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论文

浅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论文

浅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

周建宁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流水镇人民政府,福建 福州 350407)

摘 要: 在现代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畜牧养殖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简析了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点,围绕统筹畜牧业发展布局、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4个层面,探讨了生态畜牧业的创新发展战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畜产品;无害化处理

引言

据中国报告网统计,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为28697.4亿元,猪、牛、羊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404万t、644万t和475万t。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畜牧业传统粗犷式发展模式已呈现出不适用性,基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可有效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兼顾。

3.3.3 建立标准元数据规范。完善各系统的信息录入标准和元数据规范,包括:①新闻动态信息类:必须要有标题、副标题、作者、正文、来源(对于引用的文章,还需要注明来源或者出处)。正文内容字体大小需要统一样式规范。②文档类资源库表结构包括:文档编号、文档标题、副标题、文档正文、作者、来源日期等字段等。③调查调研指南规范:明确每项调研活动的名称、内容、调研主体、依据、条件、位置、时间和渠道等。④图片资源:包括图片id、标题、作者、人物、地点、时间、关键词、描述。⑤视频资源:包括视频id、标题、地区、发行年份、适用语言、标签、人物、来源、简介等字段。

1 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生态畜牧业以生态位、食物链、物质循环、物质共生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将畜牧业发展作为主线,配合运用种植业、林业、渔业等系统工程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致力于实现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体系。生态畜牧业具有以下4项基本特点:整合性,构建集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结构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体系,贯彻落实环保性、高效性原则,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兼顾;关联性,在该系统工程体系内部的各生产环节、产业要素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平衡性,系统工程体系内部依据食物链形式建设,形成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网络,其中发生的同化、异化作用趋于平衡;效益性,在系统内部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既能够实现产品质量与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也能够实现污染、废弃产物的有效减少,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兼顾[1]

无线数据传输由于其范围广,传输稳定等特点,完全可应用于海线管理中,实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作出处理方案。此类系统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DSP技术、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抗干扰技术等,在线路的设计与器件选择中以较大的环境适应性为依据,确保了设备的运行可靠。

2 生态畜牧业的创新发展战略探讨

2.1 统筹协调畜牧业发展布局,推行标准生产模式

2.1.1 合理规划布局

2.2.1 引入新型技术

在统筹协调区域布局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示范性养殖产业的建设活动,基于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示范产业基地,完善畜牧良种选取、养殖设施管理、生产规范、防疫与污染无害化等制度的建设,利用制度的约束力起到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合理调配资金、资源,开展示范产业基地的推广活动,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新型养殖技术与先进养殖设备,实现畜牧养殖的高效化、绿色化生产,并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到示范基地考核评价机制中,更好地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渗透,实现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量产化建设[2]

2.1.2 建设示范基地

在推广新型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营理念的转型,管理部门应当拓宽原有畜牧产品的销售市场,由省内拓展至全国与海外领域,利用其绿色生产、有机产品经营特点打响品牌口碑,基于生态环保原则打破贸易绿色壁垒,增强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产品附加价值。在推广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因地制宜地推进养殖小区的建设,开辟“委托养殖-养殖小区养殖”的新模式,既有助于加快养殖产业发展,还能够带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更好地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

2006年,Podolak和Tracy等研究了美国爱达荷州市政供水系统的水—能关系。他们采用了Pelli和Hitz的供水能耗指数方法,根据地形高差利用水力学公式计算水厂到用户的输水能耗,并结合Gummerman在水厂水处理能耗方面研究的经验数据,研究了爱达荷州各个供水系统及各个城镇供水的能耗。但是这一研究仅考虑供水端能耗,即水源取水和输送、水处理和管网配给的能耗,而没有包含终端使用和污水处理方面的能耗,因此其研究成果只能反映水系统供水端的水—能关系。

2.2 大力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增加产业附加价值

相关管理部门应合理编制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遵循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创新畜牧业发展内涵,综合考量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以此设计动物品种、养殖规模、引进数量等细则,贯彻种植与养殖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在此过程中,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区域布局,明确掌握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与生产规律,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养殖规模、动物品种的规划,推动农户由散养模式逐渐过渡到中小型养殖场,进一步借助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养殖产业建设,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实现畜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相关管理部门应大力开展饲料、兽药等畜牧养殖业投入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与兽药生产、销售企业建立密切沟通关系,指导养殖场做好兽药用药档案、养殖管理档案的记录工作,严禁使用原料药、违禁药等情况的发生,并针对使用劣质饲料、假冒伪劣兽药等行为予以通报、查处。同时,应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的建设,依据当地畜牧业发展水平建立检测指标、明确划分检测范围,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检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做到及时维护更新,利用畜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动物检疫的管理,选取耳标放置在动物指定位置,确保质检与检疫工作的贯彻落实。

2.3.2 落实主体责任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市直单位连续五年时间“每年打造10家示范典型”的建家活动初见成效,涌现出市煤管局、市供销社、市建设局、市职技院、市一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富有鲜明特色的示范单位。

本文结合SCS理念设计特色的大别山自驾游线路,主要考虑其发源地和策源地意义,选取霍山县—金寨县—光山县—麻城—红安县一线为游览目的地。霍山县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组建了安徽第一支正规红军;金寨县是鄂豫皖苏区立夏节起义的发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之一;麻城和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麻城还是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发源地。这五个红军诞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重要景区,更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摇篮。

2.3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落实质量检查工作

2.3.1 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管理部门应加快现代养殖技术手段的引进速度,推广清洁的畜牧业生产工艺成果,建立“畜-沼-果”生态养殖新模式。畜牧业清洁生产新工艺应用的成功关键,在于抓好4个方面的技术环节:建设无公害饲草饲料基地;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固液分离和干清粪技术;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污进行沼气和沼气肥生产,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料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全面、持续、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2.2 增加附加价值

管理部门还应当完善产地检疫制度、主体安全责任制的建设工作,保障乡镇村的产地检疫覆盖率达到100%、定点屠宰场检疫率达到100%,做好产品质量抽检管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围绕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制作、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明确落实各环节主体的安全责任,从源头实现安全生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畜禽产品安全管理电子档案,依托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迅速定位到相关责任人并进行追责,以此保障畜禽产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4 完善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科学评价指标

2.4.1 无害化处理

完善畜禽粪污处理流程的建设,如引入干湿分离处理模式,借助自动收集装置进行畜禽粪便的集中收集,利用水污分离沟实行雨水与污水的分流,将雨水进行循环利用,将污水、粪便排入沼气池中进行二次利用;在养殖场内建立厌氧发酵池,利用粪液脱干后产生的污水进行沼气发电,满足养殖场的能源需求;围绕养殖场周围规划农田果园、人工湿地的建设,开挖灌溉渠道、排污渠道,为农作物种植、林业生产提供用水与肥料,真正实现污染零排放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3]

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围绕畜禽饲养、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定位第一责任人,由其负责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卫生、检疫部门提交处理结果报告;或与无害化处理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其提供专业处理服务,消除因病死畜禽处理不当引发的问题隐患,防范疫病的二次传播,满足生态环保需求。

2.4.2 完善综合评价

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水平,基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视角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综合考察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承载力,从中筛选出符合生态畜牧业发展要求的养殖场或饲养户树立示范典型,给予奖励表彰,以此实现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理念的良好宣传,进一步实现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

3 结论

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相关管理部门应基于因地制宜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方法,立足宏观层面统筹协调产业布局,引入新型养殖技术与先进设备提高养殖水平,配合污染无害化处理手段强化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型,助推农民实现增收、增效目标。

第八,干旱情况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干旱灾害面积逐步从北方向华中、华南等地扩展,干旱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进入21世纪以来的平均受旱率、平均成灾率和粮食减产率分别是原来的2.3倍、4.3倍和2.6倍。

参考文献

[1]侯钟山.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7(18):58-59.

[2]张明均.浅析我国生态畜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1):6-7.

[3]昌吉州畜牧兽医局.扎实开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绿色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畜牧业,2017(10):26-27.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754/j.nyyjs.20191230049

作者简介: 周建宁(1970-),男,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

标签:;  ;  ;  ;  

浅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