确定等。经过VFSS检查可以对患者的吞咽障碍的过程具有清除、直观的认识,针对其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相应的康复治疗训练等,提高治疗效果等[3]。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予以康复治疗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4]。

【参考文献】

[1]王乐,韩伏莅,林建勋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2):136-138.

[2]夏文广,郑婵娟,朱遂强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5):614-619.

[3]王杨春,罗伦,李攀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39-842.

[4]袁梦郎,杨拯,呙金海等.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67-470.

论文作者:李春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探讨论文_李春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