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血液58病室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50例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手段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采用针对性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观察组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儿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提高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的安全性,改善白血病患儿的健康状况,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白血病患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
为改善白血病患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干预、合理选择导管与静脉、日常维护与置管无菌操作等护理干预手段,对白血病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并将其与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的患儿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50例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医院确诊为白血病患儿。
观察组:男性白血病患儿13例,女性白血病患儿12例,年龄为1~14岁;平均年龄为(7.15±0.12)岁。
对照组:男性白血病患儿11例,女性白血病患儿14例,年龄为2~14岁,平均年龄为(7.13±1.32)岁。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白血病患儿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相互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白血病患儿进行护理。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手段对白血病患儿进行护理。
心理干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需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缓解其担心与紧张情绪,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让患儿放松身心,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动画片播放等方式让患儿放松心情,尽快地适应医院。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儿的健康教育,避免静脉炎及感染的发生;对陪护的家长进行一般护理培训,加强家属对并发症的应对能力。
日常维护与置管操作 选取合适血管大小的导管行穿刺,穿刺时动作轻柔以防血管损伤,嘱咐患儿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摩擦,从而预防静脉炎;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患儿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从而预防感染的发生;发生导管堵塞时,及时利用生理盐水脉冲加正压冲管;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后,嘱咐家属细心关注导管穿刺点的状况,按时更换敷料,一旦发生意外,必须立刻前往医院及时更换。
1.3评价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疗效,并发症改善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护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
显效:白血病患儿的并发症状况有明显改善,即导管堵塞、静脉炎、感染等症状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有效:白血病患儿的并发症状况有较大改善,即导管堵塞、静脉炎、感染等症状发生的概率有所降低。
无效:白血病患儿在护理后并发症状况无改变。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率(%)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为以化疗为重要治疗手段的白血病患儿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它与其他深静脉置管相比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健康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对于需要长期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白血病患儿,传统的方法是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仅给患儿带来巨大的疼痛,且输注的药物会对患儿的血管壁造成严重刺激,甚至因化疗药物渗透到周围组织而引起皮肤、肌肉及神经血管的坏死,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状况[2]。随着医学的发展,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耐高渗、并发症少且患者满意度高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被广泛接受。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上腔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上腔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淡化疗药物,有效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这种方式能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
患儿在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之后,要注意手臂不能剧烈运动,以免导管断裂或者脱落;及时进行冲管和换膜,防止导管阻塞或者穿刺部位皮肤出血引起的感染[4]。有效的维护能提高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保留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虽然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显著优势,但并发症现象依然存在,为此,优质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显得非常重要[5]。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选取的50例白血病患儿采取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在护理后并发症状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大低于对照组患儿。
综上所述,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儿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的安全性,改善白血病患儿的健康状况,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向前.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4):75-77.
[2]唐惠,张竹,杨秀萍.白血病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在血液病患者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8):398-399.
[3]刘冬娇.护理干预减少 PICC 在血液疾病应用中并发症发生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2,1(15):173-175.
[4]贺爱华.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延边医学,2015,15(11):224-225.
[5]刘伟,刘威.白血病患儿 PICC 置管相关并发症的构成并护理对策效果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6):78-80.
论文作者:易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患儿论文; 白血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