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价值

闫星星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摘要: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的萌芽最早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表述了科学理论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教育。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形成了当今灌输理论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灌输理论面临挑战,但是灌输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之一,在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及教育民众方面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定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学者白秀银[1]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厦的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之一”。此外,有许多学者都曾对灌输理论进行过定义,但目前尚未形成定论。从灌输理论的产生过程来看,经由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列宁和后续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完善才形成的科学理论,其本质是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一种原则,它包含了灌输的主客体、内容和方法等。

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工人阶级不能也无法形成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所以必须让掌握先进思想的人对其进行教育;第二,灌输的基本内容是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观念;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则是被教育和被灌输者;第四,灌输的方式主要有理论结合实际、宣传教育等。

另外,在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灌输和灌输理论,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灌输理论。灌输是从实践层面上来讲的,它旨在剔除受教育者错误的观点,使之接受正确的观念,是由灌输者有针对性地向受教育者宣扬统治阶级的理论和政治观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则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它不同于开展实践活动,同时又来源于实践活动。它将实践层面上升到思想层面,重点在于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入地看待问题,从本质上剖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对立存在的,最后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此外,认识起源于实践活动,同时,认识的主观能动性会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开展。所以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产生的形成和发展

(一)灌输思想最先被马克思、恩格斯论述

1844年1月马克思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这篇文章中他论述无产阶级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不能只是停留在观念上,需要借助无产阶级这一物质基础来实现其作用。[2]9而无产阶级是一个被压迫的阶级,理论基础薄弱,那么哲学就能为其发展指引方向。工人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撑,就能摆脱剥削,最终实现自由,[2]16这是马克思首次表述灌输思想。而恩格斯是在1844年给马克思的信中提出“灌输”一词,在信中提到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一些不好的习气会影响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明确提出灌输思想是在1844年10月完成的《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发展》一文中,他观看了描绘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绘画作品后,认为用报纸和书本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远不如绘画作品带来的成效大。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一定要重视对工人的教育,要让他们明白两个阶级之间的对立,[2]434而解决对立的方法就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夺取政权。共产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即向工人阶级宣传和灌输先进的思想,以便提高其思想觉悟更好推动共产主义的发展。通过以上的引证,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系统的论述过灌输理论,大多分散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不可否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灌输思想为后世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灌输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考茨基将灌输理论体系化

对于考茨基,后人的评价褒贬不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与马克思互相交流想法,为马克思主义作了很大贡献。但是到了后期他走上了机会主义的道路。19世纪后期,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无产阶级沉迷于合法斗争并开始倾向于通过议会等温和的方式来取得权益,放松甚至放弃了先进理论对于共产主义的指导。考茨基根据时代的变化,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工作。1886年在《新时代》杂志上考茨基发表了他的灌输思想,主要内容有:第一,工人运动中不可能产生先进的意识,而那些处在生产过程之外的领导人物才有可能产生进步的思想;第二,马克思完成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结合,从而使工人阶级有了明确的方向;第三,指出社会主义政党在工人运动中发挥的作用。1888年,在《海因菲尔德纲领》的制定过程中,考茨基使用了“灌输论”意义上的灌输含义,提出无产阶级必须要有政治观念,在知道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任务后,与资产阶级做长期斗争。1901年10月,他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灌输体系,总的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无产阶级斗争并不会产生先进的科学理论,他们不是产生和被产生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的前提。其次,资产阶级分子中知识渊博且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人更有可能形成进步的思想。再次,资产阶级中个别有能力的人会向无产者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最后,将灌输的任务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

(三)列宁进一步完善灌输理论

60年前,开磷拓荒者披荆斩棘,人拉肩扛,在荒无人烟的洋水河畔修公路、建矿山、搭帐篷、筑家园,先后建成全国闻名的清洁文明矿山和花园式矿山。一时间,行业掀起了一股“学吉化,赶开磷”的热潮,令开磷人倍感自豪和骄傲。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开磷先后完成了一期工程马路坪矿段和二期工程用沙坝矿段的建设与开发;到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150万吨/年磷矿石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磷矿石生产基地。至此,开磷人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上个世纪初,以伯恩施坦等人为主的机会主义者宣扬针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言论。他们在杂志上刊登大量文章来传播其机会主义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列宁及时予以反击,认为经济斗争只能在短期内给工人带来利益,而工人要想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制度。政治斗争的开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灌输理论便随之产生。

一些人将灌输理论看成“无用论”,他们认为灌输理论虽然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在看来其实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空话。灌输理论产生于无产阶级争取政治地位的时代,当时的工人没有精力和相应的知识去创造理论。而现在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世界文明成果为人们所借鉴,人们学习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都有所提高,而且随着人们实践经验的增加,思想水平和觉悟也会自发提升。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还进行灌输,不仅压制了人们的主动性而且还浪费时间,最终引发人们的抵触情绪。所以灌输在理论上是不足的,在实践中是基本无效的,我们应该摒弃灌输理论。

1897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中列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革命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强调了理论对于革命的重要性,[3]同时,还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另有一些人则把灌输理论看作“过时论”,该观点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战争年代,以带有强制性特点的灌输方法向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工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是必不可少也是有显著成效的。[5]但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政治意识也逐渐觉醒。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国人民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政治觉悟也远比“列宁时代”高得多,教育环境也大不相同,所以灌输就过时了。况且,当前人们把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进步看成因果关系,夸大了经济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对新农村的建设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应先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采取保证水源与水质安全、加强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与维护、提高农民群众保护水源的意识等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灌输理论的中国化

1.国内环境的变化,必然要坚持灌输理论

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及奉献精神是对“红船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深刻总结,彰显了共产党人勇于走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将灌输理论视为革命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并在所写的文章中多次强调了灌输。而且提出了灌输的“十大教授法”,批判强制性的方法,主张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此外,毛泽东还对灌输的客体作了补充,因为农民人数在我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要将农民纳入宣传教育对象。

邓小平结合国内外环境,又适当地发展了灌输理论,突出了该理论的历史地位。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拓展灌输内容,对于灌输的方法,邓小平认为要灵活多变,不要照搬照抄过去的方法,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提出将青少年列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把对青少年的灌输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江泽民强调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进,坚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把道德教育和新时代的精神,如抗洪精神等加入到灌输内容中。此外,他强调灌输一定要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让百姓清楚地了解党的各项政策。党要牢牢把握舆论的风向标,保证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给外来敌对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进入新时期后,共产党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不断探索执政规律,胡锦涛提出在思想上建党,增强党的理论建设,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全党全社会的理论学习并密切联系我国实际,做到一切为了人民。而且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后继者,是灌输的重点对象,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此外,尝试权衡农技推广岗位的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扶持并参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活动的开展。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既要避免“一刀切”地引进市场激励机制影响农业科技公益性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又要避免过度扩大社会公平影响盈利性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公平性和市场机制激励的有效性[5]。通过制度的推进,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有专业人员的引领,另一方面使农技人员工资构成体系更加多元化,有浮动性,刺激其工作积极性、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取得双赢的效果。

三、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人们面对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灌输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而遭到人们的反感,还有人们自我独立意识的加强,不愿接受千篇一律的灌输方法,一些错误的思想出现在思想教育中,而在实际运用该理论时,人们即使以灌输理论为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取得的成效也较小。关于灌输的错误思想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灌输“无用论”

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党离不开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共同发展,一个政党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经得起考验。指出社会主义工作者的任务是要剖析在俄国阶级斗争的形式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最后将这些研究理论通俗化,传播到无产阶级中去。实际上,这也指出了灌输的主客体和内容。

(二)灌输“过时论”

1901-1902年间列宁所写的《怎么办?》一文,是对灌输理论最为全面的总结,他的主要观点是先进的思想不在工人阶级中而在资产阶级中那些有觉悟的人的头脑里,所以工人阶级只能处于一个被教育的地位。同时,要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处于对抗状态,两者此消彼长,所以对意识形态的灌输不可懈怠。此外,列宁还提出了一些灌输的方法,例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宣传教育等。

(三)灌输“强制论”

还有一些人则把灌输理论看作“过时论”,他们简单地从字面意思来解释灌输,突出“灌”,理论学习在他们看来完全就是被动接受而不需要自己理解,而且西方的道德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兴趣和爱好的理念受到欢迎,使人们对灌输理论有所抵触。

此外,信息化网络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加速了不良信息的扩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报纸、课堂教学等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如何利用新兴媒体进行灌输,是灌输理论面临的又一挑战。

四、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

2.3.5 酚红法计算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 根据PTX在不同时间的剩余药量的对数值对相应的时间做图,由直线斜率求出Ka。在体肠吸收实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TPGS-CS载PTX胶束的Ka与对照制剂相比,十二指肠处升高33.1%,空肠处升高59.6%,回肠处升高19.5%,结肠处升高19.7%。由此可知,TPGS-CS/PTX能有效提高PTX在体肠吸收情况。

(一)捍卫意识形态阵地

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部分,与我国社会状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各届领导人都普遍注重灌输理论在社会主义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该理论在我国的发展。[4]

点过少,该插值结果具有很大的平均化,并不能反映土壤水分分布的实际细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TDR插值结果可以与图5(a)的GPR测量结果相对比,但不能完全用作GPR的精度验证。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在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步推进,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在文化方面,进步的思想观念和落后腐朽文化并存。在多方面的作用下,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倾向。而且伴随着改革开放,各种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不断渗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时,灌输理论就要展现它应有的作用,教育群众学习正确观点,能够辨别并抵制各种腐朽的思想。

2.应对国际环境的改变,灌输理论尤为重要

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年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自我独立意识的加强以及思想多元化发展,在灌输理论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对灌输理论带来极大的冲击。但实践证明,灌输理论在当代仍然有现实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有很大作用,在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抵御各种错误观点方面有重要意义,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Cu2S的物质的量为xmol,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电子得失数目相等,有:x×(2+,又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2x-x)×2=2x,所以实际参加反应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y+2x)=1∶7。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交流也逐步扩大,经济全球化不仅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使各个国家的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但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他们利用一些新兴媒介不遗余力地宣传西方文化和价值体系,吹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何等优越,来贬低我国的政治制度。[6]上个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就是放松意识形态造成的恶果。在当代,要吸取历史教训,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时刻保持忧患意识,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坚持正确的政治制度,加强灌输,确保无产阶级统治思想掌控意识形态的发展,不给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留下任何空隙。

(二)推动“中国梦”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中国梦”这一理念,所谓的“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古代走过了辉煌历程,发明创造不计其数,文献著作流传世界各地。但近代以来随着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遭受了世界所罕见的压迫,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也愈加强烈。“中国梦”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提出的,在新的条件下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将“中国梦”增添到灌输的内容中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形成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它形成之后并没有停滞不前,它在实践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早期的革命运动中,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灌输的主要内容。先进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观念是列宁向俄国工人阶级宣传的内容。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灌输的内容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习总书记在2012年提出“中国梦”的理念,为我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其核心内容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基本一致。我国必须坚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保证了社会主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就要把“中国梦”作为灌输的重要内容,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

2.把灌输方法应运于实现“中国梦”的大众化进程中

开始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到了年底,二期工程开发的楼盘涨到每平米四千的时候,我才明白,其实佟老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由于我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李家庄一百亩上好的耕地,每亩地的出让金只有区区一万元。而当时的地价已经达到每亩十三万,疯涨了十多倍。即使仅将这些地倒手,他已净赚千万,他花在我身上的医疗费简直是毛毛雨。因为出现这样的案底,佟老板当然栽了。之前,他刚刚因向星光敬老院捐助十万元被评为慈善大使。

国家与个人休戚相关,国家强大,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那么这个国家的前途会一片光明。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这个概念形象生动,而且群众易于接受。可见在“中国梦”的宣传过程中,既不能把它简单化轻视其作用,也不能过于复杂而使群众难以理解。灌输主体要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设法传递给群众。灌输内容要切合群众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灌输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借助现代媒体,[7]比如制作关于“中国梦”的影片、歌曲等。同时,“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必须做好长期准备。习总书记将“中国梦”的内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使“中国梦”被群众所理解、熟知从而得以践行。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转变为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接受的语言,从而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白秀银.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及其当代发展研究[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2—324.

[4]雷青松.运用灌输理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4(5):30-33.

[5]闵绪国.二十年来灌输理论研究综述[J].哈尔滨市党委校学报,2008(3):71-74.

[6]谭兰.列宁“灌输理论”的现代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05(6):21-23.

[7]宋迎法.灌输理论思想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3):117-123.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arxist Indoctrination Theory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Yan Xingxing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Indoctrina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m and plays a huge role in party building and propaganda organization.This theory first appeared in the works of Marx and Engels,which exp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theory to the proletariat and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to the working class.Lenin's theory of infusion were described systematically,and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the infus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instillation theory has been rejected by people due to its coercive characteristics.However,as one of the direct theoretical ba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stillation theory stil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people.Therefore,the indoctrination theory should not only be relaxed,but also be further developed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burst into new vitali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Marxism;indoctrination theo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1084(2019)02-0006-0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9.02.002

收稿日期: 2018-10-17

作者简介: 闫星星,天津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