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论文_刘娜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论文_刘娜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马克思的一生都致力于人的全面解放研究,并提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将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通过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界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内涵,增强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抓住我国现实社会“人”所面临的问题,为人的全面发展寻找现实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实路径

马克思在其众多著作中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工人被剥削被奴役的现实状况,力图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尤其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极大丰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其中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丰富的人学思想。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提出,经历了漫长的考察过程,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提出了“异化”理论,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下,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同人相异化,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劳动不是自愿付出的而是强制的,没有获得幸福感而是感到不幸。由此他提出人应当消除这种阶级性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消灭阶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一)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界定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的界定,首先规定了“全面发展的人”的“人”的属性,然后界定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首先,“全面发展的人”首先“人”是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马克思对“人”的界定是通过对黑格尔“理性的人”、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以及施蒂纳的“唯一者”的批判上,立足于物质生产的实践提出的。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万物的本原,人是万物的一部分,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人是无人身的抽象理性精神的化身,是一种“理性的人”。青年黑格尔派知识分子施蒂纳把人称作“唯一者”强调具体个人的存在,但是他认为“唯一者”是人的“自我意识”,依然在唯心主义的圈子里打转儿。费尔巴哈走出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圈子,认为人是又物质构成的存在,但在物质实践的过程中,他把人看作是直观的、感性的存在。费尔巴哈笔下的人是一种直观的人,失去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抽象的人”。马克思认为要研究历史,要从社会现实出发,历史活动的主体不是某种思想或者精神,或者是某种固定不变的直观主体,而是有血有肉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所以“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关于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还是群体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一直存在争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始终剥削被统治阶级,个人的发展始终依附着阶级而存在,为实现阶级的统治或者维护阶级的利益服务,人的个性受到压制。在阶级社会,个人的个性及其需要的实现以群体利益的实现为基础,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群体利益为中心,牺牲个人利益,个人的发展无法实现。马克思指出,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消灭阶级,只有消除阶级,个人才能不依附与阶级而存在,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发展,人们不再是阶级或者某个群体的牺牲品。

最后,“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1]处在社会中的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是自己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最大程度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又因为每个人的出身、生活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对于自身需要的不同,每个人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都同一的发展,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具备同等的能力去发展,取得相同的发展成果。而是每个人依据自身能力的大小以及自身的现实需要,通过自身发展获得自身德智体全方面的提高。同时,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社会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限制,人们只有通过自身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为实现自身的发展提供希望。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

首先,人的需要的多样满足。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实践,实践活动的产生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马克思将人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资料的生产,这是人们存在的物质前提。人们通过与自然界的物质交互活动,改造自然,生产出自身需要的物质产品,维持自身的生存。另一类是人们自身的生产,这是人的繁衍的要求。不管是人们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是人类自身的生产,都是源自于人的自身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付出劳动,却没有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产生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初期,物质生产不丰富,人们的实际生产满足不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实际需求,所以快速促进社会的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人的精神需求上的欠缺,于是弘扬文化多样性,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成了社会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人的能力获得充分发展。人们在发展中所体现的为满足生存需要改造自然的能力,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都属于人自身的能力。除了人们外在表现得能力之外,人们自身还隐藏着尚未被开发出来的内在潜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得人们已体现的外在能力充分发挥,同时,深入挖掘人们的内在潜力,使人们不断突破自己,实现新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能力局限于工厂的机械式作业,人们长时间的麻木的去完成一项工作,极大的限制了人的能力的发挥。人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在劳动中失去了自身,能力的发挥也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再次,人的个性获得解放。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都具有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这是人的个性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统治阶级沦为统治阶级的附属品,工人阶级受到资产阶级的压榨和剥削,工人阶级出了自己的劳动一无所有,商品成为人的主人,牵制着人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是一种“偶然性的人”,他们没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权利,是被资本家操纵的个人,奴役的个人,是异化了的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2]异化劳动是指劳动的积极方面创造社会财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劳动的消极方面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压迫、迫害,劳动成为一种“异己”的劳动。麻木的精神和被摧残的肉体使人成为一种劳动工具,失去了人之为人存在的意义。人失去了自己的个体性和主动性,沦为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工具。而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有个性的人”,即可以表达自身意志、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和社会进步的个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由“偶然性的个人”向“有个性的人”的转变过程。人只有作为人而存在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我国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纵然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们仍不能忽视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要分工还存在,人异化就会继续下去,在社会中仍存在着异化现象。“人的异化”成为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大困境。

第一,在我国现实社会中也存在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的现象。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在工作中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工人创造出的社会价值,被雇佣者剥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及时得到了一定的工资,但工资远远不能与他们的劳动成正比,远远不能满足生活中的需求。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生产的越多,雇佣者得到的就越多,但工人自身的得到的却越来越少,工人和雇佣者的矛盾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制约。

第二,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我国的发展并非完全均衡。当前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私有制企业中仍存在着资本雇佣劳动关系。工人为了满足自身最基本的需求,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来出卖劳动力,从而换取一定的劳动报酬,维持自己的生存发展;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同样也面临着极大的工作压力和极高的失业风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感觉不到幸福,劳动成为了一种工具,亦是谋生的手段。即使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们的精神始终受到限制,人们无法获得幸福感,是指造成人的精神麻木。人的全面发展是身心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而且需要重视人的精神需要。

第三,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现象。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以及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劳动者能够自由的选择劳动,使自身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但是,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对金钱的崇拜,“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观念盛行使得劳动者放弃了自由选择劳动的权利。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各个方面的欲望而去从事劳动,而不是类本质的劳动。这种情形主要是由社会经济体制以及劳动关系的客观事实造成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现象。这体现了,人们不是为了自身获得发展而付出劳动,而是为了获得实际利益而去劳动,人们为了利益去强制自己选择一项劳动,而不是处于自身的发展考虑。

三、我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扬弃私有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首先,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当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私有制对社会的发展仍有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私有制会产生雇佣关系这一事实。因此,我们要扬弃私有制,立足于人,从人道主义出发,立足于劳动者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角度,限制私有制的消极作用,使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其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致使各种生态问题愈演愈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效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建设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二)转变劳动观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转变劳动观念。当前社会中,很多人从事劳动的目的就是获取报酬,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人变得唯利是图。因此,必须克服物质的诱惑,转变劳动观念,将劳动看作是一种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劳动者应该保持适度的工作量,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方式,克服与劳动活动的异化,从而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并不是十分健全,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不是很高,在劳动过程中,存在一些私有企业私自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智慧,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们自愿的参与到劳动生产中来,克服同劳动活动的异化,努力从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

(三)转变劳动形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人自身的认识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社会环境的恶化,进而导致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因此,首先要转变劳动形式。消除异化劳动就要转变劳动形式。当前社会中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更加专业化,劳动者固定在某一行业中,固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生产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单一的劳动形式并不利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且导致使工人下岗之后难以再就业。因此,要改变劳动形式单一的局面,使工人在多种多样的工作中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促进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其次,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把人放在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始终围绕着人展开。社会发展只有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实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生产过程中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个人的意志,充分挖掘劳动者的潜力,实现劳动者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四)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社会

“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3]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在逐渐衰落。因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我们要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情况,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度上,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次,要重视道德问题,道德是人类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为了一己之私,逾越社会道德底线,重视教育问题,要保持好公平正义。再者,要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公民的道德建设,营造一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一生都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工作,我们应当看到,马克思提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空想,而是我们现阶段的最高理想,我们应当始终处理好这个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为实现最高理想始终不懈奋斗,为实现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0.

作者简介:刘娜(1995年-),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单位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文作者:刘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论文_刘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