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探讨论文_王立明

关于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探讨论文_王立明

郓城县水务局 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随之提高。河道整治工作已不再仅仅为了满足排水这一简单的要求,而是要实现改善水质、美化景观、生态和谐这三方面共同发展。因此,河道整治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化的复杂工程。企业废水和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量日渐增多,人们的饮水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渔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损失。在此严峻形势下,各个地方加大了河道整治力度,制定了不同的水污染治理措施,旨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基本平衡。

关键词:水利规划;河道整治;对策分析

1 我国水资源污染造成的危害

1.1 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河生物资源,鱼虾类物产丰富。但近些年来,各种化工企业废水、人类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河流、海洋遭到了大规模污染,水体的物理性和化学性被破坏,导致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这就给水中的厌氧微生物提供了分解的机会和条件。厌氧微生物进行分解活动时产生大量臭气熏天的硫化氢等有毒性气体,使水资源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这些污染物中包含的大量氮、磷元素给水藻和水生植物提供了养分,这些水藻植物大量繁殖生长,和鱼虾进行氧气营养竞争,水生态平衡被打破,致使水生物种濒临灭绝。据历史记载,洞庭湖原先有114种鱼类,目前已有8种灭绝,15种成为稀有种类[1]。

1.2 人类饮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之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是因为水中含有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如果人体长期摄入不良水质,将会导致体质下降、抵抗力减退,进而诱发各种疾病。目前,水资源污染物主要有各种重金属、有机物和一些致病菌等,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伤害着人体的肝脏、肾脏、消化道等重要器官。例如,人类饮用了受病原体微生物污染的水之后,会引发各种传染病;饮用了各种细菌、病毒污染的水体后,会诱发肠胃炎、痢疾、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致命疾病。水体中若含有重金属被人饮用后,则会影响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污染的水体对人类生命健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性[2]。

2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

2.1 断面整治存在的问题

河道自身的形状除却一部分是天然形成的以外,大多数都是经过河流不断的冲击形成的,其中河流断面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深槽断面和浅滩断面。深㯾断面的整治主要是清理河床上的淤泥,而本身深㯾能够减弱水流的速度,起到缓冲的作用,这也就是深㯾多淤泥的原因,如果深㯾的淤泥过多就无法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在深㯾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和水生物种,而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保护,严重的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1]。另外一种是浅滩断面,其中存在的水生生物更加丰富,但是人们在进行治理时没有重视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有的甚至直接将浅滩断面改成了深㯾断面,影响了生态环境。

2.2 河道形态整治的问题

在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整治的内容常常会改变河道的形状,这对于我国的航运系统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直接将河道的形态转变成直线,直接破坏了河道的自然演变,并且像是钢筋混凝土这类的材料会破坏河床,原本依附河道存在的生态系统,因为其形态的改变,导致无法进一步的发展,周边的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

2.3 护岸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防治河道变宽的方法就是进行建设护岸工程,在传统的护岸工程中大多会使用能够防止腐烂的材料将水和河岸进行隔离,这样的方法能够很好的阻止河岸上的土壤流失到河流中,防止河床不断扩大,影响周边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这样的方法却没有考虑到河岸上的植物,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防止土壤流失的效果,通常人们会将河道的岸边全部用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隔离,所以河流中的水无法供给给河岸上的植物,植物本身对于水的需求量较大,这样的方式导致很多的植物死亡,当最基础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直接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3 在水利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河道治理的相关建议

3.1 河道治理需与生态保护一同进行

河道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意识到,要加强治理的整体水平,则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使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一同进行,确保不会“厚此薄彼”,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当地河道的情况进行了解,并通过考量分析落实最终的河道整治方案。若当地的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的状态下,则治理工作必须确保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整治阶段除了需要对河道进行清理,最重要的是需要对河道的完整性和抗洪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存在损伤和缺失,则需要拟定河道修复的相关方案,并组成相应的工作小组对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3.2 加强河道施工人员环境保护的意识水平

为加强河道整治的整体水平,并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必须确保提高河道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对当地水文环境造成破坏。首先,需要制定河道整治施工管理内容。管理内容当中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提出要求。例如在机械设备需要用水,必须将用后污水进行其他排放,不得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其次,要在管理内容当中加入惩处条款。在施工阶段,若发现存在污水排放到河流或施工技术使用不当的施工人员,需要按照管理标准进行惩处,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最后,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最根本的还是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者需要定期开展人员的思想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其能够文明施工、文明整治。

3.3 强化整治基础建设合理安排工程方案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的阶段,需要安排好工作细则,做好相关规划内容,确保治理工作能够具有针对性,强化河道设施建设的水平。工程项目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与当地河道管理部门的联系,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巡查河道的运行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记录,尤其要对损毁河道区域以及老旧设备等情况进行记录。在完成巡查工作后,要根据实际考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治规划方案。此外,基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细则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河流分段的地域情况、水源情况、水域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整治方案能够落到实处,并能切实加强河道整治的整体效果。

3.4 选用环保工程材料避免造成生态破坏

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若没有对使用的工程材料进行良好的管理,一旦使用了污染性较大的材料,势必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平衡产生影响,从而引发一连串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河道治理阶段,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确保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开展治理施工。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工程材料的环保性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强化原材料管理的水平来提高材料的整体质量,确保不会对河流生态产生破坏。而要加强河道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还需要对治理工程方案的内容进行审核。例如在方案当中有河流坡道的整治施工内容,通过修建生态坡,在坡道上种植各类植物,则可以提高河流区域的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已改变经济高速增长为中高速增长,水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河道整治中,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质量需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景观的价值性对污水进行防治,为当代、更为中华民族后代子孙永续发展打赢一场碧水青山的战役。

参考文献:

[1]葛惠林.对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7):113

[2]孙才斌.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4):138-139.

论文作者:王立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关于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探讨论文_王立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