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国家高失业率的经济成本分析_失业率论文

经济转型国家高失业率的经济成本分析IIBSRQ,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失业率论文,成本论文,经济转型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经济转轨的优化选择,不仅要求根据转轨过程净收益最大化原则制定经济市场化秩序和各项政策措施,而且必须把握好转轨时间中的收益和成本变化轨迹。但是,进行过程中收益与成本关系偏离预定方案的目标,应该及时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使实践中的转轨路径始终处于一种可控状态。

在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转轨方式,一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转型方式,这些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尽管在具体步骤和措施上千差万别,但是在其目标模式上有着共同的特点:把私有化视为经济转轨的关键步骤,并实行了迅速的私有化。实践证明,这种转轨模式是缺乏效率的[1 ](至少从现在的经验来看),不仅造成了国民经济增长滞缓(表1), 而且还造成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表2)。 激进转型国家在转轨过程中失业率迅速上升,是制度变迁型经济失衡的表现。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高失业率都是由劳动力供应超过需求所引起的。但是,转型国家的劳动力供求失衡,往往具有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特殊原因,即由制度变迁引起经济人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发生变化,导致失业率快速上升。在计划经济下,充分就业的表面掩盖着大量的“隐性失业”和“在职失业”。经济转轨开始后,企业行为逐渐按市场规律行事,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迅速的私有化,原有的“隐性失业”。迅速显现转化为“公开失业”,造成严重的“制度变迁性失业”。过高失业率严重地阻碍了转型国家经济的增长。

表1 1990~1997年部分转轨国家GDP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Economics of Transition,Volume6(1),1998,p.251.

表2 部分国家的失业率(占劳动力的%)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俄罗斯8.05.37.08.39.3

乌克兰… … … … 5.6

哈萨克斯坦…46.01.12.14.1

波兰 13.6

15.0

16.5

15.2

14.3

捷克 … 3.83.93.54.0

匈牙利9.8

11.9

10.7

10.29.9

斯洛文尼亚

11.59.19.07.47.3

斯洛伐克 … …13.7

13.2

11.1

克罗地亚 17.2

16.8… … …

保加利亚 15.3

16.4

12.4

11.1

12.5

罗马尼亚 8.2

10.4

11.0

10.07.5

爱沙尼亚 4.57.88.98.7…

拉脱维亚 2.35.86.46.37.0

资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1999年12月。

以中国为代表的另一些转轨国家则采取了渐进的改革方式,在经济上却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表3)和较低的失业率(表4)。中国的失业率虽然在1986年到1996年期间平稳上升,但在1990年~1992年平均失业率的变化并不明显(2.3%~2.8%),这相当于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水平,并且远远低于美国80年代的水平(此间约为6.3%)[2]。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有人估计中国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据估计中国加上隐性失业以后的修正失业率在1993~1996年的失业率分别为:9.6%、22.0%、16.6%和24.9%)[3],甚至比现在的其他一些激进转型国家的失业率还要高得多。然而,事实是,在转制过程中,隐性失业量全部释放的转型国家并没有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转型国家,在没有全部释放隐性失业的前提下却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文在以下的几个部分将主要探讨转型经济国家失业率的变化对外资流入所产生的影响。

表3 不同所有制形态的经济增长速度

以当前价格计算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 集体 个体 其他经济类型

1985~1990 14.58 20.12 39.3943.83

1990~1995 17.42 26.85 44.3553.55

1995~2000 13.78 14.01 33.1622.15

以可比价格计算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 集体 个体 其他经济类型

1985~1990

7.06

16.17 35.1939.39

1990~1995

11.80 22.41 39.6248.56

1995~2000

10.35

9.56 29.8518.86

注:以当前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是用In(X[,t]/X[,0])/t 计算出的样本速度。

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是用In(1+s)[t]=In累积增长速度所计算出来的样本速度S。

表4 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失业率和就业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7),其中1990年的数据系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得来的。

二、高失业率对资本净流入的影响

转轨以后,转制各国制定新的外资法,并规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外资的流入对转轨国家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既可以增加投资以更新落后、低效的资本存量,又可以支持消费的增长,以缓和转轨成本所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事实上,转轨国家已经从外国直接投资中受到实惠。虽然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资金积累,但是由于转轨国家处于经济转轨初期,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加上经济衰退,资金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以合资、收购等各种形式的外国直接投资,为获得资金提供了途径。外国直接投资还为受资国提供了其他好处:使处于转轨初期的国家获得现代技术、工人培训、管理技术以及国外市场等。就这些国家的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外资流入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其中尤其以捷克和匈牙利的外资流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在1995年达到近18%。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资料,匈牙利、捷克、波兰1995年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分别为45亿美元、25.7亿美元和36.6亿美元[4 ]。外资的流入有效地缓解了转轨国家经济增长的压力。然而问题是,这些国家在吸引外资上是否遭到了损失?众所周知,一国外资的吸引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社会环境的状况。恶劣的环境将阻碍外资的流入。从这一个角度而言,一些转型国家在吸引外资上肯定遭受了损失。下面,笔者主要讨论转型国家的失业状况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为此,根据表2和表5的相关资料建立了资本净流入(FNCG)与失业率(UNER)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FNCG=9.573928[*]-0.229366[**]UNER

(0.042) (0.094) (1)

n=40 R=-0.92497括号里的数为标准差

**和*分别表示5%和1%的显著性水平

从上面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转型国家的资本净流入与失业率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资本净流入将减少近0.23个百分点。相反,将增加0.23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说,失业率越高的国家外资的吸引力就越弱。其实这一结论与事实基本吻合。从表2和表5可以看出,失业率越高的国家,外资净流入就越少。然而我们关心的是,高失业率究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多少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任选东道国K来说明。我们用FNCG(K,实际失业率)和FNCG(K, 基准失业率)来分别表示当该国失业率为实际水平和处于基准水平时流入K国的资本净流入。根据回归分析的设定,东道国K由于以基准指标为目的来降低失业率而导致的FNCG变动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来表示[5]:

[FNCG(K,基准失业率)-FNCG(K,实际失业率)]/FNCG (K,基准失业率)=0%(2)

等式左边FNCG的差可以大致表示为K 国在向基准失业率调整的努力失败后FNCG损失的百分比。

接下来我们引入两个不同的值。第一个是点估计值加上1.96倍标准差;即-0.229366+(1.96×0.094)。对应的FNCG 损失估计是一个下限估计(准确的说,是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的下限)。第二个值就是点估计值,也就是-0.229366。在某种程度上,相应的FNCG损失估计值会更大,并且是代表着一损失的点估计值。

表5 部分转轨国家的资本净流入(占GDP的%)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俄罗斯

……

-5.9

0.2 -2.6

乌克兰

……0.4 -10.8

5.3

哈萨克斯坦

………3.8

4.4

波兰-1.7 -0.9 -0.6

4.1

2.3

捷克-1.3

6.8

6.1 17.8

6.6

匈牙利

1.2 15.7

8.2 17.3

0.5

斯洛文尼亚 -2.4 -0.7

0.7

1.5

3.0

斯洛伐克-5.0

2.0

7.4

6.7

7.4

克罗地亚 …1.1

2.2

9.9

8.8

保加利亚-5.7 -2.5

1.1

3.9 -8.9

罗马尼亚 …5.8

4.3

3.7

4.3

爱沙尼亚 5.0 13.4

7.6

7.1 13.3

拉脱维亚 5.6

8.6

7.5

1.7

8.0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发展展望》1997年10月。

表6 失业率—FNCG损失(如果失业率减少会带来多少FNCG增加)

国家 失业率(取各国的平均值) FNCG(%)损失下限FNCG(%)点估计值

基准国家:

捷克: 3.8

0

0

其他国家:

俄罗斯 8.2 2.1111.59

乌克兰 5.6 0.08 4.74

哈萨克斯坦 3.1 -0.33-1.8

波兰14.925.3329.30

匈牙利 10.5 3.2117.64

斯洛文尼亚 8.86 2.3913.37

斯洛伐克12.674.2123.44

克罗地亚16.8 6.1934.36

保加尼亚13.544.6325.74

罗马尼亚9.72 2.8015.65

爱沙尼亚7.48 1.739.73

拉脱维亚5.56 0.814.65

中国2.7 -0.56

-2.91

中国(隐性) 25.0 10.12

56.05

注:本表中失业率带来的FNCG损失是以(1 )式中回归分析点估计值为基础的,并且运用了捷克的平均失业率作为基准。FNCG损失的下限的计算是从同样的回归中点估计值置信区间山乡的95%得到的。计算方法已作了说明。

我们对样本集合中所有国家失业率造成的FNCG损失的两种估计值都列在了表6中,见表第三栏和第四栏。 如俄罗斯如果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失业率到基准水平,那么能够使它多吸引2.11%到11.59%的资本净流入。这一估计数值的大小取决于所用的是下限估计值还是点估计值。同样,匈牙利则可以使其成为外资本流入最多的国家[6]。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失业率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环境好坏的标志之一,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投资的积极性和安全性。中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外资,社会的稳定性功不可没。其实,从工资与边际劳动产品相等的角度来看,中国存在着大量的隐形失业,有人估计,如果我国国有企业的过剩人员得以释放的话,那么,失业率将达到25%。这样,中国改革成功之处就在于在没有大规模私有化的前提下,实现了国有经济持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达到了70%以上的比例,逐渐吸纳了国有经济中大量的富余人员,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外资流入的损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为了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引入两个概念:资本的绝对需要量和相对需要量[7]。 资本的绝对需要量是指:根据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包括管理技术)与最高的发展力水平,一国为调动其全部可利用资源,使其有效地投入社会再生产,在一定时期内需要投入的资本量。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资本的绝对需要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人类现有的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另一个是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资源的规模。

资本的相对需要量是指:一国按其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有效地使用可利用资源,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投入的资本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国家资本的相对需要量不同。

对于几乎所有的转型国家来说,都存在着一个矛盾就是资本的相对需要量不足,也就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本来改造旧的经济制度和落后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又相对不足,这样就迫切需要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来克服这一矛盾。如果我们用Q、QR、MR、MC、OC、OS、R来分别表示一国资本的需要量、相对需要量、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储蓄边际成本、储蓄规模和外资边际成本(假定不管规模大小固定不变)。则我们可以图1来说明这个问题。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我们假定引进外资的边际成本不变,这样,我们就能够清楚地考察在资本相对需要量的范围内,外资流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只有在外资的边际成本不大于以外资作为追加投资而产生的边际收益时,利用外资扩大投资规模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在利用外资条件下,外资边际成本与投资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时资本相对需要量的临界点。当一国的投资规模接近于QR时,收益接近最大化。但是,当由于过高的失业率造成外资流入损失时,即Q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是将造成国家经济收益的损失,不能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力。另一方面,当一国的社会环境状况恶劣时,即使外国资本愿意流入,出于风险规避的心理,必然会提高资本的边际成本,即R之值,这样, 也不可能达到经济的最优化增长。

图1 资本流入损失对经验增长的影响

四、结论和政策意义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探讨了经济转型国家失业率与外资流入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失业率的转型国家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本净流入损失。当前,一些转制国家采取各种方法和政策手段来吸引外资,其实一个国家社会环境的改善,也许将更有利于外资的流入。当然以上的结论,可能的估计值会随着前提或假定的不同而变化,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至少我们所走的方向是正确的。

其实,本文的实证中还隐含了一个结论就是:采取激进方式转制的国家导致了比采用渐进方式转制的中国更多的外资流失。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转制的有效性。

标签:;  ;  ;  ;  ;  ;  ;  ;  ;  ;  

经济转型国家高失业率的经济成本分析_失业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