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让生物课堂激情飞扬论文_范延文 杨静

情感教育让生物课堂激情飞扬论文_范延文 杨静

范延文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四中学 264300;杨 静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264300

新课标要求,生物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人的社会性情感,培养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人类的社会性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他的一些情感都是这些情感的具体化和综合化。因此,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分以下三方面着重实施情感教育。

一、道德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道德感的基础和源泉就是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道德体验。过去的生物教学比较专注于生物学科特定的与此相关的情感,但这与将来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的具有综合性素养的人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在实施情感教育时特别注意立足生物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具有道德感、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养的人。

在教授《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节课时,我注意先强调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靠个人好恶取舍。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调皮的学生捉蜻蜓、摘花等行为,所以我在课前,就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爱护自然环境,简单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由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学生们并未出现这些行为,这样在这节调查课中,学生们还学会了诚信守诺,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理智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对客观真理的探讨并加以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有新的发现,所产生的喜悦感、愉快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所产生的怀疑感和惊讶感;以及对真理的确信感,这些都促使我在教学中时刻教育学生追求真理,要摒弃偏见,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理智感的基础和源泉是孩子天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在进行七年级下册有关病毒的内容的教学中,当时正赶上全国都受到“甲流”病毒的威胁,上课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甲流病毒传染性这么强?”由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由此引出了《病毒》这一课,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查阅资料,明白了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及它的危害与作用,继而想到 “甲流”病毒的新特征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手头的资料有限,我就和学生每天都关注新闻报道,每到有生物课时,都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把汇集的新的信息公布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了解。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个学生都知道了“甲流”的潜伏期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进一步了解到“甲流”的传播途径,知道了这些,学生们自觉地改掉不良生活习惯,还做起了预防“甲流”的义务宣传员,主动向亲人朋友介绍预防“甲流”的知识。

三、美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审美鉴赏活动的动力因子,美感的基础和源泉就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的“艺术的本能”。每个学生对美的追求不同,生活经验、世界观、心理特征的个性等等都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审美感受也不同。一般来说,美感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这五种不可缺少的基本心理因素。而要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观察,了解,还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我在讲《青春期》时,告诉学生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它是人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身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这些都是受激素控制的。介绍到这时,内向的学生感到害羞、紧张、焦虑,也有兴奋、神秘和好奇的,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正常的。还有女孩子变得喜欢打扮自己,男孩子变得注意整洁,他们都开始注重外表,这也是一种追求美的表现。这些他们熟悉的行为,让他们知道了形体的变化,也是人类从年少的美走向成熟的美,是有时间性的。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美。这是不必害羞、紧张和焦虑的。美可以适时展示,但不能过分强调与修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好像突然长大了,他们明白了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这一时期的美。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生物课教学,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运用情感教育方式,并合理、有机地实施教学,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有科学素养的人,将来才能立足于科技和经济飞速发达的社会。

论文作者:范延文 杨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情感教育让生物课堂激情飞扬论文_范延文 杨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