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的意义探析--兼论学习指导的理论基础_学习理论论文

学习指导的意义探析--兼论学习指导的理论基础_学习理论论文

学习指导的意义探微——兼谈学习指导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依据论文,意义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关于“学习指导”的界定

“学习指导”一词,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是教师创造环境,借用一定的手段,有计划向学生传授各学科知识和技能,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帮助,就是学习指导。这种意义上的学习指导实质就是“教授”或“教学”。日本战后直至今日广泛使用学习指导一词,正是出于这种认识。他们认为:“过去把有组织的以特定的学习内容去进行指导的行为称为教学。战后特别使用了‘学习指导’这个词。这里由于把它说成‘教授’,给人们以强烈的感觉是,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而实际上它含有边注意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边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思。基于上述想法,才改称为学习指导”。[1]日本战后的教学大纲,都改称为《(……)学习指导要领》或《学习指导要领(……)》,如1947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一般编》,1989年颁布1993年实施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指导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国80年代末期,在中学开展的一些实验就是基于这种理解。“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改革实验”(载《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第12期)、“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实验”(载《上海教育》1987年12期)以及中央电视台开办的“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1988年)等等,都是围绕常规的学习环节、常见的学习策略展开探索的。近几年来学法指导的研究领域稍有拓广,部分涉及到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如“学法指导中学习过程指导”(载《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4期)。

本文所谈论的学习指导,与上述的两种理解不完全相同。粗略地讲,是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既没有第一种那么广泛,又不是第二种那么狭窄。其基本含意打算用以下5点来界定:(1)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教育,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主动学习;(2)通过向学生传授“学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对象、学习条件等),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独立学习;(3)就其方式来说,主要是结合各学科内容的教学(即渗透式);(4)就其目的根本在于增强学习活力,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5)因而学习指导就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

我们将结合中小学实际,对学习指导的目标、内容、过程、原则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实验探索和系统研究。本文仅就学习指导的意义(及理论依据)谈点肤浅认识。

2.实施学习指导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然而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却一直没有满足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科技发展的需要,滞后现象较为严重,基础教育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据某省对1994年义务教育质量调查,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不及格率分别为15.6%、27.14%、36.07%,而且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上述三科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分别为:94、24;98,0;97,6;另外,农村与城市在许多科目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是教育质量中学科测试成绩而言,与达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要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恐怕可以罗列不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育思想和方法,师资和设备等等方面我们都不去分析和研究,仅看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有的学校随意增课时,超纲授课,作业量大,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社会上各种学科竞赛、奥校、奥班、评奖等活动名目繁、次数多;一些领导部门向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升学指标等”(载《人民教育》1995年第4期)。由于课业负担重,致使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混学,甚至辍学;严重地障碍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无论是整体的教育质量问题,还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如果要从教学过程内部寻找原因,就教师方面来讲,过分地强调了“教”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学的一面,忽略了教与学之间的普遍联系;常常是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注重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记忆、如何学习、不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相应地在学生方面,缺乏学习意识,不愿意学习,不主动学习;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思考,不会分析;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地用脑。至于学习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规律、学习应遵循什么原则、有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问题,学生更是一无所知。平时学习基本上停留在“教师叫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师叫学什么就学什么”等等。同时,教学实践无一不表明,这些方面是基础教育中影响教学质量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学习指导,能较好地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实验还证明,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3.实施学习指导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最近国家教委再三强调和呼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或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这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紧迫的任务”。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这不仅是针对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之弊端而提出来的,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必然,是国际教育发展之必需。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迫在眉捷。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引下,社会只以升学率的高低论学校教育质量,家长也只关心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学校更是一切工作为升学服务。其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心理素质低下。据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某省的小学生的抽样调查,结论是目前小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学生总体均分仅65分,基本优良生仅占8.2%,而不及格者(60分以下)占29.97%,低于50分的极差者占5.62%;特别在竞争精神、自尊心、表达能力、自信心、适应能力、自立精神等方面尤为低下。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一个没有坚强意志的人,一个遇事就紧张、焦虑的人,一个没有情感的人,既然他(她)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或高尚的道德情躁,他(她)也是将一事无成,这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无数事实表明,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是人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所以基础教育必须把心理素质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

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低下,已引起教育界同仁们的极大关注,纷纷采取措施。心理辅导就是其中之一。根据近两年连续召开的两次“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精神,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而以“增强学习活力,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为主要宗旨的学习指导,“对于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技能,摆脱在学习上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及自信心的树立。在这层次上讲,学习辅导(即学习指导)本质上也是心理辅导的延续”。[2]可见,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积极开展学习指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

4.实施学习指导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探索和理论研究,都无一不表明,学生已有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同时学习对他们身心的发展起着明显的、重大的促进作用。即表明了“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一个结论。然而我们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学习放到这个高度来看待。这不仅不能有效地发挥学习对身心发展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乃至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在中小学实施学习指导,就要使学生树立这种学习观,把学习与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用各种经验去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不断建构心理结构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促进固有生物因素成长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不断满足各种需要的过程。

实施学习指导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除了上述方面外,还表现在下述意义上。以学习为研究对象的学习理论,越来越感觉到,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应是研究的中心和重点,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充分注视到这一点,可以说它已成为学习理论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从早期的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到现代的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皮亚杰的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说、奥苏伯尔的认识同化理论,到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虽然它们“还远远没有满足学校课堂教学的需要,多数学习理论与课堂教学之间还存在着相当远的距离,广大教师只能把这些理论束之高阁,而不能使之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指南”。[3]但“这决不意味着学习理论在应用于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限制因素”,“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一个发展一般教学原理最切实可行的起点。”[4]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已初步显示出众多学习理论中的某些思想、观点、方法、规律和原则对教育、学科教学、学生的发展等诸方面所起的作用。“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教改实验,“结构——定向“教改实验,”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教学实验等,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习指导将以已有的学习理论的依据,全面地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开展实验,这是学习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是促进学习理论发展的有力措施。

5.实施学习指导是现代教学思想的全面反映

随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研究的反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在试图提出教学本质和过程的实践观。根据“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实践论》),教学过程中除了包含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外,也包含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即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教师主体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的,规定、发展、改造和影响学生客体的“能动的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5]

根据教学的这种实践观,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直接制约着实践活动的过程、方式和效果,对实践活动教师主体的作用产生反作用;同时,学生客体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主体教师的作用,吸收、接纳、融合了主体所提供的信息、能量及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具有主体性质和主体结构;另一方面就是,教师主体把自身的理想、知识、经验、思想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结构的东西对象化出去,对学生客体施加影响、作用和改造;同时教师主体从通过具备了、显示了教师主体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结构的学生客体(主体的“化身”和“投影”)来反观自己、认识自身和实现自身。这两个方面清楚地表明,一方面学生客体的学习需要主体的辅导、启迪、讲解和帮助;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学习效果和质量的评判等都离不开教师,需要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传授学习方法,开展学习咨询等等,都是教师主体有效地改造学生客体份内的事情。由此可见,开展学习指导既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形式,又是教学活动的必备内容之一,学习指导溶形式内容之统一。

既然如此,实施学习指导的一个重要意义将表现在:它架起了联结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节提供一种途径。学习指导,它不只是一个应用(运用)学习理论和学习规律的过程(作为指导的内容来说),从指导的原理和方法方面来讲,也就是一个应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的过程;同时,我们又将看到学习指导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等特殊规律外,由于学习指导内容和目标之特殊性,学习指导将必有自身的一套指导理论和方法体系。因而实施学习指导,将有可能开辟教学理论研究的新天地,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实施学习指导的意义还将表现在:可为正确地认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提供实践方面的论据和论证。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取得公正的一致看法,在理论上讲,似乎人们谈到一些,但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有待于人们从实践中去探索。学习指导的实验研究与理论探索,将会极大地提高人们对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较为科学的、具体的、本质的联系的认识。

* 省教委资助课题

注释:

[1][日]山根薰编,《学习指导与生活指导》,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2]岳晓东,“论现代化学生辅导”,《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3]张奇,“学习理论研究的方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3期。

[4]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页。

[5]王永昌著,《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页。

标签:;  ;  ;  

学习指导的意义探析--兼论学习指导的理论基础_学习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